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2城383件海丝精品文物齐聚广州,助力海丝申遗

2021-10-01

9月27日,南越王博物院建院以来的首个展览——“四海通达——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文物联展”在王墓展区正式开幕。

据悉,本次展览是历年来参展城市最多、文物覆盖范围最广且展出文物较精的海丝主题联展,由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海丝申遗办、各联盟城市申遗办承办,共展出来自广州、南京、宁波等31家文物收藏单位的383件文物精品。

记者注意到,展出文物包括不少近年新出土的考古材料,展览同时吸收了学术界关于海丝研究的新成果,分为“港通四海”“货达天下”“异宝西来”“海事千年”和“交流互鉴”五个部分,力图为观众呈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宏阔历史图景。

戳链接,带你“云游”大展:《一千多年前的玻璃器有多“贵”?国庆来广州打卡这个大展》

高规格文物展现海丝的繁荣贸易

展厅内,一件精美的广彩描金徽章纹盘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看。只见这件中式的瓷盘上印刻着西式的图样,透露着18世纪欧洲贵族的审美趣味。

“在当时,借着船行于海,欧洲吹起了一股底蕴悠远深厚的‘中国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输出的中国商品倍受皇室贵族青睐,很多有名望的大家族都会‘来样定制’专属的广彩瓷等。”南越王博物院展览内容编辑吴丹微告诉记者。

货达天下,异宝西来。除了瓷器等外销品走向世界,众多异域珍宝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这些舶来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因子,突破苍茫大海的隔绝,贯穿了两千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

一件从南京市博物总馆“远道而来”的东晋时期的玻璃碗就是当时典型的海路舶来品,经过修复后器形完整,外表透亮,在国内考古发现中较为罕见。由于这类精致的舶来品较为稀有,所以专家推测,这件器物的主人是当时的一名高官,这件玻璃碗很可能作为装饰品存在。

此外,展览中还展出了广州中山五路出土的波斯蓝陶罐,以及广州康陵玄宫发掘出的玻璃瓶,都颇具异域风情,观赏性高。经科学检测,这些两广出土的汉代玻璃器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舶来品,还有一些制品的原料虽来自岭南,但其工艺技术源于海外。“这些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发现的不同时期的玻璃,印证了玻璃自始至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交换物。”吴丹微说。

整合多地资源助力海丝申遗

馆方介绍,本次展览是海丝申遗城市联盟的一次巡礼,22城精品文物齐聚广州,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直观、立体了解海丝历史的机会。

展览期间,由海丝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办公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航线与贸易”学术研讨会于27至28日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广州、南京、宁波等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代表近百人参加会议。

据悉,2017年4月,广州被推举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牵头城市,在海丝申遗工作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财富,研究、保护、利用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面对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丝宝库,海丝联盟城市正在积极开展海丝史迹点保护和联合申遗工作。此前,经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下一步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经验基础,也为今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领域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未来,作为海丝申遗牵头城市,广州将积极担当责任与使命,发挥应有的作用。26座海丝联盟城市将齐心协力,为落实“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再添新的助力。

【记者】黄堃媛 孙羽嘉

【摄影】仇敏业

【实习生】杨宁

【通讯员】黄巧好

【作者】 黄堃媛;孙羽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