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董靓:研学旅行和中小学摄影教育

2020-08-22

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不少业内人士都把这份意见称为天上掉馅饼,砸火了一个至少有1亿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市场。

孔子携众弟子周游列国考察各地风土人情,宣传礼乐文化;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拜取佛经,传播佛教文化;沈括自幼随父四处游历,成年后著有《梦溪笔谈》。在古代中国,文人墨客速来有游学之风,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寓教于乐,以求知行合一。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非常推崇从社会课堂中获取知识,而今天研学旅行再次焕发荣光,彰显着其不可替代的现实教育意义。

当从业者都在为千亿元规模的研学市场激动时,特别要提醒一句:教育下一代,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设计研学旅行产品,必须首先考虑是不是对孩子有帮助,是否有利于孩子成人、成才、成功。

教育是一门科学,绝不能“想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旅游要与教育结合,旅游企业必须与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通过言传身教、活动设计浸润孩子,让他们变得更有爱心,更能够和别人分享,更有集体主义精神,这样的亲子旅游产品才会得到家长认同,得到孩子喜爱。同时,也要提醒家长,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在行程中,不要排斥多给孩子一些独立自主的机会,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孩子成长服务。

在研学旅行的实施过程中,谁带1亿学生学?学什么?去哪里?经费哪里来?安全怎么办?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些问题才是研学旅行的核心。解决好核心问题,才能让研学旅行真正落地。

在怎么学的问题上?作为长期关注中小学摄影教育的教师群体,这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思考。

一、摄影和研学旅行的关系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研学旅行的定义,毫无疑问,研学旅行肯定是一种旅行方式。在旅行中,摄影都是必不可少的。旅途中的每时每刻似乎都是需要记录。一些欢乐的时刻,时间久了就忘记了,大脑中的小海马容易沉睡,而回头看看那些拍下的瞬间,就轻易找回了被遗忘的时光。摄影是一种能给旅游者带来持久性和延续性的旅游体验。

摄影是文化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现代大众旅游活动密不可分:一方面,科学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摄影普遍地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今天的数码时代,几乎人人都拥有便捷的数码相机、手机等摄影工具;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为摄影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几乎每一个旅游者都有旅游摄影的经历和体验,旅游摄影逐渐成为旅游本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鉴于摄影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国内外学者对他们的关注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如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指出摄影与旅游业相辅相成地发展,照片是旅游无可质疑的证明,旅游越多对照片的依赖就越大,她说“既然是为了快乐才旅游,不随身携带照相那么似乎太不合情合理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的目的除了让中小学生在旅行中通过见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如何更好的记录这些见闻,把见闻带回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履历,积累素材,增加一份回忆,让这些记录伴着以后的岁月,不断的温故知新,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把研学旅行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终生受益,使“玩课”玩得更好,必将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研学旅行的摄影记录成为一种可能,在边走边看的过程中用相机记录所见的风土人情、团队活动,把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好东西带回来与家人同学一起分享;把还来不及细看的见闻拍下照片带回来细细研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出于研学旅行旅行的摄影需求,还是研学旅行研学的材料的收集、整理与表达,摄影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中小学摄影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历史渊源

进入新式学堂教学时代,1935年10月成立于江苏淮安县河下镇私立新安小学的新安“修学旅行”团更成为“研学旅行”的典范,取得了辉煌的成果至今无人超越。

新安小学是陶行知于1929年6月6日在江苏淮安创办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成立后不久,即承受着来自内外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经费短缺,办学举步维艰;另一方面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教学环境不断恶化。“生活教育”理论指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国难背景下,“生活教育”即转变成了“抗战教育”。为了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在战争的环境中继续受到教育,1935年10月10日,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最大17岁,最小12岁),在校长汪达之的率领下,组建了中国首个少年儿童抗日团体——新安旅行团。该团体以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主张到“民族解放斗争的大课堂”里进行教、学、做,以修学旅行的独特方式号召民众,宣传抗日,参加革命,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安旅行团从成立到结束(1935—1952),历时17年,途经22个省,行程5万多里,先后加入的团员将近600名。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遥,不仅在中国近代旅游史上堪称首屈一指,而且在世界旅行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个案。

