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这部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作品背后,站着一位文学大家

2021-10-12

题图:木偶动画《神笔马良》剧照

1955年,一位年轻的作家在《新观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童话,同一年,这篇童话被改编为木偶动画片。谁也不曾料到,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这部作品不仅为几代中国人家喻户晓,也成为风靡全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

《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先生(1928-2001)是我国有广泛影响、有重大贡献、深受一代代少年儿童热爱的文学大家;他是一位个性独特、才识卓越的作家、出版家;也是一位感悟独特、论理卓越的理论家、教育家;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和组织家。中外媒体评价称:“洪汛涛先生是共和国的文学精英、童话界的艺术高峰”“洪汛涛先生的名字足以和安徒生、格林等排列在一起,人们尊称他为童话大师”等等。这是业界和读者从历史的角度和艺术特点上,给予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和杰出文教艺术出版成就的恰切评价。

洪汛涛先生与孩子们在一起

今年是洪汛涛先生逝世20周年,群学书院特刊发本文作为纪念。本文作者洪画千先生,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语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作为洪汛涛先生的哲嗣,洪画千全面回顾了乃父的生平与志业,拳拳深情,令人感佩。

在文学的旗帜上大写着他的名字

文 | 洪画千

01

良好启蒙

虽然洪汛涛先生多次在回答小读者提问时说,他写马良,马良不是他自己。但是,大家都知道,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作品里一定有作者自己。先生和马良一样都是苦孩子、穷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培养了他们早日成材。

以下是洪汛涛先生的一段回忆:

孩提时期,我父亲在杭城挂牌行医。一家人居住在见仁里。前几年到杭州,还曾去过见仁里,那里已建起一群新大楼,再也找不到那种石库门、天井、厢房的两层房屋了。可是我在见仁里西头,通向青年路和浣纱路的口子上,居然还能依稀找到当时我父亲医寓挂牌的钉子眼。

我在见仁里住时,才六七岁。我们这座楼房楼上住的是一对老人,老年生是一位画家,因为老画家的太太和我母亲很好,后来以母女相称,所以我也叫他们为外公和外婆。我常常去楼上他家玩,我最爱看老画家作画。老画家种兰花,也专画兰花。他的屋子里、阳台上,放满兰花,兰花种得很好,花开时节,真可谓满院子幽香。

他画画时,我总是站到他身边去,看着他作画。因为我从不吵闹,只是静静地看着,有时还能帮他递个东西,他问我,喜欢不喜欢画画,我说我非常喜欢,于是他便让我跟他学画。他给我铺开纸,执着我的手,教我一笔一笔画兰花。我画好了一张,他便鼓励我画第二张。有几张画,他说我画得很好,还在画上给我题上一些字。

他家有位常客,也是一位老画家,他是专门画石头的。他们一人画兰花,一人画石头,合作得非常好。这位画石头的老画家,也教过我画石头。起始我以为画石头太好画了,可听他说,画石头并不容易。那时,我画的画,他们说我画的兰花倒还不错,可就是石头画得不好。当时我虽然不懂得此中道理,但我一直记着我小时画兰石的事情,后来渐渐悟出了:“愈是好画的,愈是不易画,愈是画不好”的常理。这是一个所有艺术的共同法则吧!因为那时我太小,竟没记住画石老画家的姓名。

画兰花的老画家,叫斯道卿。我后来才知道,他是一位很有名的人。在民主革命时,是他率领一部国民革命军,攻下了杭州城。而他在我幼小的心目中只是一位老画家与可亲的长者,丝毫没有想到他能率部队在枪林弹雨中攻守城池的军人。

抗日战争爆发了,我们一家回到家乡浦江去。我们走的时候,斯道卿外公还送了我们好几幅他自己的画。两家人上照相馆拍了纪念照。

一别许多年,抗战胜利的前夕,我在建德宗文中学念书。一天,我突然在街头看见一张《斯道卿画展》的海报。

我喜出望外,当天就赶到建德民众教育馆的展览厅去找他。他画的兰花仍是那样苍劲、古朴。他画的兰花,绝大部分都是连根都画出来的,许多兰花都赤裸着根须。当时,我想,是不是那位画石头的老画家不和他在一起,没有人给他补上石头?但又想,绝不是的,而应是他面对祖国太好河山沦于敌手,他亲自从清兵手中攻下的美丽的杭州城,如今却在日本人的占领之下,而他已不是率兵报国之年,他只能用他的画笔,来抒发他那种愤愤的爱国之情,于是他画的兰花,几乎大都是不长在土地之中。我想,人们是会懂得他那种珍贵的赤子之心的。

