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曾是中国的“金字招牌”,万卷棉布带你走进一段历史

2021-10-08

有着“上海之根”美誉的松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分布在松江各处的历史建筑和古遗迹,不仅体现了上海历史的厚度,也成为展现上海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目前,杜氏雕花楼、大仓桥、醉白池公园等松江23处地标建筑、优秀历史建筑和名人纪念地都挂上了“二维码”,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方式,让建筑“可看、可听、可读”。品读松江古宅,延续城市文脉,今天和小松去松江布展示馆逛逛吧。

松江布

松江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曾是中国棉布的“金字招牌”,不但质地柔软,而且花样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有扣布、标布、三棱布、斜纹布、紫花布等,多达上百种。

松江布展示馆位于中山西路203号,由康氏宅和凯氏宅两座古建筑改造而成。康氏宅为民国建筑,凯氏宅则为清代晚期建筑,均为松江区文物保护点,于2019年完成修缮。

“凯氏宅是清代晚期典型的商住一体房屋,修缮时我们根据结构推断,以前南面用来经商,北面用来住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尽可能地保留了房屋的原始结构,还原了房屋的原始布局,并对房屋承重部分进行了结构加固。”上海仓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君斌告诉小松。

在空间上修旧如旧,在功能上活化利用。2020年6月,修缮后的两座古宅成为松江布展示馆并对外开放。展示馆面积共447.6平方米,设有三个展厅,一进展厅为松江布文创衍生品展示区域,陈列着飞行夹克、书包、书封、旗袍套等文创衍生品,种类丰富,均由收集而来的松江布制成。

二进展厅作为松江布实物及图文史料展示区域,陈列着诸多采集于本地的松江布,丝絮变化之间无不体现着松江百姓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

这里还陈列着一件“镇馆之宝”——“大盛号”绸缎棉布统办精美礼券,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一名远嫁河南的松江姑娘的嫁妆。“大盛号”为当时的大盛新绸缎局,总店位于马路桥,分店则位于松江仓桥街东。经推断,正是现在松江布展示馆所在地。这张礼券此前作为包装纸用于包布,亦可视作是那个时代的广告宣传纸。

谈及松江布,很难不联想到民间织师黄道婆。元朝时期,她从海南带回先进的纺织工具和技术,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松江几乎家家纺纱,户户织布,造就了“凡棉布寸土皆有,而织造尚松江”的盛况和美誉。

在三进展厅内,陈列着黄道婆改良后的三锭棉纺车、手摇纺线机以及几架老式织布机,仿佛诉说着岁月里的松江故事。

“松江布是家乡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迫切想让松江布重归大众视野,分享、记录、完善这一文化符号。”杨潘红说。作为松江布展示馆的女主人,杨潘红约十年前开始与家人辗转新浜、泗泾、小昆山等地,收集松江布,不知不觉已有万卷之众。

目前,松江布展示馆作为展馆正常对外开放的同时,还会不定期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今年7月起,展示馆的布艺手作体验也正式面向个人及手工爱好者开放。

文字:金晨旭

图片:高雨、资料图

编辑:王姝姝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