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长津湖》誓死保卫的东北,除了冷还有……

2021-10-22

“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

我们的后辈就不用再打了。”

这句戳中无数人泪点的经典台词,出自今年国庆档最火爆的电影《长津湖》。

这部假期口碑炸裂的影片,上映首日票房直击3亿,截至目前,累计票房超47亿。微博上每一个话题阅读量都超过1亿,话题讨论几百万。如此受追捧的它也极大鼓舞了民族士气。

这部电影讲述了1950年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在东北极度严酷的环境下严守阵地,为该战役的胜利做出重要牺牲的故事,让观众备受震撼。

插画 刘小飞

冰雪铸风骨,江河融精神。烈士已故,他们用血肉之躯在中国边境立起一道钢铁长城,用铮铮铁骨照亮了祖国万里山河。

而他们长眠的北国冰雪之地,如今自然美景与城市建筑交相辉映,渡过历史的洪涛和岁月的沉淀,又在诉说着怎样的情怀呢?

01

圣·索菲亚教堂

拜占庭设计风格

1907年3月,由俄国著名建筑师克亚西科夫设计的圣·索菲亚教堂在哈尔滨市建成。这座拜占庭风格东正教教堂,内部富丽典雅,外观宏伟壮丽,在设计构造上也具有极高的建筑研究与参考价值。

教堂整体通过高度差和装饰使空间层次清晰,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主从式的布局,错落有致。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正门顶部为钟楼里的7座响铜铸制,可以敲击出7个音符。

教堂设计融合了人类原始的宇宙观的寓想,独具特色的中心穹顶就是“天圆地方”最好的证明。传统的俄罗斯式“帐篷顶”和“洋葱头”构造教堂穹顶和钟楼。教堂两侧的礼拜厅被设计成四角花形,有效地衬托了主体空间,并且与其他的空间顶棚相区别。

同时设计利用建筑学中的“空间动势”(屋面和垂直面的倾斜顶棚)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顶棚设计充分考虑了空间层次结构和人流动时的心理感受。将墙和屋顶的空间性质融合成一体,产生了一种由外向内聚拢的向心力。

另外,因地制宜是建筑中考量的重要因素,教堂倾斜形的楼梯间棚顶设计是为了避免室外积雪。同时考虑到哈尔滨冬季的供热和保暖,教堂内设有四种规格的凹洞存放暖气。承重墙上的双层窗户可以拓展窗洞空间,使室内阳光充足。

如今它早已成为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以其恢弘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矗立在这片黑土地上,是大家欣赏建筑艺术的好去处。

02

哈尔滨大剧院

人文、艺术、自然相融合

音乐家孔巴略曾说:“音乐具有思维的声音。”哈尔滨大剧院就是一座从物理上到精神上,与人和自然互动的建筑,带我们重新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

大剧院坐落在松花江北岸江畔,从湿地中破冰而出。设计源自中国传统美学中对意境的追求,和对自然写意的感性表达。以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的地貌特征为灵感。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成为一处与人文、艺术、自然相互融合的大地景观。

哈尔滨大剧院设计图来自:MAD 建筑事务

建筑的白色表皮仿佛是会呼吸的细胞,在北国阳光的照耀下发生“光合作用”。顶部的玻璃天窗最大限度接收室外采光。自然光洒落在剧场中庭的水曲柳墙面上,该墙体用当地材料纯手工打造。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日光倾泻的通透与空灵。

同时,作为一座货真价实的中国设计、中国建造。大剧院整个团队成员都来自中国。最终几近完美的设计和质量令西方媒体惊叹。

此后,它更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作品,并登上世界各大专业权威杂志封面,获得诸多国际大奖。这是对近年来国际媒体对“浮躁中国”、“中国速度”舆论的一个最有力的回击。

