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淋漓畅快画不停,刘珏绘《醉墨山水》

2021-10-12

艺术创作中,感性和理性哪个重要?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感性偏重于自我的心理活动,理性偏重于目的性。换一个角度看,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作品,作品要面向大众,故此理性更重要一些。

古代书画家喜欢喝酒后创作,比如唐代的草圣张旭,他喝着烈酒,写出飞扬洒脱的草书。据说张旭最好的作品,都是酒后创作。酒醒之后,他反而写不出来了。看了张旭的故事,似乎在说明艺术创作更需要感性。天下第一行书,同样是王羲之酒后的作品。看来,这个问题无解。

刘珏 醉墨山水

大师级的艺术家,他们随手一挥就是锦绣光芒。讨论他们的创作动机与创作方法缺乏普遍性,那就选取一位普通画家的作品,重新看待感性和理性的问题。这是明代画家刘珏的《醉墨山水》,顾名思义就是他酒后画的山水。

坦率讲,这么严谨的画作,不像是酒后画的。一般来讲,全景立轴山水哪怕是逸笔草草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画山水无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整体入手,补足各种细节。另一种是从局部入手,胸中自有丘壑,想到哪里画到哪里。很明显,《醉墨山水》不属于后者。猜测一下,刘珏更像是以醉意为主题,画了这幅作品。

刘珏 醉墨山水 局部

明明没醉,却偏偏说醉了。只能理解为,刘珏想要打破程式化的束缚,进入自由表达的阶段。古代画家以传统为师,都会经历临摹的阶段。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创作能力,结果往往是限制了画家的自由发挥。画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苦恼无法突破。刘珏希望借用醉意,捕捉到随意为之的率性。

刘珏的想法很好,却没有完全做到。《醉墨山水》在构图上有一个问题,画中的空间感不足,看上去有局促的感觉。好像山水都堆在了一起,没有表现出旷远深邃的美感。幸好刘珏通过笔墨的变化,弥补了构图的缺憾。

刘珏 醉墨山水 局部

《醉墨山水》整体呈现出一种“笔枯墨少”的味道。很多画家描绘山水喜欢突出苍润,多用水墨渲染。这样画没有问题,但缺少新鲜感。刘珏是文人画家,他喜欢表达精神层面的内容。相对渲染而言,可以把他的创作方法称为“渴染”,赋予山水逼真立体的感觉。

清初画家八大山人把渴染的方法运用到极致,由润到枯,再由枯到润。看似斑驳的画痕,实则表现出燥中有润的效果。刘珏在创作中有了一些突破,如果他能掌握更多的写生技巧,《醉墨山水》会更加完美。

刘珏 醉墨山水 局部

仅就刘珏而言,理性贯穿于他的创作始终。刘珏希望多表现一些感性,于是想到了喝酒买醉。刘珏的尝试,更像是在较劲,他觉得打败了自己,就距离艺术的真谛更近一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