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陈寅恪诗歌鉴赏:庚辰元夕作时旅居昆明

2021-09-07

原诗:庚辰元夕作时旅居昆明

鱼龙灯火闹春风,彷彿承平旧梦同。

人事倍添今日感,园花犹发去年红。

淮南米价惊心问,中统银钞入手空。

念昔伤时无可说,剩将诗句记飘蓬。

此诗作于1940年2月。

历史背景:

1938年秋,陈寅恪随校到达昆明联合大学,住在青云街靛花巷三号。至1940年暑假,陈寅恪在昆明与香港间往返,特别是在昆明跑警报时,得到傅斯年的特别照顾,作对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以自嘲。1940年初,陈寅恪忽患大病,心悸气虚,夫人唐筼与女儿不在身边,忧思郁结,春节元宵时写下此诗。

国民政府自1940年起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阶段,物价上升指数超过通货增发指数,到1945年8月法币发行指数为394.84,同期重庆物价指数为1795.00。

赏析:

“鱼龙灯火闹春风”句中“鱼龙”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近现代指丰富多彩的杂耍。“灯火”指燃烧着的灯烛等照明物或照明物的火光,此指各种各样的花灯。全句指各种杂耍和各样的花灯喜迎春风的喜气,或在喜气洋洋的春风中杂耍和花灯热闹非凡。

“彷彿承平旧梦同”句中“彷彿”同仿佛相同。“承平”指太平。全句指好像天平景象与旧日的梦境相同。

“人事倍添今日感”句中“人事”在古汉语里指走亲访友所带的礼物,此指人世间的事。“今日感”非今日的感触,而是指珍惜今天,在昨天、今天、明天三者要抓住今天做事。全句指人世间的事倍增今日的可贵,不能空望明天。

“园花犹发去年红”句中“犹”解为还比较恰当。全句可以直译为园里的花卉还要萌发去年的红妍。

“淮南米价惊心问”句中“淮南”指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惊心问”为倒装句。全句为问了淮南产的米价,内心感到惊惧或震动。

“中统银钞入手空”句中“中统银钞”始发行于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虽以钱文为单位,实际是以银为本位,最初发行时有较充足的银储备,中统年间的新钞发行,要求停止旧银钞不再使用,加之战争需要,滥发钞票而通货膨胀,使元末的物价与元初相比上涨了几千倍。此处指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物价急剧上涨。全句借中统银钞的历史典故,指领到的薪金到手就空空如也。

“念昔伤时无可说”句中“念昔”指怀念过往的时光。“伤时”指因时世不如所愿而哀伤。全句为怀念过往的时光,哀伤不如愿的时世,心中的感慨无法诉说。

“剩将诗句记飘蓬”句中“飘蓬”指随风飘荡的飞蓬,比喻漂泊或漂泊的人。全句承接上句可以直译为手中剩下的,只有用诗句来纪录自己漂泊的生活经历。

此诗抒发作者患病之时正值喜庆红火的节令,与时局的动乱和个人的身孤体衰形成强烈对比,忧思郁结。身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现状,到手的薪金入不敷出,只有用诗句来记录漂泊的生活。全诗渲染出一派人生凄惨悲凉的氛围,令人不忍卒读。

附诗:庚辰元夕

鱼龙灯火闹春风,节物承平似梦中。

人事倍添今日感,园花犹放去年红。

淮南米价惊心问,中统银钞入手空。

剩有旧情磨未尽,且将诗句记飘蓬。

(此诗为陈寅恪写赠吴宓,文字略有不同,疑为初稿,诗中尚有寄希望于未来的生气,供爱好者参考)。

附录:吴宓和诗《和寅恪庚辰元夕诗》

十年万事马牛风,苦乐兴亡一瞬中。

昔梦鹏飞逐海阔,今同鹿走泣林红。

看人妾妇成功业,老我诗书悟色空。

匝地兵戈独温饱,良宵敢复怨飘蓬。

(吴宓在昆明拿到陈寅恪手书的诗作时感慨良多,待心情平静后作了这首和诗。诗末的“独温饱”及“良宵”,是无可奈何的宽慰,为节庆涂抹一丝亮色,可见其用心良苦。)

(网上下载)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