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李零|行万里路,我的晋东南考察日记

Image 2021-09-09

近代学术转型,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学问不再局限于书斋,那些来自现场的鲜活经验,成为解答历史奥秘的钥匙、理论创新的温床。

过去的十年间,“行走”在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文研院学术委员李零的“心愿单”中的排位大大提升。他寻访了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战场、城址、祭祀遗迹,到访岳镇海渎、山水形胜;走完了孔子、秦始皇与汉武帝走过的路。太行山与山西武乡县也成为他行走的重点。友人笑称他这是“老家中心主义,比国家中心主义还要可怕。”他却笑着说:“山西确实重要,中国的晋南和豫西,确实是中心里的中心。”

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李零教授的考察日记《上党从来天下脊——晋东南访古记》。本文最初发表于《华夏地理》2009年5月号,后收入李零老师《回家》(三晋出版社,2015年)和《我们的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

上党从来天下脊

晋东南访古记

文 / 李零

李零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个人研究兴趣主要在考古、古文字、古文献、艺术史、军事史、方术史、思想史、历史地理八个方面。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丧家狗:我读〈论语〉》、《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中国方术正考》《续考》、《入山与出塞》、《我们的经典》、《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鸟儿歌唱》等。

山西是个浑然天成的地理单元。这块土地,从地图上看,左右两竖边,上下两斜边,是个拉长的菱形。它被山带河,东有太行山,与河北、河南分;西有黄河,与陕西分;南有中条、王屋二山,与河南分;不假人为划定的边界,就可以同四周的邻省切割开来。它像个瓶子,瓶壁、瓶底是封死的,只有大同方向是个瓶口,遥通蒙古草原。

山西省地图

15世纪中期

荷兰制图师约安·布劳(Joan Blaeu)绘制

山西全境,以太原和井陉一线为界,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以汾河和穿行五大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的同蒲路为隔,东西也不一样。我们所要考察的晋东南地区,主要指山西南部的东半,包括今晋中、长治、晋城地区,特别是长治地区。

这个地区,古称上党。苏东坡说过,“上党从来天下脊”(《浣溪沙·送梅庭老赴潞州学官》)。它是天下的脊梁。太行山像一道屏障,立在河北、山西之间。

太行山是一道屏障,把河北、山西分开,但这道屏障,有很多出口。如太行八陉就是这道屏障上的八个出口。井陉以上,军都、蒲阴、飞狐三陉,是北门锁钥、幽燕之吭,主要与北京、大同相通;以下,滏口、白、太行、轵关四陉,通冀南豫北,也是战略要冲。其中滏口陉是去临漳、安阳和邯郸的通道,白陉是去辉县、淇县的通道;太行陉、轵关陉,是去洛阳的通道。这四个出口,滏口陉和轵关陉最重要。

太行山大峡谷

常洋铭摄

奥运期间,8月10至20日,应山西武乡县邀请,我打算回老家跑一趟,圆一下我的寻根梦。《华夏地理》杂志的叶南先生组织了这次考察。参加者除我和叶南,还有《华夏地理》杂志的摄影师赵刚,以及梁鉴、孔震、王岭和许宏。

下面是我的考察日记。

8月10日,有雨,太原

今天是星期天。上午10:00,叶南来接,驱车前往山西。走前,怀璧(我老家北良侯村的一个哥哥,住在段村)来电话,问何时到段村(武乡县城)。

奥运期间,路上车很少,但有雨。

车到井陉口,雨停,雾濛濛,直到进了山西,天才放晴。午饭是在一个休息区吃的。

到太原,宿锦江之星,一家商务酒店。

明天是星期一,博物馆不开门。给山西人民出版社李社长(李广洁)和山西省考古所宋所长(宋建忠)打电话,约明天见面。

晚饭在酒店旁边的饭馆,吃山西打卤面。

所有人到齐,跟大家讨论考察路线和考察目标。

备 课

一、考察路线

1. 从大同到洛阳有一条古道,基本上是顺208国道山西段(大同—太原—太谷—祁县—武乡—襄垣—长治)和207国道山西段(长治—高平—晋城),经河南济源到洛阳。抗战期间拆毁的白晋铁路(起祁县白圭镇,终晋城)就是沿208国道走。

