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河南水库泄洪,冲出一件“逆天”文物,现代科技无法复制

2021-09-02

河南水库泄洪,冲出一件“逆天”文物,现代科技无法复制

谁把工夫巧铸成,铜青依绿绿毛轻。自归骚客文房后,无复王孙金弹惊。沙觜莫追荐苇暖,灰心聊吐蕙兰清。回头却笑江湖伴,多少遭烹为不鸣。——《青铜香鸭诗》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造诣非常之高,就是放到现在,我们虽然掌握了很最新的科技,面对他们留些的古代文物,也是有相当一部分我们无法复制。在河南水库泄洪时,就冲出了一件这样的“逆天”文物,利用现在的科技还是没有办法复制出相同的物件。

令人钦佩的技艺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素纱禅衣,现在的科技依然无法复制出这件蝉衣,这件蝉衣总长128厘米,连袖长195厘米,腰宽48厘米。按理说这样衣服应该有些厚重,但它的重量只有49克,真正做到了轻薄。然而现在的服装制作厂拥有现代科技,但是依然做不出如此轻薄的衣服。专家仿照着利用上层的蚕丝来复刻,但每次衣服的重量都高于49克,实在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1978年时,湖南省南阳一处水库泄洪的时候,因为水位下降,一些古代的遗迹就显示出来。随着人们对遗址的挖掘,考古队员们发现了大量的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而这件“逆天”文物云纹铜禁,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现的。它被发现的时候并非是完好的,经过文物修复专家们耗时4年的时间才勉强修复了文物的大概,如今它就收藏于河南博物馆内。在2002年,国家文物局列出的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表中,它就是64件中的其中一件,它为何能称为“逆天”呢?

“逆天”的云纹铜禁

起初人们并不知道,这件文物是作为什么用的,通过铜器上的“禁”展开调查后发现,周人认为殷商灭亡的原因是纣王流连声色,纵情于酒乐享受而产生怠政,从而招致王朝的灭亡。周王朝为了引以为戒,颁布了《酒诰》,它规定人们只能在祭祀等少数场合才能喝酒,而且不能经常饮酒,也不能聚众饮酒,更不能沉没在饮酒中。这也是我国的第一条禁酒令。

这台铜禁只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礼器,至于它有什么用处,至今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官方明确,原因是目前出土的所有铜禁文物中,它们的用途并不单一。为什么又要将这台青铜器,命名为云纹铜禁?那是因为古籍《礼仪·士冠礼》中记载,“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就以此为它命名了。

这台铜禁通长124厘米,通宽68.3里面,通高29.5厘米,呈长方形。四周攀附着龙兽前后4条,左右各两条,它们凹着腰,卷着尾,所有龙兽的脸都对着禁中央,似乎是都被其中的美酒吸引。而在禁底也有12头龙兽托着禁身,可见能用到龙兽,其铜禁的出身肯定不低。整个铜禁看起来十分霸气,而分有外,中,内三层,层层铜梗相互套结。但内层的粗铜梗起主要支撑作用,中层铜梗稍微细一点,从上而下向两侧伸出后再向上弯曲,外层的铜梗就最细,呈独立的卷草状。其艺术造诣极其复杂高级,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

而真正传奇“逆天”的是它的制作工艺,人们尝试仿造出一模一样的铜禁出来,但利用科技的手段也不行。考古界一致认为,铜禁用了古代失蜡法来铸就。它利用蜡来制作模具,然后倒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就形成了铜器。但具体怎么制作已经无从得知,很遗憾这项工艺技术已经失传了。根据出土文献的记载,起初学者们认为失蜡法工艺在唐朝初期,随着古印度到中原交流,这项工艺才顺着传入我国,而这台云纹铜禁的出现,又将失蜡法的工艺历史往前推了1100年。所以,在2500年前的中国,那时的劳动人民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项工艺,实在是让人钦佩。然而随着技术的失传,我们目前并没有能力完成云纹铜禁的复刻。

结语

对于失蜡法消失的工艺,我们对此十分遗憾,虽然科技在不断进步,但古人的智慧结晶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复刻。这也表现出古人的艺术造诣和工艺造诣之高,我们对此也无比自豪,为能成为华夏文明的延续者而开心。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考古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加上后来西方列强的介入,我们大量的文物没有得到妥善保管甚至流失海外。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就是保护这些文物,相信还有一大部分文物没有出土,然而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更新,国力的昌盛,我们将完全有能力守护好这些文物,为还原历史人物助力,延续华夏文化。

参考文献:

《青铜香鸭诗》

《酒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