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国画天地】焦永峰的水墨|知竹者,知足也

2021-10-10

焦永峰:陕西富平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画工作室教师,师承著名画家张之光教授、姜怡翔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陕西省当代画院副院长,陕西省国画院青年画院、花鸟画院画家,陕西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及第十一届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绘画摄影展、陕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作品展等多项展览。

知竹者,知足也!

文/艺农

1976年是一个注定被镌刻在中国历史纪念碑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中国劫后重生,而焦永峰就出生在这一年。其出生的地点——富平县位于关中平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渭北高原。“渭北多刀客”,看着焦永峰黝黑几何形的脸庞,让人回想起这句话。不过焦永峰将“刀”换成了“毛笔”。

幸运的他在西安美院求学期间便得到了陕西名家张之光的亲授,后又考取了姜怡翔副院长的研究生,专工花鸟。毕业后也曾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州、深圳一带从事艺术设计工作,而后又返回西安美院任教。

我们在观看这套《知竹》水墨十二条屏时,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对整个画面节奏感的整体把控,虚实相间中错落有序。繁而不乱,简而不单。许多同行在看过之后,纷纷表示,这套条屏有着非常强烈的构成意识,而构成意识恰恰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特征。由此看出,作为一位当代青年画家,焦永峰也在吸收着当代绘画之外的艺术形式。

这十二幅单条,每一幅都描绘了不同时节、不同地域的青竹。有风中摇曳之竹,月色朦胧下影影绰绰之竹,湖石孔洞透出之竹,历经岁月之老竹,亭亭玉立之幼竹,山野乱石之竹,都市园林之竹,水岸栖息之竹,传统文人之竹。

每个人似乎都可以在这套条屏中,寻找到自己喜欢的竹。中国人爱竹,那是已经注入生命基因里的爱。因为爱竹,我们的道德情操有了标榜的凭借;因为画竹,我们的心灵得到了静谧的安放;居室有竹画,虽不入竹林,也知竹、知足。

焦永峰作品《活着》系列中的图像意义:鱼钩、食人鱼骨、太湖石等三种元素的戏剧性冲突,表现并寓言着被欲望主宰的中国消费主义文化的尖锐冲突。从食人鱼到人食鱼,两种欲望的纠结与厮杀,两种命运的呈现与消解,形成了一个有着中国消费文化意味的图式:

无诱饵的鱼钩密集的落下,被视为不劳而获的人类欲望的共同体,图像中心的狙击手靶心定位的食人鱼骨,在人类欲望的绞杀中俨然成为一种生命冤魂的守望,而太湖石的文化环境的再现,再次强调了把玩古老的消费主义文化的腐朽情调。作为中国工笔画的一种观念表达,焦永峰人文情怀呈现出的文化批判的清醒与锋芒值得肯定。

——佟玉洁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