新安小学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宗旨的,在校学生所受的教育和传统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主张过团体的生活,在汪达之制定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中,关于如何团体的生活的第九条就有“每年长途旅行一次”。为了能圆满地事实这个教学计划。汪达之花了许多心思,经过不懈努力,儿童旅行团终于在1933年10月22日向着旅行目的地镇江、上海成行,并于12月16日返校,行期将近两个月。

2016年,由全国青少年摄影教育指导委员会牵头“全国青少年摄影教育第一次修史工作研讨会”研讨会在浙江桐乡徐肖冰侯波少儿摄影艺术学校召开。与会者将1930年摄影大师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的标志;1934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中提出“学会摄影和冲洗晒印照片”标志着摄影教育正式进入中小学的标志。以这两位先生在中小学开展和提倡摄影教育作为我国开展青少年摄影教育发展的起点,认为中国的青少年摄影教育事业已经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重要事件是新安小学,中小学摄影教育的教育界起点也是在新安小学,由此可见中小学摄影教育和研学旅行在在历史上是颇有渊源。他们历史交集其实都源于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倡导。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汪达之制定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中还具体包含了“个人的生活”和“团体的生活”的各项方法,内容设计卫生、科普等方方面,十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生活品质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不仅在当时是先进的,即使是到现在仍然具有科学的意义。

研学旅行和中小学摄影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载体,是两个值得长期研究教育课题。

三、摄影教育在研学旅行中的应用

青少年摄影教育理论是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搭建的,以摄影为载体的实现教育目标的新型教育方式。狭义的青少年摄影教育是指以摄影基础知识普及为手段的面向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广义的青少年摄影教育是基于摄影教育的特殊属性的人文教育方式。

在中小学摄影教育和研学旅行的关系问题上,主要有“研学摄影”和“摄影研学”这个两个组合概念。

“研学摄影”一般指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摄影运用,包括研学旅行途中和研学旅行结束汇报中的摄影应用。而“摄影研学”主要指以摄影为主题课程设计的研学旅行课程,特别指我们在学校开展摄影校本课程教学开展的以摄影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从属于学校摄影教育的课程、校园文化之外的实践活动范畴。

“研学摄影”属于研学旅行形式上的丰富,“摄影研学”是研学旅行内容上的丰富,“研学摄影”和“摄影研学”共同丰富了研学旅行的价值。

2016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编辑的《用镜头看世界——小记者学摄影》第五章中,《研学摄影探寻综合摄影的力量》作为一个章节编辑。

2017年3月,蚌埠市“兰庭书苑”杯中小学研学旅行“我的课堂在路上”摄影随笔大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引导以学生的视角,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研学旅行途中的“真人、真情、实景”,启发学生在观察和发现的基础上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让广大学生在摄影创作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发展个性。“我的课堂在路上”全市中小学研学旅行摄影随笔大赛展示了蚌埠市近10万名学生的研学旅行成果。

2017年6月,湖北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上指出,“各地各学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学校要多安排动手体验、互动分享、研讨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文章、论文报告、摄影摄像、手工作品等各种方式完成研学任务。”

研学旅行出发前举办一次摄影知识普及讲座,研学旅行途中搞一次摄影比赛,研学旅行结束办一次汇报摄影展览,可以作为贯穿在研学旅行工作中的“研学摄影”应用。

至于“摄影研学”,则完全是从摄影研学出发设计的研学旅行课程,某种程度上,是活动层面上的中小学摄影教育。摄影研学在设计课程,制订安全预案,策划运作体系,与校外多部门对接等涉及研学旅行的方方面面工作应该都是以中小学摄影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实现中小学摄影教育目标的研学旅行活动设计。

“摄影研学”课程设计的探究,将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小学摄影教育的重要课题。

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对于摄影艺术的解读:“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无论是“摄影研学”,还是“研学摄影”,让我们的同学都要成为研学旅行过程中拿相机的现代徐霞客,把研学旅行路途上的人、风景、动物还有友情、事件、知识、探索装在相机里带回来,这些经历将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