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发现三星堆的农民燕道诚据传当过县令 其后代至今仍住在三星堆遗址

2021-09-24

神秘的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一直不乏吸人眼球的发现。

近些天,有关三星堆出土新发现的文字报道和图片,哪条都会“逼”着人看完。

诸如,有报道说:

“···在大约一年的发掘时间内,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了金器、青铜器、玉器、象牙等近2000件文物,许多前所未见的珍贵文物也纷纷崭露头角。”

2021年9月11日,央视特别直播中介绍:考古队员从3号坑再次提取出造型独特的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走兽”,主体是一个昂首挺胸四肢着地的猛兽形象。头上有一根夸张的犄角,爪子有一些类似于龙,但尾巴却又像鸟,考古人员猜测是否会是“龙凤合体”。这件器物整体造型飘逸夸张,此前从未见过,是一个全新的器形···。

还有一篇报道说:在3号坑发现了一件青铜人头像,···这件器物是在提取坑内的青铜大面具时发现的,虽然是青铜人像,却和1986年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完全不同。他的头发往后卷曲,梳成瓦片状,线条感十分流畅。有专家分析说,这不是头发,而是三星堆人头戴的冠。也有很多人觉得,这件青铜头像很像电视剧中诸葛亮所戴冠帽。

但诸葛亮生活在三国时期,与三星堆被推断的历史相差了1300年左右。两者在形象上的巧合,不过是人们的联想而已。

1929年首次在四川广汉发现古玉器以来,一直迷雾重重的三星堆遗址因为在1986年祭祀坑发掘,有了突破性进展,成为惊世的考古发现。

在几无文字记载的上古蜀国,这一发现或许成了破译神话传说的依据。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挖掘的新发现吸引人,而九十多年前那两位最先发现三星堆古物件的人,又有些什么故事呢?

翻阅史料,找到一些零星的梗概介绍。

1929年春天,生活在四川广汉鸭子河畔的农民燕道诚和儿子燕青保,清早去自家门前农田水渠沟底淘水车尾部淤泥,他们把水车厢体挪开,用镐头深淘沟底时,突然发现了一堆玉器。

燕青保扔掉镐头,用手扒开这些玉器查看,竟然扒出了一个磨盘大的“石环”来。

他觉得这物件很奇怪,急忙叫来父亲看看是啥。

燕道诚查看了半天直摇头,不知是何物。

于是,他和儿子一起用力掀动石环,发现底下却是一个规整的石砌坑洞。

只见坑洞内藏有许多形制怪异的玉石器具,大大小小,色彩斑斓。

燕道诚明白这是挖到宝贝了。

见过世面的燕道诚让儿子且不要声张,赶快将坑洞重新掩埋好。因为马上来田地里干活的人要多起来,人多眼杂不能挖宝,决定等到晚上再来挖。

(燕道诚父子)

天黑了,燕道诚与儿子也没有马上动手,直到夜深人静的下半夜,爷俩才带上背篓回到田地将古玉一筐一筐地挖出背回了家。

父子俩眼看大小300多件古玉,激动得夜不能寐。这里面有“古代圭、璧、琮、玉圈、石珠”等物件。

燕道诚思量数日,也不敢立刻出手,而是悄无声息观望了好几个月,确认风声太平,才偷偷地带着几件到成都古玩市场出售。

据说,当时城里的文玩界都没见过这种“古玉器”,觉得很新鲜很好奇。因为它来自广汉人之手,便将其称之为“广汉玉”。

燕道诚偷偷卖过几次之后,赚了些钱,胆子也大了起来。

此后一两年间,燕道诚和儿子又在原来的坑洞周围进行了几次秘密挖掘,都有收获。

不过,燕家父子虽然得到意外之财,但身体却生了几次“怪病”。比较信迷信的燕道诚心里发虚,以为这是“报应”,便经常将古玉赠送亲朋,以祈求破财免灾。

后来,这事引来一些“文物贩子”前来收购,燕道诚只好又低价出手了一批。

燕道诚本想留下几件当传家宝,但抵不住商贩骚扰,加之兵荒马乱的岁月,他的300多件“古玉”被他连卖带送,还被骗走一些。剩下的,后来又被当局和有关部门要求“捐献”了。

