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给幼儿生活更多探究乐趣

2020-08-23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贯彻落实,大多数幼儿教师已能认同一日生活中蕴藏着教育价值。然而,面对幼儿的生活,很多教师的教育方式依旧是说教、教授,忽视了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积极主动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从而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真实感受和理解。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对探究式生活活动的研究,旨在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幼儿,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幼儿。探究式生活活动是指以生活环节和生活事件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和鼓励幼儿发现问题,用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表达表征,并通过收集材料和信息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引起与已有观念和经验的冲突,从而采取多种途径去获得新经验,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解决生活中的系列问题。

基于儿童,创设“三式”环境

探究式生活活动的实施,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创设。为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态度,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坚持以下三点:

第一,追随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创设问题式环境。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和特点。让幼儿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探究式生活活动中,需要创设幼儿可自由提问的环境。例如,在班级设置一棵“问答树”或者一面“问题墙”,幼儿可将自己的各类疑问用各种形式记录下来挂在树上。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幼儿善疑多问的习惯,使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这样才会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第二,尊重幼儿的意愿和主张,创设自由式环境。自由式环境意味着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场地、主题、材料和伙伴。例如,利用生活中的环境和材料,按照幼儿的意愿,创设不同类型的进餐环境:长条式、小包间或其他类型,这样幼儿会更愿意主动进餐和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第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探究式环境。自由式环境意味着幼儿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存在着各种差异。在环境创设和材料提供时,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减少单一的成品材料,增加低结构、多搭配的自然材料,提高材料的可操作性和探究性。例如,中班的水果店,提供了各种能打开水果的工具,勺子、钥匙、刮皮刀、筷子、尺子、分割器、自动削皮机等,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探究需求。

幼儿园里,一花一树、一沙一石、虫鱼鸟兽都是幼儿可探究的环境。就拿树来说,种下品种多样的果树,小树长成大树、果子成熟了、果子不见了、果树生病了等,都是可探究的主题。

基于生活,采取“三在”实施策略

教师可以为幼儿的探究提供什么材料?用什么样的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探究?在不同的探究阶段,怎样拓展幼儿的经验,使幼儿走向更深度的学习?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三在”策略。

一是在真实情境中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置身于想吃、想用、想玩的真实情境,但欲为之而力不及,这就能激发幼儿自由参与活动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剥柚子活动中,通过幼儿想吃这种需求,创设真实的环境来给予支持,引发幼儿与同伴合作选择工具、找寻方法剥柚子,从中获得一系列关于剥柚子的经验。

二是在一日生活中创造体验和探究的机会。我们鼓励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通过自主探究、亲身经历获取知识。以“做书架”活动为例,中班幼儿像往常一样来到种植园阅读,突然一名幼儿说:“这里有个书架就好了。”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并了解到做书架需要木板、钉子和胶水等工具。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浆糊、胶水粘不上,而短钉又钉不稳,后来用尺子对端的方式进行估量,估算出钉子的长度,从中掌握了估量的方法。在“做书架”的过程中,幼儿把原来的结论性知识,如胶水不能粘木头、敲击面大小与受力面大小成正比等物理学知识,变为自主探究、亲身经历式的知识。

三是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面对生活中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敏锐发现问题,通过提问、示范、经验唤起、材料支持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同时,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和影响也可促进幼儿经验的建构。例如,大(2)班的教师请幼儿到书包里取出汗巾垫背,幼儿拿汗巾时,书包里的东西唰地一下掉了下来。看见这个现象后,教师开展了“整理小书包”的活动。在活动中,果果尝试对物品进行分类,很快便完成了整理。于是,老师请果果进行了分享,在第二次整理书包的过程中,很多幼儿模仿了果果快速、整齐整理书包的方法,都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基于实效,开展“互动式”家园活动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教育因素。因此,在开展探究式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家园互动与合作。

挖掘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进课堂。术业有专攻,家长拥有不同的职业特点和特长,充分挖掘家长的潜力和专长,邀请家长进课堂,会大大助力幼儿园课程实施。例如,班级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时,教师就调动班上在环保类单位工作的家长资源,邀请家长来园为幼儿讲解相关知识。

利用各种平台,引发家长主动参与。我园利用家长课堂、家长开放日和幼儿园微信公众平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幼儿园的课程和生活作息制度,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做到家园一致。例如:为避免出现幼儿在园自己用勺吃饭、在家被喂饭的情况,教师组织开展了名为“笑脸娃娃表”的家园活动。鼓励幼儿在家自己吃饭后获得笑脸娃娃,然后就可以在幼儿园得到“蔬菜宝宝”(冰箱贴)的小奖励。

建立互动机制,让家长卷入活动之中。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将班级开展活动的诸多信息和要求在班级群发布,让家长第一时间得到班级活动的信息,知晓幼儿在园的课程内容,并明白活动中蕴藏的教育价值。例如,中班“小刺猬”主题活动,教师在班级微信群发布暑期领养招募后,信息从班内传播到班外,全园很多教师、幼儿、家长都卷入活动中,资源互动让幼儿园教育延伸到了家庭和社区,也让卷入其中的每一个人与他人形成了更紧密、信任的关系。

(作者单位:四川省直属机关东通顺幼儿园)

作者:郭虹 宋沂艾 向丽 何文

《中国教育报》2020年08月23日第2版 版名:学前周刊·保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