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走进新时代,赢得新时代,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强国之路
2020年8月4日-5日,厦门大学召开庆祝我国著名教育家、高等教育学科奠基人和开拓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先生百岁华诞及从教85周年大会,同时举办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高峰论坛。
潘懋元先生的学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吴岩也专门作了大会主题报告。本文即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整理的吴岩讲话稿。
注:为便于读者理解原文,一读EDU编辑部为原文添加了若干小标题,并对原文中的个别标点符号和词语进行了调整,文末有吴岩司长的演讲视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收藏。
(来源:“厦大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我给大家报告发言的题目是《走进新时代 赢得新时代 迈入普及化的中国高等教育强国之路》。
去年我们(高校)的毛入学率51.6%,按照马丁·特罗高等教育阶段学说,我们迈入了普及化阶段。
怎么进入新时代?得抓两个质量:抓根本质量,人才培养;抓整体质量,空间布局。
怎么赢得新时代?要抓成熟质量,要有中国的高等教育理论;怎么赢得新时代?要抓服务质量,抓根本质量。
01
抓根本质量
我们有一个判断,中国高等教育在2020年开始进入人才培养提质创新的新时代。2018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的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礼拜三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今年下半年,将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人才培养的主旋律、质量的主基调已经在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全面唱响。
本科教育提出的目标叫以本为本,研究生教育叫创新能力,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质图强。人才培养的连续剧,持续的、接续的展开,我把它叫做高等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为什么?向上看,没有优秀的本科毛坯,就没有优秀的研究生。
向下看,基础教育改革终归要归结到高等本科教育引领。现在的高等教育,高考是以基础教育自娱自乐的方式在决定自己怎么改。高等教育如果不提出要求,再好的高考都有可能不尽如人意。87%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本科生,如果本科生质量不行,直接决定我们无法服务,无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向内看,本科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
还有"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我们提出要用30年的时间在中国高等教育做好三件事:“质量意识”,开局的十年,从2000年到2010年我们干的事情,现在开始干的是“质量革命”的事情,希望我们再过五年的时间,进入到全面的“质量文化”的阶段。我对“四新”有两个定位,叫做走进新时代的新教改,赢得新时代的新质量。某种意义上,“四新”是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响起的中国声音、亮出的中国范式、提供的中国方案、作出的中国贡献。
02
抓整体质量
第二个问题,抓整体质量,就要抓空间布局。
要做好新时代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这篇中国最难、但是最大的高等教育文章。有三句话,高等教育布局质量好,中国才会好;高等教育布局质量高,中国才会高;高等教育布局质量强,中国才能强。
部党组确定了四线一面的高等教育布局,中西部是弱点中的弱点,短线中的短线,短板中的短板,卡脖子七寸的七寸。
中西部做不好,高等教育无所谓大,无所谓好,无所谓强。因为中西部的24个省市自治区是在中国的高校有两个2/3:高校数(占比)2/3,高校在校生(占比)2/3。
国家发展整体水平,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进程。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西部全面振兴大局,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因此,做(强)中西部高等教育,不是就教育谈教育,不是就高等教育谈高等教育,是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化进程来看,走一条新路,布一个大局,下一盘大棋,推一组大招。我们叫做新定位,新战略,新举措。有四个做,把小逻辑变成大逻辑,把眼睛向东向下向上看,变成眼睛向西向下看,把高等教育点的每个学校发展变成紧紧地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推动高等教育的集群发展。
中西部高等教育必须有新的战略支点,教育部党组确定了“四点一线一面”的高等教育布局战略,我们要在西北、西南、中部高等教育进行战略支撑点的布局。今年下半年,两个“西三角”要隆重正式地推出,将召开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工作会议,把“四个振兴”、“四个安全”落到实处,就是中西部高等教育事关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人才振兴,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中西部高等教育是大事,是天大的事,是伟大的事。
03
抓成熟质量
第三,我们要抓成熟质量,就是要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我没有写错,是世界水平在先,中国特色在后,没有跟人家在一个平台上对话,讲中国特色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必须是世界同一水平上的中国特色。
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我们的总体判断是,已经进入了“无人区”和“深水区”。无人区如果没有理论就没有信号,深水区没有理论就等于不会游泳,所以高等教育强国一定要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论。
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扪心自问,我们的理论能不能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走出深水区,我们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心中一定要有个高等教育实际,否则理论脱离实际,否则就会自娱自乐。
要做好这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源于两个判断,一个是数量的判断,一个是质量的判断。我们迈入了普及化,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在世界第一方阵,我们已经进入到世界前十名,200个国家进入前十名,相当于前5%。
同志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用自高自大,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怎么能够跑在最前边。我经常讲“四个变了”,我们的地位作用变了、发展阶段变了、类型结构变了、舞台坐标格局变了,如果我们还在精英化、大众化里去谋划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我们将会犯战略性的失误。
普及化至少有四个新特征:第一个,多样化,质量标准、评价标准、发展路径、发展类型是多样化的。第二个,学习化,叫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第三个,个性化,如果普及化以后,每个人还是像工厂的模子一样而没有个性化的话,普及化是个假普及化。第四个,治理体系现代化。
要特别警惕我们的身子进入了普及化,脑子还在大众化,习惯还在精英化。特别重要的,要把我们的金字塔理论变成五指山的理论。金字塔里面就只有一个高峰,五指山是有多个高峰,每一个人看到的风景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高校都有国家队,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们做中国理论、中国范式、中国方案,从宏观说,有发展论、有改革论、有治理论、有质量论,也就是我们说的“四观”,我们是不是把这些都弄清了?我的回答是没有。
第二,中观,我们的教学观、科研观、教师观、学生观,我们成熟吗?没有。
还有我们的微观理论、我们的学科、我们的专业、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评价,每个人跟每个人想的都不一样,我们如果没有中国的理论,没有中国的范式,没有在中国的方案,我们在世界上高等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何来?
我们认为我们强也好,我们认为我们弱也好,我们都得有一个比较的尺子,因此这12个宏观、中观、微观,都需要我们在座的理论工作者真正能为国家发展、学校发展提供真的管用的、实用的,能够在形而上形而下有指导性的方法论和方法。
04
抓服务质量
最后一个抓服务质量。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要从大到强的标准是什么?不是学科第几了,专业怎么样,是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锐实力四个实力方面,真的做到了高质量发展,大学应该是国之战略重器,是镇国的国之重器、兴国的国之重心、强国的国之重器、复兴的国之重器。
因此,我经常在讲一句话,在中国的现阶段,成也大学败也大学,兴也大学衰也大学,稳也大学乱也大学。
奥巴马在他任期的国情咨文里曾经讲过一句话,强大的美国大学便是强大美国本身。美国之所以生生不息的领导世界100年,而且没有衰弱的现象,便是有了美国大学,他们是美国的硬实力,而不一定非要通过所谓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他在那儿就是强大美国本身。
所以我说,如果我们要做好了这样的一个工作,没有哪一个国之重器可以与大学的战略国之重器的分量相提并论,所以走进新时代,赢得新时代,我们要做好三件事。
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学校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理论研究队伍,中央、地方、学校、政府、企业、社会要联动,所有同志一起努力,让中国高等教育从大到强,让高等教育强国梦梦想成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