考察主要地点示意图

常洋铭绘

2. 这条古道穿晋东南从襄垣县分叉横出,走黎城、涉县,出滏口陉,也有一条古道,可去河北的武安、磁县、临漳和邯郸。

这两条古道,一纵一横,略如卜字形,南可去河南,东可去河北。我们先去武乡,住武乡,顺便去沁县;再去长治,住长治,顺便在长治周边活动;最后,从黎城去河北,从河北回北京。

二、考察目标

主要是北朝石窟和唐宋金元古建。

1. 武乡的故县、故城和故城附近,还有沁县北部

武乡的特点是横长竖短(东西长150公里,南北最窄处只有10公里),东高西低。无论从地理单元看,还是从历史沿革看,都很明显是分为两块儿,俗称东乡和西乡。东乡,属西晋的武乡、北魏的乡县,主要在浊漳河的两岸,历史上和榆社关系更大。西乡,是战国秦汉的涅县,主要在涅水的北岸,历史上和沁县关系更大。

武乡县主要考察地点示意图

常洋铭绘

东乡的中心是故县(武乡县的老县城,抗日战争中被日寇焚毁)。故县有传说的“石勒城”“石勒寨”和普济寺遗址,县里的马生旺同志多次来电话,要我去考察。

西乡的中心是故城镇。故城和故城北有三座古寺庙:故城镇大云寺(国保)、东良侯村洪济院(国保)、北良侯村福源院(北朝菩萨像为省保),故城西有良侯店石窟。北良侯村是我的老家。

武乡的西乡,南面是沁县,208国道从武乡西侧的山谷穿过,入沁县境,转为开阔。现在的沁县,北部属于古代的涅县,南部属于古代的铜鞮。古代的涅县在涅水两岸,故城镇是古涅县的县城,这个县的中心。武乡的西乡是涅水北岸,沁县的北部是涅水南岸。武乡的北涅水村和沁县的南涅水村只有一水之隔,正好在烂柯山下,一山跨两县。著名的南涅水石刻和洪教院就在故城镇的西南。开村普照寺、郭村大云院,则在今沁县县城的西面。

208国道两侧,故城镇的南北,是一个重要的寺庙群。

2. 长治附近

我想看两个博物馆:长治市博物馆和黎城县博物馆。长治地区出土过不少商代铜器;东周这一段,挖过分水岭的赵墓。

叶南是学建筑的。他的兴趣是古建。他提出,我们应该在长治周围把最重要的古建看一看。另外,高平县的羊头山石窟也一定要去。

以上,除高平市属于晋城地区,其他属于长治地区。

3. 从河北回北京,一定要去临漳县的邺城看一看。

太原文庙,现山西省考古所所在地

常洋铭摄

8月11日,晴,太原

山西省考古所、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和山西国民师范

上午,去山西省考古所拜访宋建忠所长,跟他请教山西考古,特别是晋东南的考古,韩炳华在座。我送《九州》第四辑和三篇文章给宋所长。宋所长送我《山西省文物地图集》(三册)和《山西碑碣》(一册)。

张庆捷先生后来,向他请教石窟寺。他说,前一阵儿,他与日本学者搞联合调查,刚刚走过太原—洛阳—线和黎城—邺城一线。我以前跟他讲过北良侯村的发现。他说,他还特意去过我们村。良侯店的石窟,他说,这是晋东南最早的石窟,年代在北魏迁洛之前。出发前我给他打过电话,说要向他请教。他说10号下午,他一直在等我的电话,我没打。我说真对不起。最后,谢尧亭副所长也来了。

中午,山西省考古所在迎泽大街金蓉之家(金融系统的酒店)请饭。

饭后,几位先生陪着,一起去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在纯阳宫,太原人一般称为“吕祖庙”)看石刻,希望对山西的佛教造像有一点印象。薛馆长接待,很热情。我早先来过这地方,不止一次,印象还有一点儿。

分手后,小韩陪同,去山西国民师范旧址。所谓旧址,其实是个压缩的旧址,不但范围被压缩,大门也是重修。从原来的位置向后退了好大一段。我从展出的老照片看,校舍一排排,占地极广。馆内只有“薄一波生平事迹展”。我想买点有关史料,找到该馆书记,他说没有,早先的历史,他也不了解。

