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广东医科大:双线联动开展社会实践

2020-08-22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张紫欣 冯锦山)“小朋友们,知道我们要多久换一次牙刷吗?”“三个月!”在广东茂名化州市中垌镇童乐幼儿园,广东医科大学“夏日萤火”服务队队员正在为孩子们讲授口腔卫生相关知识。桌上摆放着牙齿模型,小朋友们人手一支牙刷,跟随队员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夏日萤火服务队为当地儿童带来安全防护、健康防病、爱党爱国课程包,内容涵盖护眼护齿、新冠肺炎预防、防电、防溺等。夏令营课程寓教于乐,受到了小朋友和家长的欢迎。

近段时间,广东医科大志愿服务团队纷纷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疫情的影响,今年学校坚持安全性、有效性双重标准,创新实践形式和组队方式,采取“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方式,同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共组建58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其中线上队伍50支、线下队伍8支,参与师生1161人。其他学生也以各种方式就地就近参与家乡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考虑到今年疫情的特殊情况,广东医科大在传统的医学科普、精准扶贫等传统社会实践内容基础上,在6月初就启动了名为“多彩小课堂”的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包的创制工作。线上课程包内容包括认识自我、爱护自我、提升自我三大板块,共十五门课程,涉及防疫、防灾、防病等安全健康内容以及爱国主义教育。这个针对学生群体的课程包由相关领域专家制作,58支队按既定标准讲授,课程内容易学易懂。

与其他社会实践队不同,“夏日萤火”服务队的8名队员皆来自中垌镇。在校内招募了同乡的4名队员后,队长谢立康通过线上招募方式,又吸引了当地4名返乡高校学子,一同开展夏令营活动。

在以往,广东医科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校内组队、集中下点”的形式,今年大学生无法返校,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广东医科大积极创新社会实践方式,打破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组建线上服务队伍。线下活动则遵循就地就近原则,省内以生源地组队为主,省外以个人返乡实践为主,灵活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新的组队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返乡的作用和互联网的作用,也有效避免了人员集中出行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在广东医科大今年的社会实践队伍中,有一支特别的服务队,他们的任务是找出人群中的“老小孩”。广东医科大思忆织梦队致力于阿尔兹海默症筛查,向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科普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知识。队员们采用Mem Trax在线记忆测试系统,对老年人进行线上评估,并通过线上视频指导老年人学习益智手指操等。线下,他们为周边的老年人进行量表测试与筛查,宣传阿尔兹海默症相关医学小常识。

“学校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鼓励引导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走出校园,与群众面对面、与百姓心连心,把科技文化卫生送下乡。”广东医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表示,学校通过正面引领、全面指导,引导学生把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和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相结合,学以致用、服务群众、知行合一,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今年,广东医科大还在传统的医学科普板块中,创新加入疫情防控专题,所有队伍的实践内容均设立疫情防控知识和学校战疫故事等内容,以正能量的传递助力知识的传播。学校今年还设立“支医”服务队,对口支援广东湛江雷州市相关村镇的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工作。

据悉,近五年,广东医科大社会实践各服务队足迹遍及全国11个省份36个地市77个乡镇,总行程为12万余公里,服务对象超过13万人次。今年,学校团委还应广东湛江、东莞、汕尾等地邀请,针对“两帮两促”和垃圾分类等项目制作了相应课程。

作者:刘盾 张紫欣 冯锦山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