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红色基因 绿色信念 金色愿景——绿色发展新理念,扮靓“牧区大寨”生态镇

2020-08-24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李彦军

这几天,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察罕苏力德游牧生态旅游区正在隆重举行第十三届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游人漫步在乌审旗草原,绿草如织,牛羊成群,万物生长。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从昔日的黄沙漫天,到今天处处生机盎然,绿色生态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经历了一次长达数十年的生态蜕变。有“牧区大寨”之称的乌审召镇,更是用传承“红色基因”、秉持“绿色信念”、追寻“金色愿景”的发展理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

被绿色环保的乌审召(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供图) 

看历史:党建领航,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出门一片黄沙梁,一家几只黑山羊,穿的烂皮袄,住的柳笆房。”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乌审召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1965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做出决定,命名乌审召为学习大寨的典型——“牧区大寨”。

1965年11月25日,《内蒙古日报》发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同志为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公社的题词:“学习乌审召人愚公移山,改造沙漠建设草原,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号召全区人民向乌审召学习。

“牧区大寨”精神是乌审召党的建设宝贵经验和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乌审召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荒沙就占54%。上世纪六十年代,乌审召公社改造沙漠,建设草原,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动人事迹,反映了乌审召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

进入新时代,乌审召镇继往开来,传承弘扬“牧区大寨”精神,推进“党建领航·绿色崛起”品牌创建,实施“千百先锋引领”行动,为新时代牧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近年来,乌审召镇依托“牧区大寨”源头优势,强党建、辟林苑、筑庭廊、立品牌,挖掘整理“牧区大寨”生态建设历史资源,创新开展“回顾式”生态体验教育,大力培育生态经济和生态产品,重点打造初始治沙地、“牧区大寨”中心、1966年陈毅陪外宾降落地、1977年中央代表团降落地、“牧区大寨”故事文化长廊等9处“牧区大寨”源头文化展示点,构建起从乌审召嘎查到布日都嘎查的“老树讲生态”生态教育项目。“红色基因+绿色信念”新内涵正在广大党员干部当中掀起新的“头脑风暴”。

“筑起绿色长城,首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从思想上有一个根本转变,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和农牧民深刻理解‘绿色鄂尔多斯’的内涵,对进一步学习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有益处。同时,干部研学也能带动嘎查的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乌审召镇镇长党新峰介绍说。

今天的乌审召镇,草原一派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牧区大寨党旗红”让老典型焕发新活力,“牧区大寨”源头优势正在续写新的绿色传奇。

说传承:科学规划让“绿”成“金”

“黄沙滚滚半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民谣中的情景已成往昔,乌审召的一切都在变,沙在变,草在变,人也在变。

“这就是我承包的7000亩沙地,” 在乌审召镇查汗庙嘎查毛乌素沙地深处,牧民乌云达赖指着远处的大片沙柳自豪地说:“沙柳既能防风固沙,又能当牛羊的饲料,枝条还可以卖给生物质电厂。”

自从承包沙地种沙柳,乌云达赖家一年多收入3万多元。 目前,像乌云达赖这样治沙又致富、为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种沙柳的当地牧民已有200多户。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志丽介绍,热电厂实施60万亩生态能源林基地建设,从单一的治沙造林业务扩增到生物质发电、螺旋藻生产,形成由治沙造林(碳吸收)—生物质发电(碳减排)—螺旋藻生产(碳捕集)构成的“三碳经济”产业链,每年为当地农牧民提供3000多个就业机会,年供绿电1亿多度,年产螺旋藻约200吨,综合减排二氧化碳总量达75万吨/年。

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乌审召镇,生态结合产业发展的蓝图被绘制得井井有条:西部区域打造生态牧场,以鄂尔多斯细毛羊和乌审草原红牛为主导,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为养而种、生态循环、适度规模”的现代化生态畜牧业,培育发展生态教育体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品牌经济”与“口碑经济”的双向拉动。

东部区域打造美丽田园,有效整合资源,完善农业设施设备,集中连片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生态特色农业;种植小杂粮、黄芪、板蓝根等特色作物,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承接农产品的育种、生产、加工销售,推行原材料自给、废料循环的生态种养发展模式。

“在中部区域,我们则打造特色小镇,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建平台、畅销路,从种养技术支持到产供销主体链接,通过互联网+农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为农牧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党新峰告诉记者。

“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因绿而兴”的乌审召走出了一条由生态产业化到产业生态化,再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并重的发展之路,从世界首家利用沙生灌木平茬生物进行直燃发电项目到一个个循环产业和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星罗棋布,乌审召生态与产业发展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

展未来:金色愿景续写新的“传奇”

牧区大寨博物馆、牧区大寨特产小木屋、生态文明文化广场、主题文化长廊、研学培训教育基地……乌审召镇正用一个个绿色生态故事,全力打造生态镇,书写一个传奇的品牌故事。

由最初的抵御生态环境恶化求生存的“牧区大寨”精神,到依托绿色发展、绿色路径实现了生态产业化的跨越,又到开放利用丰富的地上地下矿产资源优势,发展现代能源经济,通过循环发展,实现了产业生态化,再到现在建设“三碳经济”产业链,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产业,乌审召镇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沙产业与现代能源经济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途径,逐步走上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并举之路。

对于绿色发展和金色愿景,乌审召镇乌审召嘎查党支部书记永红深有感触:“‘牧区大寨’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乌审召人的血脉,在大家心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大家用蓝天净土培育绿色品质,用生态文明引领全域发展,用文化铸魂凝聚守望相助,并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

“牧区大寨”精神凝心聚力,金色愿景开拓美好未来。如今,乌审召镇党委、政府将“牧区大寨”精神一脉相承,始终坚持“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服务理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发展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乌审召的前景充满挑战更充满希望,着眼全局分析研判,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奋力开创“牧区大寨”乌审召高质量发展新愿景。乌审召人民用坚持不懈的绿色追求和绿色发展远见,诠释着永续传承、生生不息的“牧区大寨”精神,共建共享“牧区大寨”美好明天。

乌审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党新峰说:“在‘牧区大寨’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将继续以‘红色基因+绿色信念+金色愿景’为发展理念,书写绿色革命新传奇,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之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