我找到了他,作了好一番自我介绍,他才记起我来。他在后方漂流,斯外婆已经亡故,他孑然一身,境况、健康都不好。我问起他兰花露根的原因,他笑笑并不正面回答,只作慨然一长叹。我和老人又惨惨地分别了……

洪先生因有这段难忘启蒙经历,他一生和美朮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养家湖口,他曾做过老师,教过国文、地理和美术课。1946年,18岁的洪汛涛先生和张岳健先生、还有俭斋小学(下田昄)教师张世简、黄英川四位教师成立了“青年书画社”,在县城学塘角汽车站后民众教育馆举办了一次轰动全县的“青年书画展”,这是浦江建县1800余年历史上举行书画展恐怕是第一次、也是最早浦江县的书画节。

02

从写诗步入文坛

金华是书画之乡、文化之邦,是朱元璋口中的“浙江之心”、也是“神笔马良”笔下的水墨画卷。93年前,1928年4月9曰(农历戊辰年闰二月十九日)卯时,在金华浦江县东街24号老屋南边朝东的一间楼房上,洪汛涛出生了。

弥足珍贵的照片

照片反面、洪汛涛先生亲笔手迹

洪汛涛先生童年是在贫困和战乱中渡过,他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之中,饱尝人间各种艰艰困苦。但他自幼喜欢绘画、篆刻、书法、尤其热爱文学,喜欢搜集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作品,以后又在乡村学校任教多年。这都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汛涛先生从写诗步入文坛。“七七事变”以后,先生把郁积在胸的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发为诗,诗歌主题大多是抨击当时黑暗统冶。1946年7月,他高中毕业,开始向各处所投的诗稿,开始反映人民的疾苦、希望及他们的爱憎。他还一面办刊物,给报纸编副刊。1948年7月,20岁的他,第一本诗文集《天灯在看你》(青年作家月刊社)就出版。这集子,内分苦难曲、真挚的声音、火箭篇、杜鹃花、小草集五辑(34首)。主要是描述底层人民生活中的灾难,知识层的苦闷和徬徨,青年人的理想和困惑,和对于当前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慨与不满。《春天的罪恶》可视为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春天的罪恶》

春天农夫们

没有背锄耜下田

他们为着要抽壮丁

向异乡逃亡去了

春天

工人们

没有摇动机器

为了要求加薪

被拘进阴森的监牢里

春天

商人们

没有打开店门营业

为了银根紧法币贬值

暗地在囤积

春天

学生们

没有进课堂听讲

为了争取公费

在广场上发愤开会

春天

兵士们

没有上边疆抗战

他们替野心家争权

做了炮灰

是春天

但人们的生活

冰冻结着

火炎炙着

可没有春呢

天空春的母亲哭泣了

挂下许多慈祥的泪来

她要用这些纤弱的水珠

洗去春天的罪恶

这首诗把抗战胜利之后,人们所遭受的压世和反动当局的罪恶一一立此存照。在前五节铺叙之后,诗人另以一节概括:“是春天,但人们的生活……可没有春呢”这一概括无论从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完美作用。

洪汛涛小学(上)、高中(下左)、青年时代(下右)

1953年,洪汛涛(中)和母亲(中)妹妹、妹夫(右)弟弟、弟媳妇(左)在浦江家中最后的全家合影。一年后,母亲朱淑珍病逝,享年51岁

1946年,18岁的洪汛涛先生和张岳健(著名画家)、还有俭斋小学(下田昄)教师张世简、黄英川四位教师成立了“青年书画社”,在浦江县城学塘角汽车站后民众教育馆举办了一次轰动全县的“青年书画展”,这是浦江建县1800余年历史上举行书画展恐怕是第一次。

1947年秋天,洪汛涛先生在育才中学任教时,被人密告,说他在天津《益世报》发表的诗,“对现实不满,带有很大的煽动性,应该严肃查办”。听到风声,他立即抄小路上车站,到上海避难。到上海后,工作找不到,四出流浪,烦闷的他,又用诗来表露自己此时的心迹了。

