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丨灵感与干预(5)

2021-10-28

宋照青

SONG Zhaoqing

1970年生于中国乐山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上海

宋照青,日清设计创始人、总建筑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建筑学学士学位;后又获得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硕士学位。曾就职于日建设计(Nikken Sekkei LTD.),作为主任建筑师与Benjamin Wood一同参与了整个上海新天地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全部过程。

宋照青于2001年成立日清设计,主持设计项目包括西安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日清老楼(卜石艺术馆)、西安芙蓉新天地、西安芷阳广场城市综合体、上海中星美华村、珠海万山静云山庄、旭辉集团总部大楼、苏州万科大家、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书吧等。

他始终秉承“删繁就简,溯本清源”的建筑哲学,立足本土并以创造精品建筑为目标。除了投身于设计实践,宋照青还侧重于建筑教育与建筑跨界,至今仍任教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担任建筑学院研究生导师;2015年他正式创立了上海原境界美术馆,并举办多种跨界展览活动。

2018年上海市建筑学会授予其杰出中青年建筑师称号;2019年《安邸AD》杂志再次评选宋照青先生为年度百位杰出设计师;同年他受邀担任《PERSPECTIVE透视》杂志主办的 A&D TROPHY AWARDS 2019建筑类别评审。2020年,受邀担任德国设计委员会主办的2020ICONIC AWARDS·INNOVATIVE ARCHITECTURE(2020年标志性设计奖·创新建筑奖)评委,是为该奖项首位及唯一亚洲评委。

苏州万科大家

Dajia Villa

在历史名城苏州青剑湖畔,建筑师利用城市丰富的乡土风情和历史,创造了一种既现代又经典的庭院生活方式。

大家项目横跨于一条平静河流,并被水系分为南北两个街区,每个街区包含多个邻里。整个设计规划具有高度的秩序性,在中国传统故宫的原型上进行演变,并融入开放性。社区通过递进式结构的庭院与城市相连接,个体住宅单元与社区服务相连接。从私密到公共,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归属,重新定义了现代中国居住模式。

“大家”解决的问题是使居住空间更加面向城市,而不是仅仅以硬性围合的形式与外界进行对话。其中轴创造了灵活的内部边界,而双桥打破了城市边界,并以此引入河道景观这一重要的开放界面。灵活的边界可以重新焕发社区的活力。“大家”的中轴线,半私密/半公共空间通过庭院、广场和连廊消除了固定边界的存在。同时,各种功能设置,如接洽、办公会议、休闲娱乐等,整合在一起,形成循序渐进的序列。

如今中国的家庭结构已趋近极小化,但是不妨碍在未来人们会以一个“大家族”的形式共同生活栖居。所以,项目以一种实践性的空间形式将整个社区的居住者汇集在一起,并且让人们与城市发生更多的联系与对话。

王辉

WANG Hui

1967年生于中国北京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

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委员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课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客座教授,《建筑学报》等专业期刊编委,担任过国内外许多重要设计奖项的评委和推荐人,应邀在国际知名学府和建筑师学会做学术演讲,并为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1949-2009)、WA中国建筑奖、美国《建筑实录》中国奖年度建筑大奖等奖项获得者。王辉还是一位对当代社会积极解读的建筑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

1999年王辉与刘晓都、孟岩共同创立URBANUS都市实践,并将其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URBANUS都市实践旨在从广阔的城市视角和特定的城市体验中解读建筑的内涵,紧扣中国的城市现实,以研究不断涌现的当下城市问题为基础致力于建筑学领域的探索。事务所成立至今,积极参与了珠三角、京津唐、长三角的重要城市建设和规划决策,诸多建成作品已成为城市生活新地标,其批判性实践受到国际、国内业界的好评。

二合院

Two-in-One Courtyard

白塔寺东夹道72号院并不是个标准的合院,只有一房一院,大小相近。走进原来院子的第一眼感觉就是空间的单薄,院和房形影相吊;而今,第一眼看到改造后的效果却是空间的丰满,不仅仅和房内外一体了,上下也一体了。这个类型学的“转基因”在于“房”和“院”不再是实与虚的对立关系,而是被一个环形的几何构架整合为互联的一体,使整个场地变为了动态的一体:房也是院,院也是房,是为“二合”。

“二合”在这里有多层含义。第一,它是场地的统合,通过屋与院二合一的空间演绎,证明了占地仅约100m 的一个传统居住单位的确是一个尺度合宜的小宇宙,是城市在最小单元层面上的完美。第二,它也是院子和胡同环境的统合,通过院墙上、院门上半透的部分把白塔寺红墙溢到院内,同时也把这个做为白塔寺城市更新展厅的活力溢出到东夹道胡同。第三,它把壮观的白塔景观有机地统合进院子场景中。第四,这个邻近阜成门内大街的院子,也是通向白塔寺片区未来许许多多有趣的公共院落的门户,所以它是以一个公共“门厅”院对偶着其他离散的独立单元,是一栋住宅和一个片区的统合。

如果说“四合院”是关于空间的,那么“二合院”更重要的意义是关于时间。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新旧更迭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个设计一方面把一个原先破陋的平房修复回符合场所历史价值的标准制式老房,另一方面又以古建房为本体,无论植入怎样的当下设计手段,都更彰显传统古建有強大的包容能力,逾古弥新。

汪孝安

WANG Xiaoan

1953年生于中国上海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上海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府参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

从业40年来,亲历中国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现代建筑的觉醒,出于朴素的建筑理想,在诸多建筑创作的实践中,探寻每一座建筑所赖以生存的要素:共生的环境,明快的空间,谦和的姿态,精致的细节,适宜的技术…… 构成建筑持续生命力的基本价值判断。

