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城遗址:中国沙井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三角城遗址:中国沙井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在中国数千年浩瀚的文明史中,历史的记载中多以中原文明为主,周边其他少数民族的记载多以游牧、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野蛮、未开化等等来形容。
在河西走廊的甘肃金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交界处出土了三角城遗址,该遗址表明在距今两三千年前,这里曾是中国西北少数民数的聚居地,而且从考古发掘来看,这里也具有了相当的文明程度。
两三年前大约相当于中国的秦汉时期,那时的北方民族在史书中被统称为夷狄,诸如月氏、乌孙、匈奴、北狄等民族都生活在这一时期。
三角城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却颠覆了我们对于北方民族的认知。这里并非是那种营帐连片的蒙古包,而与中原人一样有了房舍、城堡、储藏食品的地窖,还有交换商品的集市,俨然是一座繁华的小型城市。
三角城占地约43平方公里,位于今金昌市西北十五公里处的双湾镇三角城村。年代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时期,被称为沙井文化。
遗址自上世纪二十年代首次被发现以来,有多批考古学家被这里的边塞遗迹所吸引。被誉为中国考古第一人的安特生先生在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察期间,先后发掘了沙井子、柳湖墩等遗址,三角城也是在安特生的主持下发掘的。
从那以后经过了数次发掘,四十年代的一次对三角城遗址的发掘后,首次提出了沙井文化。解放后的八十年代初,甘肃省文物队又对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共清理发掘了五百余座墓葬,出土了两千余件文物。
三角城城址是迄今为止河西走廊区域年代最早的古城市遗址,在整个沙井文化区域中三角城也是保存最为完好,出土文物最多的。不仅有石器、陶器、皮革、卜骨和贝币等物品,还有金、银、铜、铁等器具,呈现出繁复的社会演进历程。
出土的文物中尽管陶器器型比较单一,做工也较为粗糙,但铜器器型却异常丰富,除了铜制的首饰外,还有铜刀铜炮等器具,体现了较高的制铜工艺水平。
三角城遗址是沙井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甘肃省博物馆出土的所有精品文物几乎都出自于三角城遗址。虎噬鹿青铜饰牌是三角城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它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以虎为图腾的护身符。
图案是一只猛虎按住一只垂死挣扎的鹿。鹿由于极度的恐惧和无助身体扭曲着,后蹄由于剧痛在无力地伸展着,而猛虎则虎虎生威。整个图案十分生动,用静态的画面展现了一幅动态的大草原猛虎捕猎的场景。
距今两千多年前,还在那样一个被认为的蛮荒之地,有这样一个较为发达的城邦遗址,的确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也为中国北方古代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