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河南的月亮最好,不接受反驳|豫记

2021-09-23

据说自先秦至清朝末,中国古代有影响并有作品存世的诗人有两万余名,河南有1063名诗人。

仅《唐诗三百首》中所选的76个诗人中,河南籍的就有25人,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假如古代有朋友圈,他们会怎么晒月亮呢?

豫记| 撰文西瓜| 版式

01

我想你但我不说

那咱们就看看月亮吧

巩义人杜甫,自从47岁最后一次离开河南,一直在巴蜀一带飘荡。

他的诗里经常出现异乡的月亮,拥有姓名的,还得数鄜州月。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鄜州,是今天陕西富县。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

七月,太子李亨背着他爹李隆基在银川即位,当了皇帝。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安,企图赶到银川,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被控制人身自由的老杜看着长安的月亮,想起了还住在鄜州的老婆孩子,望月思家,用妻子的口吻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老杜去世的一千年以后,一个叫夏目漱石的日本作家将I love you译为“月が绮丽ですね(今夜月色很美)”,这句翻译成为了日式含蓄告白的一个句式。

其实在我看来,这也不是夏目独创的,毕竟同样的意思,老杜早就给他老婆说过了。

02

俺家月亮最好

不接受反驳

三年之后,老杜又望了一次月,怀念他的弟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开封,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杜甫入川,途中创作了我们熟知的《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四川虽无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他仍然不开心,因为几个弟弟正分散在汴洛一带,战事阻隔,音信不通,他怎么能安安生生地赏月?

白露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到底是故乡的月亮圆,还是人更团圆?恐怕老杜也说不清。

同样的遭遇和感触,同为河南老乡的白居易,也有过体会。公元八世纪末,地方割据势力叛乱,河南境内又是一片战火。白居易看到的月亮,不再是“露似珍珠月似弓”的可爱模样了。

他自己在诗的小序里写:河南发生了战乱,家人们也天各一方。大哥在景德镇,七哥在临安县,十五哥在安徽和县,其他的弟弟妹妹有的在徐州,有的在渭南。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兄弟姐妹,分散在五个地方,而五个地方的月亮,应是同样的圆,但人间的多少个家庭,却因为战火,而缺陷着、分散着。

大家看着月亮,恐怕都要落泪了吧?

03

洛阳最好的不止牡丹花

还有月亮

很多人的友情靠共患难磨练出来的,比如白居易和他的好基友元稹、刘禹锡,毕竟他们一同经历了二王八司马的贬谪。

而在宋代,有一些文人的友情却来自吃喝玩乐。那就是北宋洛阳文人集团,比如欧阳修、梅尧臣、钱惟演。

欧阳修27岁考中进士,被宋仁宗安排到了洛阳给一把手钱惟演当秘书。

钱长官是个快意人生的人,经常举办酒会、诗会什么的,春天还要组织下属一起观赏牡丹花。欧阳修、梅尧臣这一帮年轻孩儿在钱长官的带领下,日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洛阳牡丹

欧阳修和梅尧臣等人经常利用上班时间去洛阳周边的县里玩耍。

有一次被大雪困在伊川,钱长官非但没有怪罪,反而送去了厨子和歌女。这一帮文人真是被钱长官惯得要上天了。

后来,三年任职期满,梅尧臣调去了孟州,钱长官被贬湖北,欧阳修也要离开洛阳去开封。离别之际,欧阳修用一首《玉楼春》,写出来洛阳和他自己的“春江花月夜”。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老朋友一一离开洛阳,只有洛阳的月亮送我最后一程。

老欧从此宦海沉浮几十年,退居乡野,也曾为官将相,但洛阳的三年,是他这辈子最好的三年。

04

即使国破家亡

大宋的月亮也没南唐好

洛阳的月亮送别了欧阳修的青春年华,而东京的月亮则照进了李煜的故国梦。同样是大宋的月亮,只是作为南唐后主,李煜远没有欧阳修幸运。

李煜是写月的高手。亡国之后,他被赵匡胤封为违命侯,居住在如今的开封孙李唐村。

当时遗迹,早已难寻,他所作的词句,却长久不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他望向那弯残月,心头百味杂陈,剪不断,理还乱,是一种离愁,百般萧索。大宋的月亮不圆啊!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是李煜41岁的生日。那天晚上,他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他一开口便唱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可南唐故国在哪里呢?

这首词传到了宋太宗耳朵里,太宗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天的月亮,不圆,定格在了李煜四十年的人生里。

05

第一个赏月人咱不知道

但第一首咏月诗诞生在淮阳

早在三千年前,淮阳人就开始对着月亮作诗了。《诗经·陈风》里有首诗叫《月出》,是这样的: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是一首歌月怀人的诗。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月光下,诗人远远地望着妹子,怦然心动,不能自已。

诗人郑振铎曾经这样描述本诗的意味:“其情调的幽隽可爱,大似在朦胧的黄昏光中,听小提琴的独奏,又如在月光皎白的夏夜,听长笛的曼奏。”

也许因为月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

李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月出》。

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

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06

历史上第一个文艺沙龙

如何组织赏月活动?

关汉卿曾自称是“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在古诗词中,“梁园月”常常与“洛阳花”并排出现。提起洛阳,便想起牡丹;而提起梁园,便想起月。可见“梁园月”,已经成为最佳赏月地的代表之一。

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梁孝王刘武于都城睢阳,建立梁国。

刘武倒也不含糊,在睢阳东南平台一带大兴土木,建造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梁园。又在园内建造了许多亭台楼阁,种植了松柏、梧桐、青竹等奇木佳树。

梁园的建成一时轰动天下,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尽管此前曾有汉景帝修建的上林苑在先,但梁园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投资上和景物设置上,都超过了上林苑,按当时的规矩有僭越的嫌疑。

但由于汉景帝在皇位问题上一直对这个唯一的同胞兄弟心怀愧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以为忤,反而对此多有褒奖,从而为后世留下了这样一座名垂千古的风雅场所。

梁孝王刘武喜好招揽文人谋士,西汉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辞赋家枚乘等都经常跟梁孝王一起吟诗作赋,吹弹歌舞。刘武曾在园中设宴,司马相如、枚乘等都应召而至,成为竹荫蔽日的梁园宾客,并为之吟咏。

历代的名人骚客多有到梁园怀古、追思梁孝王风范者,李白、杜甫、高适、枚乘等都曾在此留下了传诵千古的篇章,尤以李白的《梁园吟》最为著名,也留下了“梁园虽好,终非故乡”的遗憾。因此,当时的梁园可算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会馆。(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豫记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