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文明起源 中国国家起源

2021-10-16

冠形玉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200年

高5.2厘米、厚0.3厘米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出土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藏

这种上大下小的片状冠形玉器为良渚文化所独有。下端的小孔应是嵌插在某种物件之上。可能是巫师发髻上冠冕的部分

《中国国家起源》

高光晶﹐河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

全书共二十三万字,绪论以下分为上、下两篇,着重探讨中国国家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并且通过与古希腊、罗马社会的比较研究,阐明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点。

在绪论中,作者针对以往学术界的讨论,提出解决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对于史料的态度问题,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对神话传说进行辨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就完全能够从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史料。第二个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理解问题,既不能片面地强调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共性,而忽视其差异性,也不能只注意国家职能的阶级性,而忽视其社会性。第三个方面,对于地理环境影响人类历史作用的估价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根本不同是,认为地理环境首先是通过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去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即地理环境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影响生产力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作用的。基于上述认识,作者分上、下两篇进行了讨论。

上篇的讨论主要围绕着中国国家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作者赞同夏代是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时期,指出我们在论述中国古代国家形成时,只能以夏代国家管辖范围内原始社会发展的情况作为依据。因此,作者首先从分析中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入手,再结合新石器以来的地下考古发掘材料,论证了黄河中下游形成的冲积平原这一地理特征,不仅适宜原始经济,更适宜于原始农业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接着,通过对当时各氏族部落的图腾祟拜和名称的改换,以及生产发展情况的考察,推断尧、舜、禹时代,正处于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转化阶段。大体上黄帝族散布于山西黄土高原;炎帝族最初活动于今陕西西部,后来逐渐向东发展;而东夷族则主要活动在以济水为中心的黄河与准河之间的广袤地区,尽管他们在相处中不断地发生冲突和战争,但是,后来在防治水患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团结起来,组成了部落联盟。最终“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夏启用暴力夺取部落联盟首领位置,承袭氏族公社或父系家庭公社,即以村社为单位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建立了以夏后氏为主体的国家。又经过后羿、寒浞与夏后相、少康之间的斗争,才使夏代国家得以巩固。

下篇讨论也主要围绕在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特点上。作者认为古代中国文明与古希腊、罗马不同,发源于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因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环境,当时的人们仅仅使用简陋的木石工具,就能够生产出较多的剩余产品,促使私有制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进人阶级社会。这样必然导致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从一开始就是单-一的,即表现为农业与手工业的紧密结合。没有进行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正由于社会生产力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还无法脱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公社,土地仍然保持公有制或曰国有制,故实际的公社只不过表现为世袭的占有制。建立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必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同时,在地方上,以“封藩建国”的形式控制方国诸侯,并且将自然的天人格化,赋予天命令人的权力,制造“王权神授”的舆论,藉此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统治。

由此看来,地理环境影响甚至在某些时候决定着各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无论是古代希腊、罗马,还是古代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发生和发展,有其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这是我们在进行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应该充分注意的。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其说明来源于《文明》杂志2004年第5期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