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探索】生动有趣!来看播州杨氏墓群出土的彩绘仪仗陶俑

2021-10-20

上一期

小布带大家观赏了

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海龙屯城址及播州杨氏土司墓群

里出土的金银器

今天

小布再带大家看看

播州杨氏墓群的明代彩绘仪仗陶俑

杨氏土司墓葬保存着一些传统的丧葬习俗,如腰坑、玉含和覆面等,对于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宋元明时期文化及制度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陶俑随葬,亦是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的葬俗特色之一。

从目前的墓葬发掘情况来看,南宋末杨氏第十五世家主杨文墓即有陶俑随葬,这也是播州地区目前所知宋元明时期最早的陶俑信息,但该墓被盗严重,仅存1件文官俑,风格与四川安丙墓陶俑同。除此之外,生活于明代的杨氏诸位家主中,第二十一世杨铿、二十二世杨升、二十三世杨炯、二十四世杨纲、二十五世杨辉的墓葬均见陶俑随葬。

由于这些墓葬均遭到盗掘,出土陶俑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唯有杨辉墓出土陶俑,数量众多、保存较好,对西南地区古代丧葬习俗及服饰着装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杨辉墓系播州杨氏第二十五世土司杨辉夫妇三室合葬墓,由M10、M11两座墓构成。1988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对被盗的M10墓进行抢救性清理,依据墓前所立三块墓碑推定该墓为杨辉墓。2015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M10前被盗三室石室墓(M11)进行清理,确认M11为杨辉及其夫人俞氏、田氏合葬墓,而此前所发掘的M10年代稍晚于M11,为M11的疑冢,两墓共用同一个墓园。

M10为凸字形单室石墓,以墓门分割出前、后室,前室平面为横向长方形,宽2.2、进深1.61米,出土了陶俑70件,是播州杨氏土司墓葬群中出土的保存最为完整、数量最多、种类齐备的随葬陶俑。

墓主杨辉,是海龙屯杨氏第二十五世家主,生活于明朝中期。据史料记载,杨辉是一个“倚任于朝廷也甚重”的得力土司,数次受朝廷征召、征缴苗人,军功甚众。除此之外,他还在今白果村修建了水利设施雷水堰,至今还在灌溉农田。杨辉墓位于遵义县(今播州区)团溪镇白果村堰上组,建有独立墓园,内有前后两组墓葬,早年均多次被盗。这70件仪仗彩釉陶俑阵容较为壮观,而且以生活动态为原型,造型生动,是播州土司文化的真实写照。

与秦始皇兵马俑刚硬的线条和恢弘的军阵之气相比,这套仪仗队陶俑中,最高不过21.5 厘米,虽然“个头小”,但线条亲和、表情丰富,或傲娇、或深沉、或努力、或高兴……一个个细微表情,令人遐想。

70件陶俑中,包含仪仗俑、乐俑、侍俑、持物俑四类,其中,仪仗俑34件、乐俑14件、侍俑9件、持物俑13件,均为男俑。

仪仗俑有骑马俑27件、轿夫俑4件、执伞俑2件、牵马俑1件。骑马俑27件又分为骑马持物俑、骑马背物俑、骑马武士俑、骑马文吏俑四类,其中持物俑15件、背物俑8件、武士俑2件、文吏2件,分别戴六合一统帽、尖顶小帽、宽沿尖顶笠子帽、幞头,身着右祍窄袖裤褶、圆领窄袖袍、对襟窄袖裤褶等,腰束带,脚穿靴踏于马镫上。

乐俑14件,有骑马乐俑8件、鼓乐俑4件。骑马乐俑均头戴宽沿尖顶笠子帽,着右衽窄袖裤褶,腰束带,脚穿靴踏于马镫上,其中4件执号、2件持铃。鼓乐俑分别戴六合一统帽、尖顶小帽、宽沿尖顶笠子帽,着右衽窄袖长袍,腰束带,6件击鼓、1件打腰鼓、1件击锣。

侍俑头分别戴六合一统帽、尖顶小帽,着右衽窄袖长袍,有的外罩对襟无袖袍,襟上饰纽,手部形态各异,一手扶腰带。持物俑分别戴六合一统帽、尖顶小帽,着右衽窄袖长袍,腰束带,所持之物大多残损。

持物俑所持之物大多残损,其中1件捧印,背物俑背负箱盒、包裹、锅、马扎等,武士俑腰间佩剑。

//////////

审核:袁航

来源: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