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本地文化 盘活艺术资源 泉城艺术 生生不息
今年5月,泉城济南以高分通过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终审答辩并最终当选,再一次彰显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底气。
文化软实力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成就更是城市发展“王冠上的宝石”。一座城的财富或许会随时代变化而增减,艺术底蕴则刻进了城市的基因中,代代相传。
01
艺术创作
推陈出新 精彩纷呈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文化底蕴深厚,一直以来有着“书山曲海”、“曲山艺海”的美名,是享誉全国的戏曲曲艺大码头。吕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等戏曲,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曲种的形成、发展都是以济南为平台走向全国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泉城艺术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戏曲、曲艺、声乐、器乐、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不断推出新,极大地丰富了泉城人民的精神生活。而这背后,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指引。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建立精品创作、展演推广和人才培养机制,为大众奉献了层出不穷的艺术精品。
最近几年,每年在舞台艺术创作生产上,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财政局的资金扶持达到千余万元,引导艺术院团深挖泉城本地文化,盘活泉城艺术资源。紧紧围绕“聚焦现实生活、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泉城情怀、挖掘红色经典”开展中国梦时代主题创作生产,艺术创作生态不断优化,相继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打造了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泉城艺术品牌。
精品创作层面,涌现出京剧《李清照》《辛弃疾》《项羽》《邓恩铭》《大舜》、吕剧《阳光大姐》《生命日记》,儿童剧《宝贝儿》《我的麦哲伦海峡》《戴“星星”的孩子》《童年》,话剧《泉城人家》《茶壶就是喝茶的》、杂技剧《粉墨》《红色记忆》《泉城记忆》,音乐剧《不一样的焰火》《敬礼》、莱芜梆子《儿行千里》《嘶马河》《新娘》等数十部优秀大型舞台艺术作,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大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全国优秀保留剧目”,中国文联“梅花奖”“金菊奖”“牡丹奖”等50余项国家级最高奖项;连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30余项,累计获得资助资金2200余万元。
这些剧目有的是山东特色戏曲剧种,如吕剧和莱芜梆子;有的是结合山东的圣人文化;还有的是取材自泉城本地的特色故事,实现了在创作艺术精品的同时,传播泉城文化品牌。
接下来,济南市文旅局还将进一步实施精品战略,把握发展态势,提高全市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组织市属文艺院团围绕党的二十大、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和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重要主题开展创作生产,每年重点扶持创作一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具有本地文化特色,有望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02
艺术演出
在艺术家和人民之间架起桥梁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时刻,济南市文旅局举办了“百年经典 时代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济南市优秀剧目展演,演出剧目涉及京剧、吕剧、杂技剧、音乐剧、儿童剧、莱芜梆子等多个艺术品种。济南市5大剧场、7家文艺剧团、12台剧目、17场演出、近千名文艺工作者参与其中。
展演剧目中,既有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红色题材作品,又有着眼现实、讴歌时代的现实题材作品。如京剧《邓恩铭》展现中共一大代表革命先驱邓恩铭的事迹,莱芜梆子《新娘》反映抗战主题歌颂莱芜儿女。
演出是文艺院团的中心环节,因此,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也一直在积极推动舞台演出“走出去”,不仅把优秀文艺作品传播到国外,推送到全国,也不断送到泉城老百姓身边。
目前,济南市有市歌舞剧院、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杂技团、市儿童艺术剧院、市曲艺团、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共7家文艺院团。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完善政府文化惠民职责、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为根本,以广大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组织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不断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文艺作品送到基层,极大活跃了市民文化生活,繁荣了城乡演艺市场,为“文化济南”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济南市属国有文艺院团的文化惠民演出主要包括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济南市公益演出走基层、“花开戏苑·艺润童心”济南市戏曲进校园和立足城市剧场的“泉城大舞台”系列文艺演出。其中公益演出走基层活动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宣部等十四部委发起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至今已坚持20余年,成为该局长年坚持的品牌惠民活动,年度演出场次均在300场以上,曾多次作为惠民实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尤其2016年市政府更是将其列入全市十五件为民办实事之一;戏曲进校园活动,以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为主体,以市属其他国有文艺院团为补充,遴选精品剧目和知名艺术家走进全市大中小学校园开展演出、举办讲座、组织实践体验和互动交流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戏曲青少年群体。该活动自2018年年底启动以来,已举办进校园演出400余场,累计观看演出的师生近20万人次,在全市掀起“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热潮。“泉城大舞台”系列文艺演出,则是立足济南城市剧场,面向市民和外地游客开展的惠民文艺演出,先后推出并打造了“戏聚周末”、“开心甜沫”、“亲子剧场”、“粉墨剧场”等演艺品牌,进一步繁荣了泉城文艺舞台,活跃了省城演出市场。
在推进文化惠民演出工作中,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制定有利于惠民演出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经费扶持、政策保障和严格考核,促进文艺院团的演出热情,建立具有持续活力的惠民演出支持体系。
03
人才培养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推动艺术人才培养、促进艺术事业薪火相传,也是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始终不渝的工作遵循。
目前,济南市属文艺院团仍存在着工资待遇偏低、编制封存等问题,造成艺术人才培养断档和优秀艺术人才流失。为了突破这一制约艺术发展的“瓶颈”,济南市文化和旅游组织实施了“济南市引进培养扶持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计划”,成立1家艺术大师工作室、7家老艺术家工作室,认定10名青年文艺之星、10名文化艺术新秀、10名优秀民间艺人,努力打造高层次艺术人才队伍。
其次,为优秀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才搭建展示和成长的平台,推出了“泉荷奖”济南市优秀青年演员艺术比赛、“泉荷奖”济南市新剧目评比展演、“泉荷奖“济南市优秀美术作品评比展览等系列赛事,坚持每3年一届,三大赛事轮流举办,将舞台艺术精品和优秀美术作品的产出常态化、将培养富有潜质的青年艺术人才常态化。
多年来,舞台艺术之光滋养着泉城和泉城人的心灵,钟情艺术的泉城人则以热爱和行动反哺艺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泉城会继续带给世人更多更精彩的艺术作品,这样优秀的泉城艺术也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