先后主持了诸多重大项目的设计工作,诸如上海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上海电视台电视制作综合楼、中组部办公楼、北京会议中心8号楼、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文化中心(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世博会博物馆、申都大厦、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08地块、上海园林集团总部办公楼、百色干部学院、江苏广播电视中心、江苏广电荔枝文化创意园、武汉广播电视中心、湖北广电传媒基地项目等,并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中作为设计合作团队中方负责人与荷兰OMA合作完成项目设计。曾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远东建筑奖杰出奖等奖项。

竖向庭院

Vertical Garden

如何为在都市楼群中工作的人们营造“身边的绿色”是本项目思考的起点。项目业主是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有着丰富的国内外绿化建设经验。所以,我们希望与业主共同打造一个现代的、高效的总部办公建筑,同时也是一个园林集团向外界展示自己产品和技术的展厅。于是我们在建筑南侧设计了一个由下沉庭院、空间绿化、屋顶花园组成的“竖向庭院”,其在传统漏窗形态的立面包裹和蜿蜒路径的导引下,与建筑主体有机相连,形成一个层层叠绿且具有中国传统空间意境的生态立体园林,使每个楼层的员工都可以触摸自然。

“竖向庭院”系统中多样的绿植、循环的水系、流动的空气形成了一个生态缓冲区,一个城市噪音和污浊空气的过滤器,绿植的四季更迭,更像是一个自然的遮阳与采光调节系统,结合建筑的被动式生态节能措施,成为整个建筑高效节能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竖向庭院”系统恰似一块块“绿色芯片”,作为一种生态策略植入城市楼群中,成为都市混凝土森林中的一抹新绿。

杨瑛

YANG Ying

1964年生于中国湖南安化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湖南长沙

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建国七十年杰出人物。1987年重庆大学毕业到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三十多年的持续建筑设计实践中,致力于以建筑空间情境构建为核心的模糊建筑学理论 与实践探索,现代木建筑装配式技术研究,主持建筑工程设计400多项,完成了大量的公共建筑设计。先后荣获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项58项,包括国际奖项1项、全国级奖项25项、省级奖项32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参与承担多项科研课题。

船坞水院

Couryard of Dock

船在浪里走,鱼跃万顷波。说的正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洞庭湖,渔业造就了生活,也孕育了文化,形成了连家渔船,这种独特的生活场景和文化魅力,却也造就了渔民生活居无定所,医疗教育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失衡等困窘现状。

2020年,长江流域颁布了10年禁渔令,为改善渔民上岸生活系列问题,“船坞水院”孕育而生。因此本设计十分重视对洞庭湖渔民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梳理。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在创新中传承。

设计受到中国传统院落的启发,轴线对称,递进式秩序中,以小船为“院儿”,单元组成大院儿,由大院儿围合成水上聚居体。中心院儿,承载社区功能,提供文化交流、儿童教育、基础医疗等社区服务。整体建筑以装配式木质建筑为主,既是对连家渔船文化的延续,也是建筑构造节点的严谨体现。船坞造型的环形动线赋予了庭院律动感,有秩序的室内临水空间,多元化的休憩娱乐交流场所。水院一层用自由的态度创造并打破社交壁垒,搭建了全新的社群空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同时利用院落的逐层过渡,构筑了从公共到私密的水院二层居住空间,不仅可以作为渔民更现代的家,同时也可以在闲时作为民宿酒店使用,助推文旅融合发展。水院重新梳理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依托洞庭湖的优势条件,设置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守护洞庭生态。更生态、更开放、更多元,水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渔民原始生活风貌,又建立了全新的智慧化、强社交的现代群居生活环境。

从最大到最小,从过去到未来,从各自漂泊走向共同生活。一座融合传统民居风俗和现代文明科技的生活平台,船坞水院,让渔民从谋生到乐生。

张杰

ZHANG Jie

1963年生于中国天津

现工作生活于中国北京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清控人居遗产院研究员院长。

张杰院长长期从事城市与村镇遗产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城市特色的营造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与实践,在中国提出聚落遗产网络的理论体系,经过二十多年科研与实践探索建立了“织补城市”的理念和方法,将遗产保护与发展融入城市社会生活。主持的保护项目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中国第一个城市“社区生态博物馆”——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主持的济南大明湖东扩工程是国内有机结合古城文脉延续与泉湖生态改善的罕例;主持的景德镇系列保护与更新工程是国内以传统产业振兴、遗产保护促进城市复兴的典范。

张杰院长在多个重要学术和专业机构兼职,其中包括:国际古迹与遗址历史会(ICOMOS)历史村镇委员会(CIVVIH)副主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历史村镇科学委员会亚太分委会主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村镇专业委员会主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会长等。

景德镇建国瓷厂综合服务中心

Jianguo Porcelain Factory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景德镇建国瓷厂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位于中国江西景德镇老城中部,(占地面积5617m ,建筑面积5999m )。项目以“院儿”的形式,和谐融入老城肌理。此“院儿”利用地形形成了4.3m高台地,成为区域空间中心。西侧及北侧廊道采用当地材料——竹子做成疏离竹墙,灵感来源于北侧徐家窑遗址窑房的木构立面。坐在茶餐厅中,人们看着连续玻璃门外的廊前竹栏的疏影、院中的聊天的人们;不远处城市老院落屋顶的天际线成为画面的背景。墙体及广场铺地遵循历史做法,采用废弃窑砖。人们可以从老砖斑驳的时间印记里更直接地触及更新后的老城生活。人们立于廊道,向内看休闲广场、往外远眺龙珠阁,俯瞰老城层层叠叠的屋顶,起伏错落,古城风貌尽收眼底。现代的生活、城市历史的记忆,在这里融为一体。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