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浮世绘艺术展,南京博物院展出

2021-10-07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兴起的一种风俗版画,主要描绘市井生活、人物百态和自然风景,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现世精神的映射,反映日本平民阶层的世俗生活与思想情感,成为日本艺术的代表。

今天,跟南京博物院走进浮世绘展的第一单元,欣赏精美的浮世绘作品、认识优秀的浮世绘绘师,让我们一起感受奇妙的浮世风情。

第一单元

风重人娇春将归

风重人娇春将归。

——加藤晓台

江户时代,人们在百年乱象中希求及时行乐。娱乐场所是艺术活动的中心之一,也成为了城市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

每个大型城市都拥有一个自己名字和地方特色的娱乐场所,吉原则是江户城中最出名的风月场。

艺妓们着装款式新颖、纹样别致,引领着江户时代的时尚。一些艺妓中的佼佼者,多体态婀娜、仪容端方,成为时人效仿的典范;一些世家闺秀,也因品位出众而被追捧,不断吸引着艺术家们深情的目光。

浮世绘中的美人绘犹如今天的时尚杂志或明星海报,充分展示了江户时代的艺术情趣和审美风尚。

作品介绍

绣锦鸡图屏风 胜川春章(1726—1792)

胜川春章(1726—1792),江户时代中期的浮世绘画师,胜川派始祖。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当红歌舞伎演员与相扑力士的形象,开日本传统肖像艺术“似颜绘”之先河,风靡一时。晚年又因细腻的美人画闻名。浮世绘的集大成者葛饰北斋早年曾是他的门下弟子。

美人 胜川春章(1726—1792)

胜川春章追求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融入传统文化的框架内,达到“俗中之雅”的效果。胜川春章活跃的时代,正好是“锦绘”创始人铃木春信的事业晚期,同时又处于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东洲斋写乐等重要浮世绘画师开始受到关注的前夕。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历来对胜川春章的评价与他的艺术成就并不匹配。事实上,他的美人画细腻优雅,比起其他的浮世绘师毫不逊色。

春柳树下(亦名:虚无僧之图)矶田湖龙斋(1735—1790)

这是一幅柱绘作品,即将浮世绘用纸纵向切割为四份,形成狭长的画面,适合于纵向立柱的张贴。

矶田湖龙斋(1735—1790),江户时代中期的浮世绘画师,擅长美人画。早期画风受铃木春信影响,后创立更具厚重真实感的美人绘风格。多创作纵长画面的柱绘作品,同时也留下了众多优秀的肉笔画。

新吉原之图 鸟居清满(1735—1785)

吉原是幕府公认的烟花游廊,位于现在东京中央区日本桥人形町的附近,但在1657年被一场大火全部烧毁,从而转移到了浅草日本堤下。原来的地方被叫作元吉原,新地方则被唤作新吉原。远离市中心的新吉原是郊游的好去处。新建的红灯区被高墙和护城河围绕,仅有一道门作为通道,便于监察来往客人及居民。画中的透视手法是西方美术对浮世绘影响的典型表现。

鸟居清满(1735—1785),江户时代中期的浮世绘画师。少年天才,从小跟随家族从事小说插画和歌舞伎招贴画的创作。他笔下的男性庄重大方,女性身姿窈窕,加上细致的服装纹饰为他赢得了很高的人气。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是他的门徒。

美人浴足又名初樱 夏日的廊下 鸟居清广(?—约1776)

鸟居清广(?—约1776),江户中后期的浮世绘画师,善于描绘符合社会流行风尚的窈窕美人。

这幅画手法细腻,从人物服装到背景花草均填色饱满,充溢着热烈的情趣。画中右上方题字可译为“没有孩子的老婆初樱”,但究竟是画中哪位女子,不得而知。画面整体结构自然,但裸露的双脚、敞开过度的衣领使全画多了一些情色意味。

秋野图(亦名:恋之重荷)鸟居清广(?—约1776)

这幅画是鸟居清广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其构思大概来自《伊势物语》。其中,秋天里的荻草线条给画面注入了抒情诗般的氛围,使整个画面极富动态和韵律,配以美妙的色彩,大大升华了这幅画的艺术价值。

东方之美人 北尾重政(1739—1820)

北尾重政(1739—1820)是在铃木春信之后崭露头角的画师,北尾派始祖。他出身于江户的书肆之家,自幼形成对绘画的热爱,完全靠自学成才。他的美人画追求实体感,人物端庄稳重,开启了浮世绘的一代新风。

西方之美人(缺图)北尾重政(1739—1820)

这两幅画是四幅系列美人画中的两件。原本的四幅作品代表了江户四个不同方位的风月场所。其中,《东方之美人》描绘的是以高冷的态度和新潮雅致而著名的江户东边深川的游女。《西方之美人》描绘的是江户西边新宿一带的茶屋里两位男扮女装的若众(出卖男色的少年歌舞伎演员)。

三女梳妆 鸟居清长(1752—1815)

