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崔寒柏第七届兰亭奖获奖作品集评

Image 2021-09-01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经中宣部批准

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是18个国家级文艺奖项之一历来为书法界所关注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奖揭晓、颁奖后其获奖作品特别是书法创作类获奖作品在书坛引发热议

为此《书法报》特邀相应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创作类获奖作品开展学术评论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获奖作品集评·崔寒柏

崔寒柏,1963年1月生于天津。中国书协会员,天津市书协理事、行书委员会主任。获奖及参展经历:第三届兰亭奖,首届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册页展优秀奖,全国首届楷书展优秀奖,第四届国展,第八届国展,首届行书展,首届草书展,四届正书展。

王登科(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荣宝斋书法院院长):

寒柏兄是书坛的常青树。

自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展首次露面,直到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再次获奖,历经40年人生风雨,然创造势头不衰,而且愈发勇往直前,这的确是一个奇迹。或可谓此一定与他的艺术天资攸关。此外,还有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临池之功。汲古得其修绠,传承又见发明。其书法风格特征愈见明晰,个人面目日渐完善。此乃寒柏兄能于这届“兰亭奖”拔得头筹的因由所在。

然而,勿庸讳言,寒柏兄这次提供的3件作品(图1—图3),窃以为,尚未完全呈现他近年书写的最佳状态。就总体而言,结字生硬、牵强,且更多形成了习惯定势,所以使得通篇少天然、乏趣味,整体书写给人一种“老谋深算”的“设计感”,间或有一种“炫技”的倾向在其中。抑或是出于“参展”的初衷,使得书写显得过于“着意”,这都影响其作品所应具备的格调。

其实,即便已然是艺术了的书法,“自然”地呈现仍然是其指归。在此要说,我更愿意看到寒柏兄更加生活化的、由衷地那种书写。

顺便也冒昧地再说一句:“寒柏兄是否用功过猛?”需知“过犹不及也”。

图1 崔寒柏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作品楷书《辛稼轩词》册(局部)

张瑞田(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今年4月14日,我往绍兴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仪式和兰亭论坛,同时拜观了所有获奖、入选作品。

崔寒柏书法作品荣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所以我在他的作品前停留的时间稍长一些,揣摩着崔寒柏荣获“兰亭奖”金奖的理由,似乎在情理之中。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空缺,记得我因事而言:“没有金奖的‘兰亭奖’,却有‘金奖’一样的意义,让我们振奋,更让我们沉思。下一届‘兰亭奖’离我们有三年的时间,三年,就是一千多天,我们在时间的点点滴滴中该如何思考没有金奖的‘兰亭奖’,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潜心学习、扎实创作,让下一届‘兰亭奖’是有金奖的‘兰亭奖’呢?这是问题,这是机遇,这是挑战。”

一千多天倏忽而过,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出了金奖,获奖者是崔寒柏,年龄不大也不小。

崔寒柏以《崔寒柏大楷辛稼轩词册》(图1)、《崔寒柏小楷论临帖摘录》(图2)、《崔寒柏小行书古诗扇册》(图3)三种不同题材和书体的书法作品投稿,斩获头筹,显示出自己十足的功力和才情。

3件荣获金奖的书法作品摆放在橱窗里,俯身细看,印象尚好。《崔寒柏大楷辛稼轩词册》以楷书抄录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两首词,一是《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一是《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两首词耳熟能详,一边读,一边欣赏书法,情景交融,拉近了我与崔寒柏书法的距离。这件作品,让我感觉到崔寒柏对辛弃疾的词作比较熟悉,他挑选了风格相近的两首词书写,同时以激越的情感、粗犷的笔法书之,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我研究文辞与书写的互为关系有年,我深信,优秀的书法作品一定是文墨兼优的。眼前的《崔寒柏大楷辛稼轩词册》就是一个例证。

崔寒柏谙熟当代竞技书法的评选机制,不与评委唱对台,很机敏,也很智慧。他在“获奖感言”中讲道:“最初打算投稿时,我就决定选3本册页。一是在册页上创作是我的强项,二则评委一旦注意到册页就必然要近距离观看,这样一来,就能让评委看到我的‘强项’。”对当代书法家而言,这样的“机敏”、这样的“智慧”应该有,但是,仅仅有这样的“机敏”、“智慧”是不够的,它需要书法家的创作实力来支撑。崔寒柏有这样的实力。没有必要对一位成熟书法家的成长经历溯源,观赏和阅读他们留在纸上的书写痕迹,就可以对其创作的高下心知肚明。《崔寒柏大楷辛稼轩词册》使我有了触动。他生辣的用笔和轻松的表达,准确表现出辛弃疾两首词作的人生沧桑。他没有刻意追求结字的奇险,他胸有成竹地一字字书写,浓重、沉实、夸张、飞扬,激活了读者和观者的想象。

