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三星堆和它的时代:考古故事原来可以这样讲

2021-09-25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三星堆遗址是近年来影响力最大的考古遗址。1986年两个“祭祀坑”发现,青铜大立人、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扶桑神树、纵目面具,震撼世人,关于三星堆的推测众说纷纭,多年来一直是研究和争论的焦点。

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的《追寻三星堆:探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汇集了6位记者和主笔的采编文章,以及三位摄影师拍摄的遗址、文物照片,这本书以特殊的站位和视角,为我们解答这个神秘遗址的方方面面。

2020年9月,三星堆新一轮发掘重启,在上世纪80年代发掘的2号坑旁边,又发现了六个坑,媒体称之为“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这8个坑为世人展现了距今三千年、中国长江流域璀璨的青铜文明。大量的象牙、青铜器、金器和玉器的出土,无疑是一场考古盛宴。

本书几位作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了三星堆考古工作站站长雷雨、前站长陈德安、北大文博学院孙华教授、社科院考古所施劲松等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三星堆遗址,对相关神话与史实、发掘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文博爱好者的众多疑惑也给予解答。同时,记者们于三星堆的“前身”宝墩遗址和它的“后世”金沙遗址,也进行了采访考察,由此建立时间坐标,从比较完整的时空框架上瞄准三星堆。

在此次采访的基础上,记者们继续思考,除了三星堆之外,长江流域还有哪些与它同时期的发现?他们是什么性质?与中原商王朝的关系怎样?如何理解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中,多元文明走向大一统?他们由此探访了盘龙城、汉中城固和洋城、新干大洋洲、炭河里等遗址,对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予以介绍。

众所周知,考古发掘遵循严格的流程,讲究“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追寻三星堆》另辟蹊径,将三星堆以及相关遗址进行了准确概括,比如宝墩遗址是“通往三星堆文化的重要探源”,金沙遗址是“继起的新中心”,盘龙城是“商之南土中心”,炭河里是“走进宁乡青铜器群谜题”,吴城-新干大洋洲-牛城是“商代江南”……描述准确生动,有可读性。

《追寻三星堆》除了可读性强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图片。摄影记者始终带着探索与叙事的理念拍摄。于是我们看到:青铜大立人与我们隔着三千年的时空对视着;青铜人头像向你展现它的后脑勺……读者于细节之处,感受文物的魅力。

除此之外,考古人的故事也是摄影师重点反映的内容之一:三星堆发掘舱内部景象,考古人是如何工作的,文物修复者的日常状态……都一一呈现于书页间。文物研究与保护专家、被称为“三星堆守护神”的敖天照先生于2020年12月逝世,上世纪80年代发掘时,青铜大立人出土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本书摄影师为他拍摄了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施劲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每一项考古发现都或多或少地改变着我们的历史观”。考古是发现的学问,也是解读的学问。是止步于新鲜猎奇,还是深入其中,《追寻三星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