Image

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牧区大寨”老典型焕发新活力

2020-08-26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李彦军

这几天,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正在举行第十三届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游人漫步在乌审旗草原,绿草如织,牛羊成群。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从昔日的黄沙漫天,到今天处处生机盎然,绿色生态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实现了生态巨变。

有“牧区大寨”之称的乌审召镇,更是用传承“红色基因”、秉持“绿色信念”、追寻“金色愿景”的发展理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讲历史:党建领航,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出门一片黄沙梁,一家几只黑山羊,穿的烂皮袄,住的柳笆房。”这是以前乌审召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彼时,乌审旗的流动沙丘占当地总面积的54%、可用牧场面积仅占全旗的1/3。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乌审召各族干部群众通过采取铲除醉马草、“前挡后拉”“穿靴戴帽”、兴建草库伦等方法,植树种草,改造沙漠,发展畜牧业生产,这些年创造了“治理沙漠、建设草原”的独特经验。

年复一年的治理沙漠,乌审召有效地锁住了一道道“沙漠黄龙”,“向沙漠要草、要水、要料、要树”的誓言渐渐变成现实。据统计,17万亩流动沙丘被封固,有近6万亩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林草葱郁的牧场。

由此,乌审召有了一个新名字:“牧区大寨”。

作为全国牧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牧区大寨”精神历久弥新,乌审召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立镇之本、生存之基、发展之要常抓不懈,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镇情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生态建设思路和发展战略,创造出了毛乌素沙地绿色传奇。

进入新时代,乌审召镇继往开来,传承弘扬“牧区大寨”精神,推进“党建领航·绿色崛起”品牌创建,实施“千百先锋引领”行动,为新时代牧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近年来,乌审召镇依托“牧区大寨”的源头优势,强党建、辟林苑、筑庭廊、立品牌,挖掘整理“牧区大寨”生态建设历史资源,创新开展“回顾式”生态体验教育,大力培育生态经济和生态产品,重点打造“牧区大寨”故事文化长廊等9处“牧区大寨”源头文化展示点。“红色基因+绿色信念”新内涵正在广大党员干部当中掀起新的“头脑风暴”。

“筑起绿色长城,首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从思想上有一个根本转变,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和农牧民深刻理解‘绿色鄂尔多斯’的内涵,对进一步学习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有益处。同时,干部研学也能带动嘎查的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乌审召镇镇长党新峰介绍说。

如今的乌审召镇,草原一派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牧区大寨党旗红”让老典型焕发新活力,“牧区大寨”源头优势正在续写新的绿色传奇。

说传承:科学规划让“绿”成“金”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民谣中的情景已成往昔,乌审召的一切都在变,沙在变,草在变,人也在变。

“这就是我承包的7000亩沙地。” 在乌审召镇查汗庙嘎查毛乌素沙地深处,牧民乌云达赖指着远处的大片沙柳自豪地说:“沙柳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当牛羊的饲料,枝条还可以卖给生物质电厂。”

自从承包沙地种沙柳,乌云达赖家一年多收入3万多元。目前,像乌云达赖这样治沙又致富、为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种沙柳的当地牧民已有200多户。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丽介绍,热电厂实施60万亩生态能源林基地建设,从单一的治沙造林业务扩增到生物质发电、螺旋藻生产,形成由治沙造林(碳吸收)—生物质发电(碳减排)—螺旋藻生产(碳捕集)构成的“三碳经济”产业链,每年为当地农牧民提供3000多个就业机会,年供绿电1亿多度,年产螺旋藻约200吨,综合减排二氧化碳总量达75万吨/年。

在面积超过1400平方公里的乌审召镇,生态结合产业发展的蓝图被绘制得井井有条:西部区域打造生态牧场,以鄂尔多斯细毛羊和乌审草原红牛为主导,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生态循环、适度规模”的现代化生态畜牧业,培育发展生态教育体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品牌经济”与“口碑经济”的双向拉动。

东部区域打造美丽田园,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农业设施设备,集中连片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生态特色农业;种植小杂粮、黄芪、板蓝根等特色作物,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承接农产品的育种、生产、加工销售,推行原材料自给、废料循环的生态种养发展模式。

“在中部区域,我们则打造特色小镇,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建平台、畅销路,从种养技术支持到产供销主体链接,通过互联网+农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为农牧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党新峰告诉记者。

“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因绿而兴”的乌审召走出了一条由生态产业化到产业生态化,再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并重的发展之路,从世界首个利用沙生灌木平茬生物进行直燃发电项目到一个个循环产业和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星罗棋布,乌审召生态与产业发展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

展未来:金色愿景续写新的“传奇”

牧区大寨博物馆、牧区大寨特产小木屋、生态文明文化广场、主题文化长廊、研学培训教育基地……乌审召镇正用一个个绿色生态故事,全力打造生态镇,书写一个传奇的品牌故事。

吉日嘎拉图是乌审召镇布日都嘎查的一名普通牧民。早在1984年开始,他就带着全家人治沙种草种树,如今,他将1.4万亩沙地变成了丰美的草场。

现在,吉日嘎拉图的草场从东到西已经全部被绿化,看着昔日黄沙变成了如今的绿色家园,吉日嘎拉图笑着说:“我和黄沙的这一仗,终于打赢了!”

目前,乌审召镇的生态治理总规模已达到230万亩,植被覆盖度达80%,森林覆盖率达33.5%,先后荣膺“全国绿色名镇”“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地”等称号。

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仅使乌审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也使农牧民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尝到了甜头。

由最初的抵御生态环境恶化求生存的“牧区大寨”精神,到依托绿色发展、绿色路径实现了生态产业化的跨越,又到开放利用丰富的地上地下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现代能源经济,通过循环发展,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再到现在建设“三碳经济”产业链,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产业,乌审召镇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沙产业与现代能源经济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途径,逐步走上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举之路。

对于绿色发展和金色愿景,乌审召镇乌审召嘎查党支部书记永红深有感触:“‘牧区大寨’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乌审召人的血脉,在大家心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大家用蓝天净土培育绿色品质,用生态文明引领全域发展,用文化铸魂凝聚守望相助,并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

乌审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新峰说:“在‘牧区大寨’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将继续以‘红色基因+绿色信念+金色愿景’为发展理念,书写绿色革命新传奇,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之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