《上海,这都市》

上海,这都市我看见许多烟囱

是一张张敢愤怒的嘴巴

呼唤着战斗

上海,这都市

我看见一些茅棚

披散黄蓬的头发

用眼泪润湿了底下的泥土

上海,这都市

我看见灰尘,煤烟

灰尘蒙住人的眼睛

煤烟遮去上帝的真理

上海,这都市

我看见天堂,地狱

天堂人的幸福

建筑在地狱上面

上海,这都市

给诗人歌,给艺术家画

给多情者哭泣

给聪明人欢笑

这首诗,仍保持着《春天的罪恶》的特色,用相同的诗句起始,概述了这个城市的几个景色。他仍然坚定地站在被压迫的劳动者的立场,所以他能从圆圆张开的烟囱,联想到一张张愤怒的嘴吧,并听到了不可抑制的呼声。在最底层人民生活的困境中,他描述了一位披头散发的妇女形象,辛酸的眼泪落在泥泞的土地上。他用灰尘和煤烟的遮蔽作喻,似乎意在揭示某些含混的、别有用心的言论,在模湖和掩盖周围真相,让部分人认识不清生活的真谛。旧上海确实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当时刚进入1949年,革命的火焰燃遍中华大地,蒋家王朝的统治即将土崩瓦解。为装做“哑巴”而难受无比的洪汛涛先生,再也按捺不住,他回忆道:“我又在学生的集会上说我想说的话了”。他向学生们作了《中国人民的命运》的演讲,并朗诵了他刚写好的诗《黎明前》:

《黎明前》

火的种子,埋藏在每个人的心房

有消息的引线点着

马上要爆炸啦

此刻,人们

都像临盆的产妇

痛苦在腹部绞痛

希望在跟婴孩诞生

夜已经深了

更夫不再替人家告诉时间

有公鸡用露水润润喉咙

他会啼叫出一个黎明来

可以想像,21岁的他,站在台上,当会是何等的慷慨激昂。朝阳终于升起,5月3日杭州解放,浦江虽然解放在即,洪汛涛先生接连写了诗,《有太阳的日子》、《解放的日子》、《我们的日子》《向中国共产党致敬》等分别送给杭州的几家报纸发表。

洪汛涛先生诗作《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1949年,洪汛涛先生第二本诗集《尸骸的路》(67首)出版了。这是《天灯在看你》一书的继续和发展。前一本诗集,更多是对现实的不满,这本诗集,更多是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抨击。他从开始写作到解放前夕,写出的诗歌,编成集子,已出版和未出版的,还有:《灯夜》、《知更鸟》、《黄宅市的风波》等等。1985年,由艾青、臧克家等主编《中国四十年代诗选》也收了洪汛涛三首诗,《画市侩》《小牛犊》《今天,我第一个早》。(重庆出版社出版)二位主编在序中指出:“这集子里的诗,如同暗夜天空中的繁星万点,不论大小,每一颗星,都以自己的光亮,自己的特色,在诗的银河中照耀”。

03

难忘的经历

洪汛涛先生一生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自已曾深情的说过:“我的童年,充满着饥馑和屈辱。”由于战乱、贫穷、车祸,先生失学了,为了养家糊口,他先后做过浦阳小学、仙南小学、育才学园、浦江师范等学校的教师、教过国语、史地、图画等课。这些丰富的人世阅历,都为他后来文教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了解这段峥嵘发月,我们摘录民国著名作家、记者曹聚仁亲属一段回忆文章:

早在七十年前,不到二十岁的洪汛涛先生就已是金华兰溪蒋畈育才学校当之无愧的著名校友和优秀教师了。父亲曹艺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当年的洪汛涛先生是一位人品极好、可遇不可求的少年才俊。能得到洪汛涛先生这么年轻有为、正直热情、才情横溢的英才教师是育才的福分和缘分。

洪汛涛先生到育才来,一下子就兼任第一届中学生的国语和图画两门课!两门课都教的生动活跃又深入浅出,同学们都喜欢上他的课,特别尊敬这个与他们年龄相妨,能写会画、温和醇厚的洪老师。洪老师热爱教师这一行,对学生亲如子弟。他的教学理念与育才完全一致。他除教学生“立志、求实、学作真人”外,还注重对学生全面施教,培养学生动口、动手能力,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演讲比赛,自办了32开本油印进步杂志《宇宙》……

洪汛涛先生在育才任教师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一个半学期左右,因教学思想红色和进步、遭到迫害和诬陷离开了育才。但是在育才发展史和教育史上永远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足迹。他为育才的开拓和建立,不辞辛劳、不声不响地奉献心智和精力,他在育才的教育平台上,不辞辛苦地辛勤耕耘、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成果不菲,带出了两班好学生,这两班学生大多都成为新中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其中还培养出了三位优秀的作家。洪汛涛先生的身体力行地给育才“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是育才的骄傲,育才师生们永远忘不了洪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洪汛涛永远是育才最年青最优秀的好先生。