山西国民师范旧址一隅

常洋铭摄

然后,去山西出版集团。路上,把小韩放下。

到出版集团,见到李社长,得书三种。他们订了晚饭,在山西会馆。在座者有出版集团老总齐峰、李社长、杜厚勤、张继红。

晚上,给小晋(武晋元)、小平(武平原)打电话,让她们约乃文(武乃文)和高纪古见面(都是我爸朋友的孩子)。明天中午到山西省博物院碰头,一起吃个饭。

备 课

一、考察路线

张庆捷先生说,山西的石窟,晋北,除云冈石窟,很少;晋东南,很多。

晋东南的传播路线,太原去洛阳是一条线,太原去邺城是两条线。

云冈石窟

赵刚摄

太原到洛阳是走太谷、祁县、武乡、沁县、襄垣、长治、高平、晋城、济源到洛阳。

太原到邺城,北线是走太谷、榆社、左权、黎城、涉县、武安、磁县到临漳;南线是走太谷、祁县、武乡、襄垣、黎城、涉县、武安、磁县到临漳。

8月12日,晴,太原—武乡

山西博物院

8:00吃早饭。饭后退房。给小平打电话,确认见面时间和地点。小韩,9:00已在博物院等。我们9:30才出发,到晚了。

先看三晋出土文物展。博物院有12个展馆,只看了早期的展馆。

中午,石金鸣院长请饭。我说,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他说,干脆合并,由他们请,真不好意思。叶南他们是和王晓明副馆长一起吃。

乃文、小平、小晋和高纪古到。高大哥是第一次见面。小平送《武光汤文集》。

下午,看晚期的展馆。

4:00,走高速,去武乡,直奔段村。一路穿隧洞,6:30到,见马生旺,宿武乡宾馆。

晚饭在大饭厅吃,家乡饭,大家都说好。怀璧来。

饭后,武乡县文管所的老所长王照骞来,听他介绍武乡的文物古迹。

备 课

故城镇是战国和汉代的涅县,有遗址、墓葬,地面上还保留着残墙。

故城镇有大云寺,大云寺以北有洪济院和福源院。

涅河两岸的寺庙群

李零《梁侯寺考:兼说涅河两岸的石窟和寺庙》

《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3期

1. 北良侯村的寺庙

北良侯村,原来只叫良侯。它东面的村子,原来叫良侯东,现在叫东良侯村;西面的村子,原来叫良侯西,现在叫西良侯村;南面的村子,原来叫良侯南,现在叫大寨。

北良侯村的寺庙,位置在村北的高地(俗称“圪垯”)上,包括正楼和东西配殿,南面旧有钟鼓楼,现已无存。原来的小学和队部是在它的西面。此庙是元大德七年(1303年)赵城大地震后重修,当时叫瑞云禅寺(据残存的元代地震碑)。寺前有卧龙泉,故明代改名管泉院,清代改名福源院。明清两代,这块高地上还陆续修过戏台、卷棚、众神殿、奶奶庙、娘娘庙、土地庙观音堂、文昌庙等建筑。1947年后,陆续被拆(李秀碧编《北良侯村志》)。

寺庙东面有一石刻菩萨像,为北朝遗物,高3.45米,莲台高0.44米,宽0.92米,通高3.89米,是省保文物。1975年,这座石像后面的土崖,水土流失严重,石像有倾倒坠落之虞。省里拨款,打算将石像南移,修盖保护建筑。当时,我还在老家插队,参与过这一工程。我和李保民(当时是大队革委会主任,我的好朋友)等人一起干,有重要发现。我发现,石像是插在地面下的莲花座上,用铁钱衬垫。我们挖开石像周围的地面,一直挖到砖砌的地面,当时出土过一块北朝残碑、一块造像塔石和几件佛头。残碑提到,此庙旧名梁侯寺。

原来,“良侯”竟是“梁侯”,我们这一带的四个村子全是得名于这座寺庙!

