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电影院的沉浸式民乐之旅《幕后人》探寻民乐文化之美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就广泛流传,在中华艺术文化的发展长河中,古筝一直与传统文化有着难舍难分的历史渊源。即将于9月17日上映的电影《幕后人》,就是国内首部以民乐古筝为题材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古筝经纪人寒清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立志要去日本开古筝音乐会。在完成梦想的过程中,寒清逐渐从一个普通的演出商人变成一个具有家国情怀抱负的的经纪人,也渐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重大责任。
在商业电影大行其道的时代,为何主创们要拍摄一部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电影,又为何偏偏是古筝?观影后,我真正理解了片名所蕴含的深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下中国面对全球的文化战略,在电影产业中正逐渐走向一种文化自觉。电影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幕后人”是抚琴人的音乐知音,也是中华艺术文化的传承人,更是刻画了时代大潮中,那些对民族艺术和电影艺术信念的坚守者。
影片中,经纪人寒清原本是小提琴等演奏会的演出商,在一次与外国演出商交谈中,听出了他们对民乐的不尊重。这激发了寒清对民乐演奏会的执着,甚至不计较个人牺牲和付出。寒清是一个商人,但更是一个有底线、有操守、有大爱的商人。
传统民族乐器不是被束之高阁的,经历千年发展的民乐越听越有味道,它们有着多姿多彩的风格、独特的韵味,拥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而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民族音乐演出市场也遭遇了低谷,寒清所做的事情,不仅是弘扬传统民族音乐,更是正本清源,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摇旗呐喊。
其实很多人对民族音乐抱有浓厚兴趣,而民族音乐的基础就是民族乐器。观众在聆听或学习中,就是被民族乐器中的“韵”所吸引。情意绵绵、意境悠悠,一个“韵”字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奇妙。而电影中贯穿始终的,也正是这道“韵”味。天地有情,音乐有情,只看你是否愿意交付你的真心……寒清对民乐的爱,换来了更多知己,和更广泛地参与关注,筝与心,一朝相逢便成诗。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有多处古筝名曲演奏,在电影院身临其境聆听,比现场演奏还要抓耳。尤其是影片高潮结尾处,上万人共同弹奏“我的祖国”,将东方民族与文化中典型的含蓄和内敛的气质,与热烈和鲜明的律动完美结合,叫人热泪盈眶,备受鼓舞。(蒋熹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