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这幅草书作品,可与行书中《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相媲美!

2021-10-12

提起草书,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怀素或者张旭,或沉醉于《自叙帖》的奇踪变化,神采动荡,或怀想于《古诗四帖》的满纸如云烟缭绕之势。

然而今天欣赏的是另一位草书大家王羲之的作品。书圣王羲之的草书与其行书、楷书一样,气象超然,对后世同样影响深远。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此成为了学草书者必临的神帖。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凡27帖,134行,1166字。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甚爱此帖,据记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朱熹曾赞曰:“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他一方面恰当地阐释了《十七帖》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又弘扬了一种天然有度的书法传统。它不同于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相反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风规而自远。而其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可以说王羲之的《十七帖》虽为草书,但其从容有度,行气贯通,兼有楷书和行书的质地,全帖行行分明,左右之间字势相顾。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连绵不息,以气贯通。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字体间点画照应,缩放合度。孙过庭说:“众点齐列,为体互乖。”这是说点比较多的字,勿将点写成一个样子。有时候,点要与其他笔画形成一定的关系。有些草字中点与其他笔画互相照应,使字的布局因而活起来。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十七帖》的章法也具有典型意义。

按照唐太宗的说法,其章法就是“烟霏霹结,状若断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通常草书的章法问题,是指作品的谋篇布局,是集点、线成字以及集字成行、列行成篇的最终结果。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十七帖》集字成行的方法不像后来的大草、狂草书法那样,依靠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来强化整体感,而是依靠字形的大小、单字姿态的斜正搭配、笔画的粗细变化来达到气脉贯通。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让每一行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左右之间的意态要互相照顾。由于每一行字形的大小、宽窄、正侧都不同,所以放到一起非常和谐。加上一些牵连的组合,使章法更显灵活。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应该注意的是《十七帖》是一部小型的汇帖,不是一时间所写,所以每个帖的章法都各具特色。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本拓本摹刻传神,字画清晰,墨色均匀,每幅作品章法完美,同时含有朱文释文,诚为“宋拓十七帖”诸版本中的佼佼者。

▲晋·王羲之·十七帖拓本

如此,这幅王羲之的拓本《十七帖》是否深得你的喜欢?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