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乐享金秋庆团圆 各区活动亮点纷呈——

2021-09-24

赏秋色、游月夜

品民俗、传浪漫

中秋佳节

全市各区开启各种各样精彩的活动

亮点纷呈,一起来看——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非遗民俗大会呈上文化盛宴

9月19日,第三届“西山之巅·永定之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非遗民俗大会暨中秋游园活动在大兴区滨河公园举办。广大游客在度假休闲、欣赏园区美景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中秋节的节日氛围,多视角地展现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市民游客在灯谜长廊猜灯谜

游园会上,以踩球南狮、杂技高凳、天津重刀、变脸为代表的非遗表演轮番上演。借助中秋传统节日的大舞台,全面彰显中华民族非遗文化魅力,更好地推动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人民群众生活的融合。“嫦娥诗词小铺”和“五彩斑斓灯谜长廊”带来诗意中秋的氛围;“舞台泡泡秀”带给小朋友欢歌笑语;手作冰皮月饼、宫灯、团扇等多个民俗手作摊位把传统文化的寄托和群众生活和好结合起来,整个活动精彩纷呈。

△游客参与民俗活动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北京市提出了“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三大文化带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抓手,是世界认可的国家级文化符号。大兴区作为永定河的冲击平原,在首都规划中被赋予了“三区一门户”的功能定位。大兴不仅是首都北京的“南大门”,自古就有“天下首邑”之称,同时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部分,还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建好永定河文化带,对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时代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不仅将大兴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做了展示与阐发,更吸引很多游客走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深入感受大兴区域文化传承新机遇。

本报记者 郭彦

通州区北苑街道沉浸式游园

居民体验国潮假期

中秋节期间,“‘柒’律揽月 奇趣游‘苑’”通州区2021年“月圆京城 情系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暨北苑街道首届中秋游园会在北苑街道“米开TOWN”文化创意园区举办。

游园会现场共设置“最in乐”“最喜乐”“最传统”“最运动”“最刺激”“最公益”“最美味”七大主题区域,集国风音乐汇、传统文化展、非遗传承体验、手工DIY、趣味互动游戏、公益市集、地图打卡体验等于一体,为前来参与的居民营造了传统文化内涵与时尚冲击力的双重游园体验。

中秋传统习俗的灯谜竞猜与趣味探店打卡,让百姓感受中秋传统文化与文创艺术气息;中秋月饼、花灯、兔爷的手工DIY制作,投壶、障碍跑等好玩、刺激游戏体验,让孩子和家长共话中秋团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学习者和受益者;街舞展、模特秀等街头演出,引人驻足观赏;趣味游戏、冬奥知识问答,增进亲子互动的同时,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此外,微型公益市集里,公益少年们还与慈善协会一同进行原创手工作品、文创产品、闲置物品的公益义卖,践行并广泛传播公益理念。

△民俗活动吸引居民驻足参与

据悉,本次中秋游园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形成辖区宣传矩阵——活动前夕,以“苑闻其详”微信公众号、“宝贝计划”微信群、各社区及辖区学校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对活动进行前期预热;活动过程中,在“苑闻其详”微信公众号开通直播通道,进行游园会的实时报道,营造喜迎中秋的节日氛围;线下,北苑街道通过推出系列菜单式服务,由特色社区认领民俗小课堂、非遗传承汇、国学初体验等中秋主题活动,动员辖区居民广泛参与,共享中秋传统民俗,从而增进通州百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为副中心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深植传统文化之根。

本报记者 郭彦

平谷区夏各庄镇第三届红薯文化节邀请市民“打卡”

9月21日,主题为“金秋夏各庄·共品红薯香”的平谷区夏各庄镇第三届红薯文化节暨中秋赏月会活动在夏各庄镇贤王庄村举行。作为平谷区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红薯文化节开幕式不仅有琳琅满目的红薯及其产品展卖,还开展红薯状元的评选比赛、传统漏粉技艺展示等活动。

△活动现场

夏各庄镇的红薯及红薯粉条在平谷及周边区域远近闻名,其中,贤王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专业村,有着百余年的红薯种植历史。贤王庄村种植红薯面积340亩,年产量150至300万斤,年产值约800万元。贤王庄村地处南部浅山边缘,为沙性土壤,疏松透气,排水性能好,白天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红薯糖分储存。该村所产的西瓜红、烟薯25号两个红薯品种的甜度高,直接食用、烤着吃、蒸着吃味道都很好。

△活动设置了产品展卖小摊

文化节现场,夏各庄镇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薯王争霸赛”,评选出红薯王1名、红薯粉条状元1名、红薯粉肠状元1名。现场还制作精美红薯宴、历史悠久的夏各庄老豆腐、香味扑鼻的安固香肠等美食,邀市民打卡。

△获奖者上台领奖

与前两届红薯文化节不同,本届红薯文化节开幕恰逢中秋佳节,中秋晚会融入其中,晚会以“霸王鞭”表演开启,“歌舞升平 乐九州”节目结束,将夏各庄镇传统的手工漏粉技艺、牙木雕刻技艺、与红薯知识趣味问答、魔术、小品等搬上舞台,将传统艺术形式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打造具有乡村振兴风格的创新舞台作品。在虚与实、古与今、远与近的巧妙转换中实现沉浸式体验。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