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童:我为什么写不出像鲁迅那样伟大的杂文

2021-10-15

非小说文字中,我最喜欢阅读的是一些伟大的作家写出的伟大的杂文。

记得以前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读到那个著名的一口痰和一群人的片段时,一种被震惊的快感使我咧嘴大笑,自此我的心目中便有了这种文体的典范和标准。

鲁迅在剖析中国国民劣根性时,揭示过一种“围观”现象,亦即“看客”现象。中国人喜欢看热闹,比如一个人蹲在地上看自己吐的痰,很快就会有人同看,围成一圈又一圈。如果有人哇地大叫一声,撒腿就跑,立即就会有一群人尾随其后,不知此人从何而来,也不问此人往何而去。

(鲁迅手稿)

世界在作家们眼里是一具庞大而沉重的躯体,小说家们围着这具躯体奔跑,为的是捕捉这巨人的眼神、描述它生命的每一个细节,他们甚至对巨人的梦境也孜孜不倦地作出各自的揣度和叙述,小说家们把世界神化了,而一些伟大的杂文作家的出现,则打乱了世界与文字的关系。

这些破除了迷信的人把眼前的世界当做一个病人,他们是真正勇敢而大胆的人,他们皱着眉头用自制的听诊器在这里听一下,在那里听一下,听出了这巨人体内的病灶在溃烂、细菌在繁衍,他们就将一些标志着疾病的旗帜准确地插在它的躯体上。

自此,我们就读到了一种与传统文学观念相背离的文字,反优美、反感伤、反叹息、反小题大做、反蜻蜓点水、反隔靴搔痒,我们在此领教了文字的战斗的品格,一种犀利的要拿世界开刀的文字精神。

(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包括《红粉》《妻妾成群》《碧奴》《黄雀记》等。《妻妾成群》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黄雀记》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作家如我,多年来睁大眼晴观察着世界这个巨人,观察它的眼神,但有时候它睡着了,没有眼神,我坐在它的口腔附近,能听见它的鼻息并能闻到隐隐的口臭。

作家如我,有时候企图为世界诊病,也准备了一把手术刀,一些标识疾病的旗帜,在这巨人的身边忙碌,但我发现我无法翻动它巨大而沉重的躯体,我无从下手,当我的手试探着从巨人的腋下通过时,我感受到巨人真正的重量,感受到它的体温像高炉溶液一样使你有灼痛的感觉,我感到恐惧,我发出了胆怯的被伤害了的惊叫。

作家如我,在世界这个巨人身边一筹莫展,而手中精心准备的那些五颜六色的旗帜受不了主人的犹豫和无能,做出背叛的决定,它们一改初衷,改换成了节日彩旗,发出一种类似欢迎的嘈杂声,使我的处境更加荒诞,使我的恐惧更加深刻。

(苏童手稿)

作家如我,最后用一种不确定的声音指出世界患了牙周炎。听者说,我早就知道了,几乎人人都有牙周炎。我觉得颜面扫地,我俯身倾听世界内脏的声音,听到了一些罗音,我知道世界的肺部也许受到了感染。

我想把这个发现告诉别人,但听众也背叛了我,他们不辞而别,我终于发现我是白忙一场,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不管是谁有点罗音也没什么,就医学常识来说有点罗音不碍大事,我想我在忙些什么屁事啊,世界在睡觉我为什么不睡,于是我怀着虚无的激情躺在这巨人的脑袋边,一起呼呼大睡。

人要是睡着了除了做梦,什么也干不了,我梦的产量很高,所以一直也没写出鲁迅那样的杂文。

(本文选自丁帆、王尧主编“大家读大家”丛书《小说是灵魂的逆光》,苏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江苏明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大家读大家”)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