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莱娜·费兰特新作《成年人的谎言生活》:以迸发的生命力闯入更深的表达
自从“那不勒斯四部曲”成为席卷全球的出版现象后,埃莱娜·费兰特接下去会写什么?女性成长、那不勒斯的社会变迁和层级分化是否依旧是她的写作主题?这些问题,随着她的新作《成年人的谎言生活》中文版的引进,得到了解答。
(文中剧照均为“那不勒斯四部曲”所改编电视剧《我得天才女友》剧照)
在这部新作中,围绕成人世界“妥协与谎言”的规则,费兰特描述了那不勒斯中产家庭出身的少女乔瓦娜经历的青春期危机。她身上所反映出的精英和低俗、知识和经验的对立,让读者经常联想到“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两位主人公莉拉和莱农。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意大利]埃莱娜·费兰特/著 陈英 张燕燕/译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去年的一次集体采访中,费兰特曾比较过两本小说中女性成长路线的不同。莉拉和莱农一直在努力以挣脱贫苦的家境,她们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与对出身、对女性的偏见抗争;而《成年人的谎言生活》中,女孩乔瓦娜坐拥着已经成型和基本固定的家庭环境,从良好的家境中产生自我质疑是困难的,将这种质疑转化为改变和挣脱的实际动力与行动更为艰难。在费兰特看来,乔瓦娜的这种改变伴随着自我迷失的危险,在这样一部作品中,拥有更笃定和清醒自我的少女以何种方式迈向成年时期,是值得好好书写的。
费兰特的书信、访谈和散文集《碎片》
在大家熟悉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费兰特曾以《碎片》一书自陈写作心迹。读者从她的作品中读到的矛盾和混乱,皆是人生时刻存在的状态,将这种模糊又清晰、困窘又突破的状态用书写来呈现,是费兰特多年以来非常明确的写作目标。正如《碎片》中她的阐释:“我们是各种碎片的混合体,因为一种压缩的效果,才产生了我们优雅的形象、美丽的形状,虽然一切都很偶然,充满矛盾。”在费兰特多部作品的译者陈英看来,费兰特的小说讲述的都是这种作为真相的“碎片”,以非常有生命力的迸发闯入表达的禁区,“打破那些让我们可以自圆其说、大家都容易相信和接受的东西”。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与前作有哪些内在联系,在写作和理念上又有怎样的不同? 9月2日,陈英在豆瓣平台与读者进行了线上交流。
译者陈英与读者展开线上交流
由于“四部曲”和新作都是基于那不勒斯为场景,所描述的女孩向女人的成长经历,在某种程度上,费兰特所具体描写的人物让人感受到一定的相似性。对此,陈英的看法是,费兰特写作中有明显的地域偏好,使得具有地域性的人物身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近似。在不同人物的身上,费兰特所勾勒出的是那不勒斯人(特别是女性)具有共性的一些特征,而当这些特征散落到具体人物身上时,所产生的人物形象和性格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说有哪种最大的共性,那就是她笔下许多都是“平明想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男男女女,都很有生命力”。
在“四部曲”中,经由系列人物几十年的成长变迁,费兰特写出了自己对于政治、性别、阶层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等宏大一体的独特思考,这也使得部分读者一直期待着费兰特落笔书写更大主题的作品,而非屡次投射于对局部社会、个体人物的勾勒。在多年的了解中,陈英认为,费兰特是一位将文学和社会议题明确加以区分的作家,她在文学中试图展现的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早期费兰特曾写过多部讲述女性中年危机的小说,但近年直接切入于少女的成长过程各种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这是她近期写作的重心所在。
费兰特此前的多部作品
关于新作中的“谎言”主题,陈英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那些精心打扮的谎言,不是‘掩盖’那么简单。谎言有时是盔甲,它在我们的成长和生活中具有意义。谎言诗歌多义词,我们应该掌握它的微妙区别。但如果整个生活都建立在谎言之上,那就特别可怕了。”
在《碎片》中,费兰特曾有这样的表达:文学的真实同故事是否真实发生过其实并没有关联,更多是一种写作上的技巧,“令人信服的文字”,可以通过不断练习而获得。但在陈英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写作需要围绕一种情感的真实,费兰特所做的,就是在情感真实的基础上,从记忆中打捞各种事件。费兰特作品中的大部分细节都源于生活,以及之后在内心的不断挖掘,以期靠近某种真相,比如友谊的真相、母爱的真相等。“她阅读的文学作品,为她提供了表达的工具。而她要写的早就已经在那里了,完全属于她自己,是她相信的作品。”陈英表示,“她毫不顾及之前约定俗成的说法和叙事,总是带着一种勇猛的力量,就像莉拉和维多利亚姑姑性格里面的某些元素,所以她讲的故事很有冲击感。”
当那不勒斯的女性成长这一主题一再浮现在费兰特的写作中时,读者经由不同的方式再次逼近了作家的意图:“费兰特的写作探索,就是想改变悲剧,引导陷入迷宫的女性走出来,清醒过来。”
