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什么落选红色作家,又被点名批评?

2021-09-22

他是中国籍第1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他还曾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除此之外,他在国际文坛也享有盛誉,被国际写作中心聘请为主任。那他又经历了些什么导致最后落选红色作家?而且他还被部分媒体点名批评?

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原来他就是莫言,先生的本名叫做管谟业,出生于1955年的山东。那个时代刚好又赶巧遇上了中国三年困难时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恶劣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全国农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而这一段过往也深深地刻在了莫言的心里,影响了他之后对文学创造的态度。1966年,受时代背景影响莫言没办法继续上学,只能先参加农村劳动共7年。在这一段时间里,莫言和土地结下了深厚情感。

因为他每一天的工作就是放牛和割草,要么就是种高粱和种棉花。最后莫言已经完全活出了一个最真实农家人的模样,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气候该播什么种子,也知道何时挖渠通水。

1973年,莫言正式参加工作,他加入棉油加工厂成为一名职工。最朴实的生活,练就了莫言热爱生活的情怀。三年之后莫言又响应号召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还在部队里谋求了一个好位子。他在图书馆当管理员,这不仅算是他的工作,他还能够重新拾起读书的热情。

莫言翻阅了很多历史、文学以及哲学相关的著作,在此期间他将马克思的《资本论》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刻进了脑子里。读书的时光相对而言更安静,这也变成了莫言把心静下来的黄金时段。

1981年5月,莫言将自己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投稿到了河北保定的文学报刊,后被载入《莲池》第5期。这部短篇小说在当时还吸引了不少书迷的关注,这也无形中鼓励了莫言继续在文学方面多多创造。

而那时的他依然还在部队里服役。1982年,莫言成为正排级教员,后又被提为少校。两年之后,莫言又给文学双月刊寄去了自己的第2篇短篇小说《售棉大路》。顺利发表后,还被小说月报转载。

因为作品数量变多,质量也在提高。就有越来越多的老前辈知道了这个年轻人。其中孙犁老先生就对莫言十分欣赏,后经老先生介绍,徐怀忠也想见见这位后生。

徐老先生是国内知名文学家,他在教育事业中也是一位大师级人物。因为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了文学系,经老先生引荐徐怀忠还破格给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最后莫言成功被录取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文学系,成为了徐怀忠的学生。

之后莫言所推出的小说也越来越多,比如《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等等,陆续被刊登在中国作家杂志上发表,也引起了以莫言创作特点为核心的全国性讨论热潮。

那时候的莫言在中国文学界的热度有多夸张呢?冯牧曾经在北京召集了一批来自国内各地的文学创作者,就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开了一期研讨会。在会议中,有很多专家高度评价了这本小说。说它的文学含量很高,时代批判性和可研究性都不差。

人们对《白狗秋千架》估计也不陌生,如果大家喜欢看老电影,可能还记得有这样一部作品叫做《暖》。它就是改编自小说《白狗秋千架》,探讨的就是生活的本真。

1986年,作家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同年,《红高粱》也横空出世。因同名电影拿到国际大奖,人们就再度将莫言推到文学才子的高度上。

文坛又一次轰动了,很多专家对此连连称赞,说莫言的《红高粱》以独特的视角和贴近生活的语言描写了真实的生活故事,也展现了高密的民间抗日片段。文中的民族大义和民族精神,深深感染了读者。

届时,莫言也顺利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了。但他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第2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欢乐》。由人民文学杂志社陆续连载着。但是《欢乐》这部作品一经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为什么呢?因为这部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来自高密农村的贫困少年。男主角的名字叫做永乐,他代表的是千千万万个全国各地像他那样普通的农村孩子。但是永乐却被塑造成了一个不幸的人物,他虽然出身贫穷,可他满怀希望想要通过读书这条路去上一个好大学。

但是他参加了5次高考,却没有任何一次成功。这无形地打压了他心中的希望,最后他在痛苦和纠结的情绪中选择了堕落。而他也不愿意继续面对家人,于是这个高中生就选择离家出走,他的后半生也是在一条寻欢作乐的不归路上度过。