石像很美丽,可惜村民无知,1989年竟将石像油漆彩画,惨不忍睹。

据村民回忆,此庙原来还有一件红砂石的佛像,只有1米多高,非常精美,1936年被驻扎故城镇的一支军队派人抢走。当时拳房中的村民曾试图拦阻,被开枪打伤。

1998年3月31日凌晨两三点,有文物贩子停车于东晨沟水库坝上,潜入村中,将佛头凿下,幸被村民发现。贼人逃走,未能得逞。

2. 北良侯村周围的寺庙

西良侯村的大水峪,旧有瑞云禅寺(与北良的庙同名),据说建于明末清初。1947年拆毁,改建油房。

东良侯村,有洪济院,原来是小学。寺前有戏台,寺内有正殿、过殿和东西厢房。正殿是金构,过殿是元建,殿内有壁画,绘于民国三年(1914年)。

此庙的后面,西北角有个千佛塔,似是北朝遗物。

大寨,据说原来也有庙。

大云寺北宋石刻

常洋铭摄

3. 故城镇大云寺

原来是东汉涅县的治所。北齐河清四年(565年)重修,旧名严净寺,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大云寺(见该寺正殿南墙上的北宋石刻)。

8月13日,小雨,武乡

“石勒城”、“石勒寨”、普济寺旧址、武乡文管所

早饭7:30。一大早,李云生(我在县广播站当播音员时的同事和老朋友)来敲门。多年不见,真高兴。一起吃自助餐。

饭后去故县,除李云生,还有王照骞(县文管所的老所长)、李驰骋、武乡《乡情》杂志的一个人,以及北良侯李怀璧。

一、“石勒城”、“石勒寨”

故县旧城在段村东的一块高地上,前为“石勒城”,后为“石勒寨”,风水很好。此城此寨,北依北原山,前临南亭川,浊漳河绕行其西南两侧,确为形胜地。

先看“石勒寨”,在旧城背后,寨墙是用石块垒砌。

小雨中,抬头蓦见,高坡上有一砖塔,原来是高沐鸿墓,惊为神遇。高伯伯是爸爸的朋友,狂飙社著名诗人。

再绕到前面的“石勒城”。此城和常见的城不同,不是用城墙围起的平地,而是用石块垒砌的高台。此城,抗战中被日寇焚毁,县衙旧址,现为故县中学。

过“龙门”旧址,见带“城工”字样的方砖。

故县东墙外被称作“石勒出生地”的土圪垯

常洋铭摄

故县东墙,墙很高,墙角下有“石[勒城]东城旧基”碑(“勒城”二字已残)。

东墙东面是东河沟,远处可见一土圪垯,是传说的“石勒出生地”。

二、普济寺旧址

“石勒城”的西墙,西面有个西沟垴。所谓“垴”。是用石块护崖的高圪垯。垴上是普济寺(以在县西,也叫“西寺”)旧址,立有“丈八佛”,据说是北魏遗物。石像的头饰,很精美,可惜面部风化。此像,地面高度约4米,看不到脚,最宽处94厘米,厚度没量。“文革”中,村民将石像拉倒,重新立起,方向弄反,本来应该脸朝南,现在脸朝北。像的右手有个杆子,上面拴两个喇叭,前边摆个石盆,当香炉用。石像系红帔,照相时解掉,照完再系上。

远望普济寺“丈八佛”

常洋铭摄

从西垴下来,发现南面护崖的石壁里面有文物(两块造像塔石)。

回到故县南面的公路上,李云生跟路人打听高沐鸿的旧宅,他说他去过,记不清了。我们转过一个戏台,不是。最后总算找到,原来是刚才在路边看见的一个门:琉璃门脸,门上带金鹰猫眼(当地流行这种猫眼)。云生说,这就是1933年我爸爸在武乡建立共产党的地方。高家把房子卖了,现在已面目全非。

中午,回武乡宾馆吃饭,县委副书记,姓徐,设宴款待,县长来敬酒。

午睡约半小时。

三、武乡县文管所

2:30去文管所,所长姓刘,副所长也姓刘,都是女士。重要文物:

1. 晚商铜器,两觚一壶,碎片一堆,未修,出于段村南三四里的阳城,同出有海贝9枚。

2. 战国铜敦,一件,盖上有三环纽,缺二存一。

3. 战国布币,为平阳布、宅阳布、屯留布、安阳布共16枚,蟠龙出土。

4. 佛头三件,甚大。

5. 北齐造像碑。

6. 无头坐像6件。

7. 造像塔石1件。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