作品选读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埃莱娜·费兰特/著
我比朱莉安娜还先看到罗伯特,他在站台上的人群里。我举起一只手,好让他在熙攘的乘客里看到我们,他马上也举起了一只手。朱莉安娜拖着行李箱大步往前走去,罗伯特朝她走来。他们紧紧相拥,仿佛要融为一体,但他们只轻轻吻了一下彼此的嘴唇。然后他用两只手握住我的一只手,感谢我陪朱莉安娜过来。他说:“如果没有你,不知道我和她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随后,他从未婚妻的手里接过行李箱和提包,我拖着我的小行李箱,跟在他们身后,离他们有几步远。
他是个普通人,我想,或者在他的众多品质中,自知自己是个普通人也是他的美德。在阿梅德奥广场的咖啡馆里,还有其他地方和他见面,我都感觉自己是和一位特别有影响力的教授来往,我不知道他研究的专业是什么,但肯定是一门很高深的学科。现在我看见他跟朱莉安娜肩并肩,不时地低头吻她,他是一个正在恋爱的普通的二十五岁青年,就和大家在路上、电影院里和电视上看见的一样。
我们要走下一道浅黄色的大阶梯时,他也想帮我提行李箱,但我坚决拒绝了,于是他继续深情款款地关注着朱莉安娜。我对米兰一无所知,我们坐了至少二十分钟地铁,又走了十五分钟的路,才到了他家。我们沿着用深色大理石砌成的古老台阶,一直爬到了六楼。我提着自己的行李箱,一声不吭地跟在他们后面,我感觉很自豪。朱莉安娜空着手,一直在讲话,终于她的一举一动都流露出幸福的气息。
我们来到一道走廊上,那里有三扇门。罗伯特打开第一扇门,让我们进了一间公寓,尽管屋里有一股轻微的煤气味,但看了一眼,我就觉得很喜欢。我母亲把圣贾科莫牧羊山路那间公寓收拾得干净而整齐,而这里很不同,有一种凌乱而又干净的感觉。我们穿过一条走廊,两旁地板上堆着一摞摞的书,我们走进了一个很宽敞的房间,里面只有很少几件旧家具:一张放满文件夹的书桌、一张饭桌、一张褪色的红沙发、摆满书的靠墙书架、一台放在塑料方块上的电视机。
罗伯特向我们道歉,尤其是向我,他说虽然门房每天都来整理房间,但家里还是很乱。我打算说几句开玩笑的话,我想继续使用一种放肆的语气,因为我确信那是他喜欢的语气。但朱莉安娜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别找门房啦,我来收拾吧,你看着吧,我会让家里变得整齐。”她用胳臂搂住了罗伯特的脖子,像在车站见面时那样,紧紧贴着他,这一次吻了很久。我马上把目光转向别处,好像要找个放行李箱的位置。一分钟后,她已经以女主人的姿态,给了我一些明确的指示。
她熟悉公寓的一切。她把我拉进厨房,电灯的瓦数很低,灯光灰暗,使得本就少颜失色的厨房更黯淡。她检查厨房里有没有这个,有没有那个,责怪门房疏忽的地方,赶忙去整理和打扫。同时她不停地跟罗伯特说话,问他一些人的情况,她直接叫那些人的名字:吉吉、桑德罗、妮娜。提到他们每个人,她又会问到大学里的事,似乎她很了解情况。有一两次,罗伯特说,可能乔瓦娜会觉得很无聊。我大声说没有,朱莉安娜继续从容地跟罗伯特说话。
眼前这个朱莉安娜,和我之前认识的不一样。现在,她说话很坚定,有时甚至不容置辩,从她所说的一切,或她让人猜测到的事,可以明显感觉到,罗伯特不仅事无巨细地向她讲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上的问题,还让她觉得自己有能力跟随他、支持他和引导他,仿佛她真的有这样的能力和智慧。总之,罗伯特信任朱莉安娜的能力,她从那种信任中——我似乎可以明白——汲取了很大的能量,大胆扮演了那个角色。但后来有一两次,罗伯特礼貌而温柔地反驳了什么,他说,不是,不是这样的。朱莉安娜便停下来,脸红了,语气变得有些强硬,她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想向罗伯特表明,他们的想法一样。在这些时刻,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她,我感受到她态度的转变传递出的痛苦。我想,如果罗伯特突然告诉她,她一直废话连篇,她的声音就像钉子刮在钢板上一样刺耳,她一定会马上倒地而死。
当然,不止是我察觉到了朱莉安娜的表演不堪一击。罗伯特发现那些细小的裂痕时,便把朱莉安娜拉到跟前,温柔地和她说话,亲吻她,我不得不再次把目光移到其他地方,避开他们。我觉得看到我很尴尬时,他才大声说:“我敢肯定你们饿了,我们去下面的咖啡厅吧,那里的甜点特别好吃。”十分钟后,我吃了甜点,喝了咖啡,开始对这座陌生的城市感到好奇。我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罗伯特想带我们去市中心转转。他对米兰很熟悉,他想办法带我们参观了那些最重要的古迹,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它们的历史。我们参观了教堂、庭院、广场和博物馆,简直一刻也不停,好像这座城市马上要毁灭了,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机会。朱莉安娜虽然总说她在火车上没睡着觉,她很累,但她也兴致勃勃,我觉得那不是装出来的。她对学习有一种真正的狂热,再加上她还有一种责任感,仿佛年轻大学教师的未婚妻这个身份,赋予了她这种能力,让她时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我却感觉有些分裂。那天我发现,认识一个未知的地方,把历史和那些街道、广场和建筑的名字联系起来,这很有意思。但同时我又有些厌烦,我想起在那不勒斯时,父亲一边带我散步,一边给我讲故事,父亲总是在炫耀他的知识和能力,而我是一个崇拜他的女儿。我想:难道罗伯特就是我父亲年轻时的样子?所以,他就是一个陷阱?我们吃着三明治,喝着啤酒,他开着玩笑,设计新路线,我看着他。
新媒体编辑:张滢莹
配图:剧照、出版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