《欢乐》被评价没有积极能量,即便在部分读者眼中看来这部作品很现实。但它无法激发读者对大学、对生活的热情,所以争议性很大。

这些争议没有拦住莫言继续创作的脚步,他在1988年又发表了作品《天堂蒜薹之歌》。但莫言的创作却是安静又孤独的,他希望能够加入一些集体,激发创作热情。

于是,中国作家协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创办的一个研究生班级向他发来邀请,莫言果断同意,与众多好友在一起讨论文学使他感到快乐。这一段时间也让莫言才华涌现,年底时就发表了长篇小说《十三步》。

小说首次大胆尝试用荒诞的艺术手法去体现知识分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引人深思。紧接着,莫言又推出长篇小说《食草家族》将话题转变成对人与自然问题的讨论。

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1991年时,莫言在鲁迅文学院获得了文艺学硕士学位。第2年推出了作品《爆炸》,这部作品的横空出世标志着莫言的文学层次开始再度向国际市场迈进。因为这部作品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主要是以英语版本流行于欧美市场,在美国拥有大批粉丝。

为满足国际书迷的渴求,莫言后推出《酒国》。以小说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腐败案,再一次引起了国外读者的追捧。紧接着就是最常在书店里见到的《丰乳肥臀》和《红树林》等等。

之后的莫言就是凭借前期累积下来的优质作品而不断拿奖的阶段了,国内的文学奖项先生基本上全横扫了一个遍。最重要的是莫言在国际文坛中获得的认可有哪些?

2000年,莫言在法国凭借《酒国》拿到了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2005年,在意大利获得诺尼诺国际文学奖。2006年,在日本获得福冈亚洲文化奖。2011年,在韩国拿到万海文学奖。2012年,登顶诺贝尔文学奖。

这就说明莫言的文学作品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不是在某个地区或国家被这样认为。莫言作为中国文学创造者,他将中国作者的情怀带到了国际的高度上,早已成为大师。

那莫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又有哪些呢?其实早年间莫言曾受过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以及来自西方意识流文学的影响,他再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学特点融合在一起。通过一种幻觉现实主义,融汇中国人的民间故事与历史,最后再掺杂进大的当代社会背景加以整合。

所以作品的批判性有了,时代性也有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超高的文学价值,自然让人觉得大有看头。在莫言的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几大艺术为想象、叙述和语言艺术。

于是也就有人说:能被称之为艺术大师的作家拥有独特鲜明个性化的语言,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鲜活,也能打破传统文学的中规中矩的弊端。这一文学魅力将走出中国打破国界之间的壁垒,感染更多国际读者。

那既然莫言的文学作品这么广受肯定,也证明了莫言的实力超凡。那为什么莫言在拿下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却无法在国内成功当选红色作家呢?而且他还曾经被媒体批评?

首先,莫言落选中国红色作家的原因在于他本身就不是红色作家。红色作家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指:主要以红军时代革命题材为主要背景的文学创作者,可以被统称为红色作家。

翻阅莫言的众多作品,大家会发现他是创作范围并不固定的作家,他既可以讨论人与自然的联系,也可以想象出高中生参加高考失利后堕落的故事。作品中仅仅只是有部分是以红色时代革命题材为素材,比如《红高粱》,但这类作品并不是莫言大部分作品的创作素材。

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国内文学专家认为莫言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思想与传统红色作家的创作理念不相符。莫言的作品中大多数批判性很高,揭露了很多露骨的现实,甚至敢于大胆地去假设小说中人物悲惨的命运。

就比如说高中生高考五战五败,最后走上不归路,在莫言笔下成了可能。但这样的写法在传统红色作家笔下很难见到。所以创作风格不一样,自然难以同台而语。

至于莫言为什么会被部分媒体点名批评,主要还是因为当下的社会环境对于文化没有超高的包容性。更有一些阴谋论者指责莫言的作品中有很多不符合中国主流思想的价值观,反而容易引起国外一些资本主义者的共鸣。

因此在被人质疑后的莫言经常也引来批评声,这也是一个文学家在名扬四海后必须要经过的一个阶段,毕竟树大招风的道理谁都懂。但相信在未来,国内文坛对不同文学创作手法提高了包容度之后,这种质疑的声音会变小。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