“广汉古玉”的名声,从黑市逐渐扬名。作为三星堆遗址的一部分,月亮湾鸭子河畔的发现,开始广为传播。

这传言引起了在广汉的英国传教士董宜浓厚兴趣。

这位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又联系了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人葛维汉。

他们在燕家父子挖到“宝物”五年后的1934年,联手在燕家院子附近开始发掘,甚至请地方驻军把守,准备大规模开掘。后因战乱动荡不得不停止。

燕家父子作为最先在此发现“古玉器”的人,因此知名度大增。

不过,在广泛传播中,都说燕家父子是当地农民,这其实并不准确。因为燕道诚虽然在乡间种田,却是一个文化人。

在一篇史料中,燕道诚的第四代孙燕开正向媒体介绍说:

其祖先燕道诚从小读了不少书,37岁时因为和堂兄弟的家庭矛盾,被迫来到成都,并在那儿结识了赏识他的晚清都统,投考后曾当了三年县令,后来回乡养老。当地乡村人都称他“燕师爷”。

从后来确定的整个三星堆遗址范围看,遗址区中心部分是三星村和真武村,两个村子隔河而居。

1929年偶然发现古玉石器的燕家院子,房屋虽然近年来整修较新,但七亩宅基地却从来没有动过。

有几十户居民的真武村二社,唯独燕家的屋子建在水沟以南。而其他人家,大都安家在水沟以北靠近鸭子河河床边,地势略高,格局更开阔。

后人研究说,燕家的住处,现在看地处遗址中心略偏东北一点。推测北边的鸭子河曾经洪水泛滥过,所以燕家应该正处在古蜀都城的正中心,是宫殿区。

据史料说,燕家家规挺严,上世纪二十年代后,家中几代人都出过读书人,虽然先人最早发现宝贝,却害怕后人因此遭祸,所以把平安本分作为家规的第一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之后,考古人员在这一带进行发掘,燕家人曾配合参与。

如今燕道诚后代这一支,已经传下来200多人,基本都生活在真武村。

燕家老宅院子里,住着燕道诚儿子燕青保的5个孙子和两个孙女等家人。门口年年插秧的稻田,仍是他们承袭祖上的生活收入来源之一,而家里的年轻人,有的也外出打工赚钱去了。

燕家人近百年来与脚底下古蜀国都城的平安相处的生活,在2005年几乎被打破。

曾有商人通过各种渠道想高价买下燕家这个名声在外的院子,拟建“燕家大院博物馆”,再现历年来这里出土文物的情形,进而借地生财。

燕家的后代对此很不认可,他们说“我们一向支持考古,发现文物就上交了,也配合发掘,但为何非要我们离开这里,卖给商人呢?”

最后,燕家在2005年召开家庭会议决定,将“燕家大院”四个字正式注册。

从新中国建国初的五十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恢复了中断十多年的三星堆的考古工作。

当时还没有认识到三星堆遗址的巨大规模,所以将三星堆遗址北部的月亮湾地点和南部的三星堆地点各自当作一个遗址,分别命名为“横梁子遗址”和“三星堆遗址”。

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当时,冯汉骥教授认为,三星堆“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三星堆遗址迎来了大规模连续发掘时期,前后长达20年。

1980~1981年的发掘,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时代的房址遗迹,出土标本上万件,还发现了具有分期意义的地层迭压关系。这次发掘的文字报告《广汉三星堆遗址》,提出了命名“三星堆文化”的建议;

1982年和1984年,考古工作者分别在三星堆地点西南和西泉坎地点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三星堆遗址最晚期的遗存;

1986年,两处埋藏有丰富宝藏的长方形器物坑被意外揭露出来,其包含的大量金属器的出土,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对位于中国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视;

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

几千年的沧海桑田,虽然给三星堆这片土地带来极大变迁。但遗址内的居民始终没间断,如今这里仍然居住着众多农户,其中有388户就住在当年的古城墙遗址上。

四川博物馆负责人曾设想,要复原燕家当年景象和系列考古发现,让燕家后人向游客讲祖上的故事,“把当地人生活和脚下文物联系起来。”

(图文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声明:尊重作者原创。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时,欢迎广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创好文章。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请另取标题,以免读者误会。如使用本刊标题,必须注明“转自公众号:四海博缘收藏平台”。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