这座完全有别于西方逻辑思维的建筑,在北国延绵的白色地平线上,宛如飘动的绸带,被称为中国建筑设计之光。

03

吉林西站

中西合璧

199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市志·文物志》曾这样评价过吉林西站:站舍坐北朝南,造型奇特,寓意不凡,耐人寻味。

而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它既富含中国传统建筑的底蕴,又有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堪称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吉林西站的设计者正是中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家林徽因,审定者为其丈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它是这对战争伉俪爱情最好的见证,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声者。

从外形看,方形花岗岩石块砌成的这座建筑,哥特式尖顶的钟塔直冲云霄,塔尖塑有飞利浦旋轮。北端红色弧形造型凸起于建筑主体,东侧是淡黄色的宽大门脸。屋内画有精美的壁画,屋顶为折型木结构,外挂琉璃瓦。

而从设计造型看,它似乎是一头雄狮卧。高塔似乎是尾巴,几个房子的摆设成为狮身。站舍按照功能分为三部分:北边为狮头,由大候车厅和售票处组成;中间为狮鬣,设有食堂、厨房;狮身则是男女卫生间和夫役室;狮尾是站长办公室、电报室和车务稽查办公室。

同时这是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东北第一条中国人自建铁路的火车站。这座寓意为“雄狮初醒”的建筑,除了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且极具历史神秘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座公共建筑,它早已不再办理客运业务,化身成为中国建筑史的见证者。

04

星海广场

海边景观建筑群

星海广场位于大连南部海滨风景区,现已是大连市的城市标志之一,它提升了城市形象、扩大了城市的吸引力。同时它作为海滨景观广场代表,具有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设施人性化等特点。

作为中国第二大的城市广场,其原地曾是一片臭不可闻的沿海滩涂。经过建筑垃圾填海造地后,环境美化工程让星海湾脱胎换骨。

广场对于植物景观的运用十分到位,以大尺度的模纹为主,通过通透关系,强化海岸的庞大,拉伸游人视线,带给人视觉冲击感。强调自然曲线对广场空间尺度的整体把握,同时,用绿色植物的软化作用削减大片硬质铺装造成的呆板与生硬。

星海广场作为大连的客厅,体现了大连的现代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通过空间整合和建筑集合增强了城市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从而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国建筑与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纵观古今建筑形态的演进历程,我们都会发现建筑的发展轨迹有章可循,并且为后代的建筑展现了一幅美妙的演进画卷。

05

四大建筑设计理念

折衷主义

十九世纪,交通和传媒的发展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许多城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版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

折衷主义建筑代表 巴黎歌剧院

折衷主义建筑相对保守,不按照新建筑材料和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对当时欧洲各国建筑有很大影响。

功能主义

十九世纪后期,欧美有些建筑师为了反对学院派的追求形式、不讲功能的设计思想,把建筑的功能作用又突出强调起来。

但是后期功能主义成为绝对信条,经济"实惠"成为唯一的标准。这些极端的思想排斥了建筑自身的艺术规律,造成了混乱。

功能主义建筑代表:伦敦世博会水晶宫

随后功能主义逐渐销声匿迹,但无庸置疑,功能主义对推进现代建筑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讲求建筑的功能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考量之一。

现代主义

现代派建筑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认为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崭新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该风格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需要配合,建筑形象可以是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造型简洁的建筑吸取了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现代主义代表建筑 联合国总部大厦

该设计思想从公共建筑到住宅建筑中都得到推行,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叶,都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后现代主义

“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他们将历史上建筑的形式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通过人性化、自由化的设计体现文化内涵。并强调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后现代主义代表建筑 央视大楼

后现代主义不仅在建筑形式方面突破了常规,特别是面对如今的能源和资源稀缺问题,这类的作品也有很大的启发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正如北国的这些建筑,从历史中走来,带给人们亦如音乐旋律般的愉悦享受,从各种风格中汲取结构、造型、色彩的搭配技巧,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和谐统一。

更多建筑/空间设计相关知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