与《崔寒柏大楷辛稼轩词册》相比,《崔寒柏小楷论临帖摘录》的叙述语言轻松、自由多了。他所书写的是自己的白话文词,又是以临帖为主题,书写从容,表达自如,人格化特征更加明显。为了追求手稿的原创趣味和写作的自然状态,崔寒柏使用不同色泽的笺纸,平实、坦然地写着,清淡的书卷气冉冉而起。虽然《崔寒柏大楷辛稼轩词册》与《崔寒柏小楷论临帖摘录》有不同的视觉呈现,但细细品读,书写的心态、放达的笔调是一致的。崔寒柏懂得竞技书法的价值取向,他也在适应,重要的是,他努力在这样的适应中突破自己,在形式化滥觞的当代书法创作中,有意躲开,寻找自己惬意的阴凉。

崔寒柏的楷书有上佳的表现,行书也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获奖的另外一件作品《崔寒柏小行书古诗扇册》也别具一格。对此,崔寒柏也有自信:“素白的册页写惯了,正巧翻到一本扇面册页,便拿来一试,结果一上手,小行书写得就很顺畅,于是一挥而就。”何以很顺畅?书写的感觉,字形的对比,节奏的掌控,空间的切割,气韵的生发,从读者的眼前徐徐移动。不错,本色表演,赢得评委的掌声,不容易,也值得祝贺。

图2 崔寒柏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作品楷书《论临帖摘录》册(局部)

周德聪(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三峡大学书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崔寒柏以3本册页一举获得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

按本届“兰亭奖”征稿要求,为了全面展示其书法的创作实力与文化修养,他提交了《崔寒柏大楷辛稼轩词册》《崔寒柏小楷论临帖摘录》《崔寒柏小行书古诗扇册》。

他的大楷从笔法渊源上取自唐宋,北海的沉雄,东坡的意趣,山谷的气象,在他的笔下得到相应的整合,故写来有一股恢弘嘡哒之气。其用笔坚实肯定,落落大方,重按轻提之际,尽显娴熟。露藏随心,敛纵自如,不斤斤于楷法的严峻而将书写的意趣贯注其间,有许多行书化的用笔,打破了严格意义上楷书起笔、行笔与收笔的套路。如起笔似藏非露,行笔铺排豪纵,收笔自由自在,看似无法而法在其中。或许他在用笔的内在理趣上深得赵吴兴三昧。他的结字,我以为是改变了东坡趋扁而心仪山谷的纵势,这样使每一个字构都挺然森秀。他似乎对字构没作长方扁不同形状的变化处理,而是一以贯之的纵势,略带欹侧,呈现出一种渐趋成熟的书写范式。正是这种自由奔放的用笔与劲挺欹宕的结字,成就了崔寒柏的大楷意味——不事雕琢,笔随意运,字构紧结,内气充盈。在章法上,除了标题与落款用行草作大小变化外,正文全以3字1行,每个页面9字,有一气呵成之妙。

既为楷,则法严。观之,窃以为用笔尚须严谨些,适当减少行书笔法,有些竖笔过于铺毫而缺乏管束,尤其是收笔出现了许多折木状,且缺乏一定的变化,有些撇画也缺少相应的力度与掠势。在结字上,一味地纵势取长也不免单调,长此以往或又形成新的“馆阁”,应当警惕才是。有些字也不够谨严,如首页“水龙吟”之“水”(图1),写得像“小”了。第2开“依旧夷”3字既不统一,也乏姿态。第10开的“山”,第12开落款“稼轩”的“稼”,似失去应有的形貌,作为一件大楷作品,其落款亦稍嫌草率。

崔寒柏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作品

楷书《辛稼轩词》册(局部)

第二件小楷《论临帖摘录》,显然是一件拼凑的册页,不惟用纸上大小色彩不一,即如小楷的字形,大小风格也未能一贯。此册是作者自撰关于《论临帖》的文辞,理应在文辞与书法两个方面更好地体现作者的修养与书写的时代性特征。就书法而言,其小楷一反大楷的纵向取势而以横展为主,写来灵动雅致,文人书法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然细读文字内容,却乏文气,一是语言表达尚不通达,字句亦不凝炼。虽然语言上,白话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但其论不严,其意不畅,其辞不雅,这在一定意义上削弱了这本册页的文化内涵。标题是《论临帖》摘录,我以为应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能让人读了对临帖本身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而不只是片言只语。既是论,就应当说理透彻。果如此,则应将《论临帖》用统一规整的小楷原实抄录,既呈现文章原委,亦彰显书法风貌才是。

小楷册页的抄录,有的也不知所云。如第4页末“正常的毛笔书写是很快的,仅比钢笔的书写慢些有限”(图2),这“慢些有限”则很难懂。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