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种了向日葵、芹菜、青椒和菠菜,向日葵已经开花了,也结了不少辣椒了。”暑假在家,四年级的冯昱柯还挂念着班级“责任田”。作为班级劳动实践地负责人,他播种、浇水、除草,见证了这些蔬菜的生长过程,从中体验到自力更生的喜悦,并将其延伸到家,主动整理房间、拖地、洗碗,让家人很是欣慰。
冯昱柯的成长是延安实验小学坚持用延安精神立德树人成果的缩影。近年来,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任务,立足延安丰厚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特色教育活动,培养“有坚定信仰,有阳光心态,有健康身体,有渊博学识”的红色传人,取得良好效果。
延安实验小学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延安精神教育落地生根。延安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延安实验小学,劳动教育首当其冲,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教育。学生每天要打扫教室、楼道,周末回家帮家长干家务,每学期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泥湾红色研学、各种社会志愿服务等活动,亲身体验春种秋收、菜园管理、服务社会等劳动,用汗水加深“劳动者最光荣”的记忆。
“从多年前的烂泥湾到今天南泥湾的变迁中,我了解了什么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从党员爷爷过去吃不饱饭的经历,想到每天妈妈做饭要讲究营养搭配,我明白了延安脱贫的意义,懂得了要珍惜拥有的一切。”……提起在“对比过去我认不出你”班级活动中的收获,四年级三班学生个个说得头头是道。
“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这是四年级三班班主任兼中队辅导员田银利的口头禅。利用延安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她在节假日带学生去张思德纪念馆、凤凰山革命旧址、南泥湾等地开展红领巾研学活动,一起寻访当年发生过的有趣故事,倾听老党员讲述过去的生活,跟进举办红色故事会、墙报展示等,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延安精神入脑入心。“活动开展一年多,老师和家长们发现,孩子们会上网搜集材料了,写作文有素材了,心中有他人了,班级管理中担当意识强了,吃饭剩饭、浪费粮食的现象几乎看不见了。”田银利说。
延安实验小学还开发五册校本课程《我爱延安》,内容涵盖延安地区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及历史文化等,教材进课表、进课堂,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教育,每学期加课教学生学唱陕北民歌、学打陕北腰鼓等,根植红色基因,为学生终身发展注入精神力量。同时组建学生兴趣社团70多个,深入挖掘学生特长和潜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放假前看了老师推荐的《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意犹未尽,这回可以过把瘾了。”一放暑假,五年级学生平泽远就搜了《百团大战》《血战湘江》等一系列红色影视挨个看,“我特别崇敬老红军,他们为革命为群众做出了巨大牺牲却不求回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个顶天立地的军人。”
多年的培育,延安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对延安精神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诠释:延安精神就是“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做好自己的事,并去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勇敢向前”……他们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公益的事情抢着做”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延安精神,他们中发生着许多有趣、感人的故事:有同学默念着“艰苦奋斗”克服了面对跆拳道比赛时的胆怯;有五年级学生主动与一年级新生结对,帮助他们打扫教室;学校微信群发起的对一位罹患白血病学生的水滴筹,不到一天时间就筹集了11万多元。
放假前,许多即将毕业离校的六年级学生红着眼圈和老师拥抱、合影,听着孙郡霞校长的深情毕业赠言,不少学生当场抹起了眼泪,“孙校长说的‘爱国’‘(守)规矩’‘奋斗’”三个词寄语,我们会永远牢记心中。”
“我爱我们的学校,因为这里有一种精神,引领、滋养着我茁壮成长。”五年级10班学生高婧动情地说,正是延安精神教育,让她从小胸怀长远,鞭策自己不断超越“小我”,立志长大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冯丽)
作者: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