鸟居清长(1752—1815),18世纪后半叶的美人画坛是鸟居清长的时代。他笔下的美人形象大多来自江户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容貌虽不出众但气质高雅淡泊。他突破了以往美人画纤弱、娇柔的形象特点,将人物体形拉长,塑造出健康颀长的女性形象,符合这一时期的江户审美需求,被称之为“清长美人”。

这幅画原为三联画《洗涤染坊》最右侧一联。原作画面主体表现的是妇女浣洗、晾晒衣物的场景。此联描绘了三位女性晨起梳妆的情景,三人或坐或立,彼此呼应,在梳妆与交谈中呈现出悠然自得的闲暇时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人物背景中的室内环境也被详尽刻画,远景中的屋舍树木亦呈现出景深效果。整个作品构图饱满,层次丰富。

花扇 胜川春潮(生卒年不详)

锦织歌麿形新模样·白打卦 喜多川歌麿(1753—1806)

18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浮世绘美人画的后起之秀喜多川歌麿开始受到大众欢迎,曾风靡一时的“清长美人”渐成明日黄花,由此开启了浮世绘繁盛的黄金时代。如果说鸟居清长善于描绘人物全身姿态和服饰衣裳之美,喜多川歌麿则喜欢表现人物的颜面之美,同时更注重对人物心理状态与微妙表情的生动刻画。他创立了美人画领域的“大首绘”,在当时广受欢迎,并对后世美人画有广泛影响。

这幅画中,喜多川歌麿用极细密的线条描画女人的脸、颈和身体轮廓,再用肤色与背景的明暗对照来表现女人肌肤的柔美。

歌撰恋之部·物思恋 喜多川歌麿(1753—1806)

喜多川歌麿1793年发表的《歌撰恋之部》系列是浮世绘美人画的划时代之作,进一步将构图推向极致,人物头像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空间,成为名副其实的“大首绘”。“歌撰”一词是“歌仙”与“撰写歌词”的合并;“恋之部”则是歌集中有关恋歌的合集。这一系列意在通过表情与动态的极细微差别表现不同女性的恋爱感觉,些微颓废妖冶的氛围不落艳俗,摆脱了过去版画中重视整体表现而忽视细节深化和心理表现的模式。

《物思恋》一幅可谓经典,从发型和剃眉等细节可见画中人物为已婚者,略带迷茫的目光和纤柔的手势准确传达了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思物之恋”成为微妙恋情的最好注脚。

妇女人相十品 吹“噗乒”的少女 喜多川歌麿(1753—1806)

1792—1793年左右,喜多川歌麿先后发表了《妇人相学十体》系列和《妇女人相十品》系列,意在借题表现不同女性的表情与性格。“噗乒”是江户时代从中国进口的一种玻璃玩具,会随着气息的吹拂发出“噗乒噗乒”的声响,类似于小喇叭,在民间广泛流行。

在这幅画中,歌麿以白色云母粉敷陈背景,画面中侧身回望的少女身着橘粉色棋盘格纹样和服,面目清朗,眼神专注,悠闲自在地吹着“噗乒”,展现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情态。在美人画中表现出女性鲜明的性格特点与丰富的内心世界,是歌麿“大首绘”与以往美人画最大的不同之处。

美人图 歌川丰国(1769—1825)

歌川丰国(1769—1825),江户后期著名的浮世绘画师,广泛涉及各种题材样式,自幼喜画,后师从歌川丰春,促成了歌川派的兴盛发展。

在江户时期,艺术技能开始成为衡量个人素养的标志,并为社会各个阶层所重视。受中国影响,人们开始着手练习一种或多种艺术技能,音乐、绘画、书法和棋艺为当时的“四大造诣”,普及度和认可度都非常高。

永代桥 歌川国贞(1786—1864)

歌川国贞(1786—1864),江户时代后期的浮世绘画师。歌川国贞在日本灿若繁星的浮世绘大使列表上不是一个显眼的名字。他于十五六岁拜入歌川丰国门下,22岁画美人绘出道,擅长绘制“猪首猫背”型美人。

评论界认为歌川国贞笔下的美人表现出了江户美人之“粹”。这里的“粹”是日语形容词,指的是优雅艳丽之相,是举手投足间的女性妩媚,更是由内而外的美丽与忧愁。能得到这样高的评价,可以想见歌川国贞的美人绘之美态。

和服妇女泥像

彩塑仕女像

长方砚盒

熊谷鸠居堂“有信”墨

鸠居堂由熊谷直心创立于1663年的江户时代的京都。最初是作为药店起家,之后又开始贩卖从清朝进口的文房用品,后成为宫中御用品的商家。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鸠居堂即取名于此,意指此店是由于受到世间和先祖的眷顾而暂时给予的,只是代先祖和世人保管而已,“店是客户的所有物”。

嵌银花饰漆盒

第二单元

宛然如一梦,彼此记心头

宛然如一梦,彼此记心头

——松尾芭蕉(1644-1694)

