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们在居室里造园林,用绘画记录这座变迁中的繁华城市

2021-09-29

“在最平常的城市住宅里造园林,打开房门,是每个人的日常风景和属于此时此地的日常生活。”

提起“房子”,人们想到的大多是面积、区位、价格、市场等概念,艺术家们却绕开这些话题,以一种主观代入式的视角,探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居室形态和城市风貌。

9月25日,由十点睡觉艺术空间主办的展览“北京房子”在十点睡觉·山木(北京坊空间)开幕。展览邀请金秋野建筑工作室和绘造社两家设计机构,分别以实体模型和绘画作品来表达对北京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房子”的深度观察和设计实践。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览呈现了金秋野建筑工作室的12组模型装置,其中6组为抽象、简化了的实际设计作品,对应着真实存在的家庭空间,位于北京城不同的角落;另外6组被命名为“毛细基础设施小怪物”,为建筑师为了应对家居环境中不可回避的管井、烟道、埋线和吊顶等“隐蔽工程”而设想的独特的“空间装置”,化消极为积极,成为居室中的视觉焦点。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作者从园林与传统设计语言中学习了一些要素,进行现代转译以实现私人住宅内的多样化生活。“高低宅”“树塔居”“大山宅”,房子的名字以园林之景命名,如童寯所说:“中国的园林建筑布置如此错落有致,即使没有花草树木,也成园林”。

通过对家庭功能的考量,家具器物充当花木,烟道管井成为空间雕塑,此时此地的现实生活成为每个人的日常风景。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展厅现场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模型装置

透过模型的门窗洞口,所联接的公共空间图像则是绘造社的多幅绘画作品,就好像从私人居室中向外观看繁华城市。从十几年前开始“画房子”,绘造社画得最多的就是北京房子:胡同四合院、居民楼、城中村、街边小铺、宏大礼堂……它们之中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成为经典,有的存于想象。

北京作为绘造社最熟悉的一座城市,它的多元和真实,带给绘造社持续的灵感,不断改写着创作者对城市的理解。从最初对城市的客观记录,例如《团结湖》里的老旧小区、《脏街42号楼的轮回》里住宅改的底商,和《正阳门下》不规则的胡同路网;到近几年来更多的主观创作,例如《全城美展》中等级分明的艺术空间和《京师全图》里为北京设计的中西混搭的新房子,这些细密的图画不仅是北京各色各样的房子的群像,更是绘造社对这座了不起的城市的致敬。

展厅现场 绘造社作品

展厅现场 绘造社作品

如何看待密集的功能需求和无拘束的“关门自由”之间的关系?日常能否催生风景,使咫尺成为远方?个体的、受限的、内向的生活空间,与群体的、绵延的、外向的街道生活,是如何连接在一起,化为我们的城市?两位艺术家独特的个人视角,是如何组成对话,并在相互对视中产生意义?

研讨会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观展现场

展览开幕后,“北京房子|房子北京”研讨会如约进行,参展艺术家金秋野和李涵分别从私人空间的园林化、公共空间的艺术化等角度来解读北京“房子”的可能性;参与嘉宾黄居正、周燕珉、赵磊、朱起鹏、成直,这些有着不同背景的学者、建筑师,和艺术家一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房子与生活、建筑与人文的观察角度和链接维度。北京建筑师傅祎、刘阳、程艳春、常可、李汶翰、王硕、梁琛等,媒体人田川、叶扬等参与了讨论。开展当天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驻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