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神品|米芾玩月:罕见草书《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2021-09-21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神品 | 米芾玩月:罕见草书《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

米芾草书《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又称《中秋诗帖》,纸本,纵25.2厘米,横3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海岱楼位于涟水(江苏涟水),是著名的风景名胜,米芾时常登楼,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份施展。

在帖中米芾前后共抄录诗文两次,中间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对书法求好的态度。涟水时期,米芾勤于练习晋人草书,此帖与《焚香帖》、《草书论书帖》都是其中的例子。另外,米芾也经常与薛绍彭书信往返,讨论购帖事宜、交换习书心得,或是品评论书,两人堪称最佳书画友。

唐代诗人杜甫曾以“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来形容它视野辽阔、宏伟壮丽的景观。它在米芾的诗文中也经常出现,例如〈焚香帖〉(大阪市立美术馆藏):“雨三日未解,海岱咫尺不能到”,便提到在淫雨霏霏之日,他登海岱楼所见迷蒙的景致。在另一阙词《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中,米芾也提到:“千古涟漪清绝地,海岱楼高。下瞰秦淮尾,水浸碧天天似水,广寒宫阙人间世。”并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诗人登楼眺望,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

米芾在诗中颇为自得地写道:“部刺不纠翰墨病,圣恩养在林泉乡。”他在当地建起一座楼,名曰“海岱”,取依山望海之意,海岱楼就成了他在涟水时常流连的地方,他在楼中观水赏月,还乘兴写下了不少的诗词,《中秋登海岱楼作》就是其中之一。写录这首诗的《中秋诗帖》是米芾留下的较为少见的纯草书作品,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作品。米芾最被世人称道的是其行书,“风樯阵马”也好,“八面出锋”也好,多是对其行书的形容,然而,在涟水的日子,他似乎对草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深入探索和练习,这幅作品就是当时留下的证据。

《诗帖》应出于米芾的随手练习,因为他连续将同一首诗书写了两遍(也许在前纸上还有更多),并且还在两遍中间的空隙处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对于草书,自信如米芾,也还是陷入了苦恼。

米芾曾言:“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以《中秋诗帖》而言,他在草书中确是谨守晋人法度,明显减少了行书中的跌宕、摆动,甚至是连带,以体现他心目中“平淡”和“天成”的妙处;但在用笔上,则还是保留了其行书中的提按、跳跃、露锋等习惯,在“平淡”之中又时时透露出活泼与灵动。尽管老米本人并不满意,但在我们看来,已经十分精彩了。当然,若是苛求古人的话,这件作品行间还缺少一些节奏的变化,行笔的跳跃也与章法上的“平淡”形成一定程度的冲突,客观地说,米芾在草书上取得的成就的确是逊色于其行书的,究其原因,也许也能用他评价怀素的话来解释:“时代压之”。

【释文】

中秋登海岱楼作。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东轮。

信书亦一难事。

米芾草书《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超清欣赏

米芾《精品墨迹》荟萃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