洪汛涛先生因有这段难忘的经历,所以他一生都非常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热爱党的文教事业,从事于童话教育这门新学科的创建和开拓,著书立说,写过不少饶有见地的理论文字,呼吁重视开发和引导少年儿童的的幻想智力。可以说,洪汛涛先生是继叶圣陶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童话教育的开拓者、全民阅读推广的先行者,书香校园的最早点灯人。

1948年11日12曰,洪汛涛先生(右一)和浦江师范学校学生在一起

04

《神笔马良》的辉煌

有关《神笔马良》的来龙去脉,我们在作者洪汛涛先生母校——浦江中学档案室找到了一份他亲笔写下的回忆录。1999年,洪汛涛应邀为母校六十周年校庆约稿而写的《关于》(草稿),未公开发表过,现原件存例在浦江“洪汛涛文学艺术成就馆”。

洪汛涛先生为母校60校庆题词

以浦江乡土为背景,以浦江人为模型写成的《神笔马良》,包括《神笔马良正传》(长篇)以及系列作品,面世已半个多世纪了。在解放初由国家统编沿用至今的课本中,《神笔马良》一直作为教材,所以在我国,《神笔马良》是家喻户哓、人人皆知的。

电影《神笔马良》一为上影所制作,一为日本所制作,以及美国拍摄的电视片,在世界各地放映和播出,已风靡了世界。

《神笔马良》在国内不知道有多少改编本,选本,画本,兄弟民族文字本,盲文本,拼音文字本,各种外文本,难以统计了。包括在香港、台湾,都有各种文本。以及海外华人地区出版的种种文本。世界各地,所翻译出版的各种文字的版本,英文的、法文的、日文的、俄文的、德文的、意大利的、印尼的,等等,几乎都可以找到。在美国规模极大的国会图书馆,及一些著名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

还包括一些音像作品。中国著名绘画大家,如张光宇、万籁鸣、张乐平、程十发、缪印堂、杨永青等等,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前苏联等国家一些很有声望的大画家,都曾为《神笔马良》绘制插画。这些画都已成为很是珍贵的藏品。

国内好多次改编为舞台剧,在各大城市剧院演出。历来崇尚高雅艺术的法国北方一城市市长亲自任剧团团长,改编演出了《神笔马良》木偶剧,以招待前去该市访问的高贵宾客。曰本有两家剧社曾演出《神笔马良》皮影剧、人偶剧。

《神笔马良》曾在我国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妇联、中国文联等国家最高级评奖中获一等奖、金质奖。在威尼斯、大马士革、贝尔格莱德、华沙、斯特拉福的国际比赛和评奖中,获荣誉奖、第一奖、金质奖、特别优秀奖。台湾曾赠予特别贡献奖。

香港回归,香港商务印书馆新编的课本,以及日本审定的新世纪所用的教科书,都以《神笔马良》作为课文,为每一位少年儿童所必读。

中央国际广播电台早年以各种语言向世界各地专题介绍过《神笔马良》。上海电视台曾来浦江摄制电视片《神笔马良》系列一二三,在上海台、中央台播出,通过卫星传送到世界各地。浙江省台也拍制和播放了专题片。

《神笔马良》不谨为中国童话的经典作品,并在世界公认为名著名作,中国童话的代表作。为中国,为浦江,带来了光荣。五年前,有见地的浦江县委书记郑宇民、县长陈昆忠等领导同志注视到一点,决定筹划在浦江建造“神笔马良”铜像。这是中国第一座童话人物塑像。落成典礼上,海外作家称贺这一铜像,和丹麦的“海的女儿”铜像,东西文化相互辉映,是世界两大著名童话塑像。浦江世代历来是“书画之乡”它是“神笔马良”的“故里”,两者巧妙联系,有着更深层的内涵。这一盛举,是英明的。为国人与世界所瞩目。不论发展浦江教育,浦江文化,浦江经济,浦江书画,浦江旅游,浦江知名度,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效应。这也是我们浦中(浦江中学)人的一份殊荣。

洪汛涛先生和夫人在家乡的“神笔马良”铜像前合影。铜像作者是:画家方增先夫妇

“神笔马良”铜像缘起,浦江县人民政府立

1956年11月,洪汛涛先生带着许多美丽的童话、来到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从事他盼望已久的文学编辑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为孩子创作,由此,他的许多童话问世了。包括那篇《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他从上海走向世界的,第一次以书的形式出版,是1956年9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印行,程十发绘图。洪汛涛著、万籁呜绘低幼版《神笔》,1960年也是有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童话宗师和动画巨匠珠联璧合,呈现给我们的这些插图极富艺术韵味,与童话原著相得益彰,是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融于一体的精湛之作,成就了最具民族大众性的不朽艺术形象。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