戏剧中的“浮世”图景令人暂时忘却忧愁,从而促进了歌舞伎的繁盛。歌舞伎是一种集音乐(歌)、舞蹈(舞)和表演(伎)于一体的日本民族表演形式,体现平民生活或贵族、武士的世界,艺术表现往往十分夸张,从演员华丽的肢体动作到浓烈的服装色彩,无不绚丽夺目。

作品介绍

剧(亦名:积恋雪关扉)鸟居清长(1752—1815)

《积恋雪关扉》是一部以在大雪中开满樱花的逢坂山关卡为舞台背景,由平安时代的歌者及樱花仙子以舞蹈形式表现的歌舞伎剧目。该剧的舞台效果梦幻而多变,在当时颇受欢迎。即便在当代,该剧也被频频上演。表演者在三味弦的伴奏下,一边舞蹈一边和着“净琉璃”的曲调。故事在旁白和音乐的节拍中娓娓道来。

三代目大谷鬼次之奴江户兵卫东 洲斋写乐

同样取材自《恋女染房分手纲》。“大谷鬼次”是歌舞伎役者的名号,剧中的“江户卫兵”是一个借机行窃的盗贼,“奴”既是武士家的奴仆,也泛指男子。画面表现的是江户兵卫受人之托在京都的四条河原欲夺人钱财,面对被窃者拔剑自卫时的惊愕神情。画家以流畅的线条刻画了演员上挑的眉毛和翻白的双眼,红色的眼眶为角色增添了一丝阴郁的气质;鹰钩鼻下方,嘴巴抿成一条向上的弧线,敞开的领口和张开的双手强化了人物向前倾斜的动态,呈现出紧张和极具压迫感的戏剧效果。

役者舞台之姿绘 歌川丰国

1794年,歌川丰国发表了《役者舞台之姿绘》系列,在较单调的背景前重点描绘歌舞伎演员在舞台上的身姿,突出人物的形态和动作。

第三单元

满眼青山耳杜鹃

抬头满眼青叶山,口中松鱼耳杜鹃。

——山口素堂(1642-1716)

江户时代,由于交通更加便利,普通民众充分享受着旅游的快乐。高雄的红叶、醍醐的樱花、初雪的富士山……,那种讲究空间和时间交汇刹那间的自然景观,成为日本人心中的永远的牵挂。描绘风景万物的浮世绘犹如风光摄影,足以勾连起当时江户人的万千胜景与无限深情。还有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细腻的偏爱也投射至种种工艺品,小中见美,细处出趣,处处闪烁着灵动的精光。

作品介绍

千绘之海·甲州火振 葛饰北斋

《千绘之海》系列组画表现了各种水势的变化和捕鱼劳作的趣味,每幅画所标注的具体地名又使其具有名胜风景画的意味。“火振”是一种数人摇动火把将鱼驱赶至下游,再加以徒手捕捉的一种渔法。北斋借着流动漩涡状的波纹表现出溪流湍急的模样,远处星星闪耀在暗黑的天空中。溪流的水、火把的方向、徒手抓鱼几个场景共同创造出画面的绝佳跃动感。

富岳三十六景·凯风快晴 葛饰北斋(1760—1849)

《凯风快晴》是《富岳三十六景》中的经典之作。每年夏秋两季的清晨,由于光照与空气的作用,富士山通体红遍的景象偶有出现,蔚为壮观。画中极具张力的两道弧线简练地概括出富士山的雄伟姿态,山脚下葱茏的墨绿森林、如火焰般升腾的山峰和橘红色的山体在湛蓝天际的映衬下愈显夺目,变化有致的云层将背景推向无限深远,也使趋于平面装饰的画面透露出空间的生动。

雪景(亦名:宫岛之雪)溪斋英泉(1791—1848)

溪斋英泉以媚态的画风成为江户末期的代表性画师。梵高曾用油画临摹过5幅浮世绘,其中一幅就是溪斋英泉的《花魁》。

溪斋英泉善于渲染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以写实技法体现日本传统的自然观和东方文化的特征。1829年,市面上开始出现从海外输入的化学颜料“维尔林蓝”,在价格上较之传统的植物性版画颜料便宜许多。用这种颜料制作的套版被称之为“蓝拓”,被溪斋英泉广泛运用在风景画中。

尾 声

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小林一茶(1763-1827)

浮世绘用色彩斑斓的画面真实记录了当时日本社会的艺术与生活,生动展现了江户时代的社会风貌,充分承载着日本民众的审美记忆。

作为一种历史美学图像,浮世绘今日依然活跃在当代日本生活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

松鹤画屏

屏风上的落款为“菁菁其一”,可见这两件屏风为铃木其一的作品。铃木其一(1796—1858),江户时代后期的画师,师从江户琳派之祖酒井抱一,是现代日本画的先驱者。字子渊,号其一,别号必庵、锡云、祝琳、菁菁等。

“活在当下,尽情享受月光,白雪,樱花和鲜活的枫叶,纵情歌唱,畅饮清酒,忘却现实的困扰,摆脱眼前的烦忧,不再灰心沮丧,就像一只空心的南瓜,漂浮于涓涓细流中,这就是所谓的浮世。”

——浅井了意《浮世物语》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