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一场戏,一个角色,一个早已注定的结局——读《围城》有感

2021-09-01

“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来。”

这是钱钟书先生在他写的书中《围城》之中提到的一段话,真正体验过不幸婚姻滋味的人,会觉得钱先生这句话简直说出了心声,而没有体验过不幸婚姻的人,也可以在钱钟书先生的书里感同身受。

一、被动的失败者:方鸿渐

方鸿渐是一个没有能力、意志力薄弱、承受不了诱惑的失败的人。他的被动体现在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上面,他从来都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什么,而只是像青蛙一样,别人戳一下才动一下。

方鸿渐的无能体现在他对待感情的方方面面,因为无能,他游走于各个女人之间,试图靠玩弄别人的感情来获得满足感。他的失败同样也是体现在感情上,爱而不得可能不是他的错,但是明明可以爱却不敢靠近,原因的确在于他。

他不爱一片痴心的苏文纨,因为她心高气傲让方鸿渐感觉到了深深的压迫之感;与方鸿渐情投意合的唐晓芙,冰雪聪明,深深吸引着方鸿渐的注意力,可是两人却因为误会走到了陌路。

后来,他到了大学任教,因为害怕被人揭穿,所以“别别扭扭”地填上买来的假学历,可是千算万算,还是没算到,韩学愈买着和他一样的假学校的学历却招摇过市地对自己进行百般排挤,而这一切的发生仅仅是因为方鸿渐的那一张文书上没有写自己是博士毕业。

方鸿渐也曾害怕过自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忘记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唐晓芙。他本来不愿意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可是到后来无能为力处,还是得稀里糊涂地和孙柔嘉孙小姐成亲。

二、以柔克刚者:孙柔嘉

孙柔嘉是《围城》人物里最独特的存在。她表面上看起来柔柔弱弱,完全没有坏心思。可是孙柔嘉看起来交付了真心,实则她所有的心计都保留在心里,像一个善于权谋的政治家,又像一个精于下棋的书生,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妥妥。

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她给人的最大印象就是既柔且嘉,可是这样的一个孙柔嘉,在暗地里却阴柔无比,具有能够以柔克刚的力量。正是这种忽远忽近、虚无缥缈的存在感,让孙柔嘉像一个甜蜜的圈套一样,看似威力不大,实则能轻易掌控许多东西。

孙柔嘉不但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婚姻乃至于命运,连方鸿渐的一切,也渐渐尽在她的掌握之中。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的政治家内涵的人物形象,从孙柔嘉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政治文化中所谓“权谋”的影子。

三、从才女到为人玩物:苏文纨

不知道为什么,看苏文纨,总能看到林黛玉,虽然她与林黛玉出身、经历、心境都不同,但大概她和林黛玉一样,在封建家长制度的背景下,渴望爱情却又得不到爱情,所以总能让人感受到她身上和林黛玉的相似之处。

苏文纨是为人称道的才女,她的学历也就成为了她炫耀的资本。她的心高气傲令她认为,自己配得上一桩世间最好的爱情。可就是这样以为心比天高的大小姐,竟然沦为了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之中的玩物。

在读者眼里,苏文纨的人生明明开了个很好的头,可是她却过得糟糕极了,让人不禁感叹“一副好牌打得稀烂”。其实这一切都是苏文纨自己造成的,在她看人为她争风吃醋,围簇在自己的身边的感觉格外骄傲,因为她觉得自己应该是被万众瞩目的那一个。

在苏文纨的世界里,她越是看到男人们为她互相嫉妒、争风吃醋,越是能够从这些细碎的事情里欣赏玩味出所谓的“爱情”带来的满足之感。

苏文纨是才女没错,但是她的纯洁是伪装的,她的高雅也是由心高气傲支撑起来的。苏文纨自认为自己是莲花一般的品质,却不知道自己其实是那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是这样的矛盾和自我认知不足的并存,令她所追求的女性新生活充满为人所不齿的低俗与媚气。

四、白月光与朱砂痣:唐晓芙

唐晓芙是方鸿渐真正倾心所爱之人,她温柔善良、落落大方,还有理想有主张,有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纯洁美好的品质,成为了方鸿渐心目中既是白月光又是朱砂痣一样的人物。

《楚辞·九歌》中唱到:“采薛荔兮水中,攀芙蓉兮木末。”这里面唱的,不正是唐晓芙这个人吗?唐晓芙的纯天然,让她如“出水芙蓉”一般,也正是这个特点,让她得到了方鸿渐疯狂的爱慕。可是这样的爱慕,最后得到了好的结果吗?并没有,因为两人之间误会连连。

唐晓芙厌恶三妻四妾的封建传统,这本没有错,可是她的要求竟然是“占领爱人整个生命”。这令方鸿渐感到非常的惶恐不安,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征兆,他甚至怀疑唐晓芙是否真的爱他,他动摇了。

方鸿渐没能及时探知到唐晓芙的内心,于是两个人之间不停地在发生误会、解决误会,在他们的爱情中,可以看到现在很流行的狗血的剧情成分在里面。等到方鸿渐真正读懂唐晓芙的内心时,两个进步恋人已经沦为了封建家长制度的牺牲品。

方鸿渐在书中的自白,表明了他对自己与唐晓芙的这段恋情的结果,虽然很遗憾,但是不觉得其他结果会更加好,也就是说,他虽然对目前的状态不满意,但是因为不断地在各个“围城”中突破无果,他已经不想再作出任何可以改变的努力了。

方鸿渐老老实实说过,他对于自己与唐晓芙之间的感情,就好比是狗看到了倒影中的自己叼着的肉骨头,觉得好像别人嘴里的更香一点,于是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可是最后却发现,不仅得不到那虚无缥缈的影子,连自己口中本来有的肉骨头也已经不复存在了。

五、戏背后的角色,角色背后的戏

《围城》一经出现,便具有了强大的讽刺意义,所以它的悲伤基调和不幸的角色,从一开始就早已注定好。这本书的文学价值非常大,适合于精读,而不可囫囵吞枣。它的内容涵盖量非常大,一代文学大师的代表作里,究竟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钱钟书先生通过他独有的幽默与讽刺手法,剖析了书中一群人在个性和道德上,各自所具有的弱点,不同于以往那些费尽心思美化主角的小说,钱钟书先生在他的书里大尺度地揭示主角们的精神困境。所以有人称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为“现代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先生在这本小说里刻画了一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对他们的品性、道德习惯的微不足道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群像。

他们游走于抗日烽火之外,感受不到他们的家国情怀;他们虽然是留学归来,但是却依旧没有远大理想;他们屈服于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没有办法把握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确是知识分子,可是又难以让人感觉到他们身上的情怀与热忱,只有悲伤和疼痛。

三心二意、容易动摇的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温柔之下暗藏城府的孙柔嘉,爱而不得、进步青年的唐晓芙……一个个主人公轮番登场,给读者一种好戏即将上演的感觉。再加上小说节奏紧凑,剧情步步紧逼,更加引人入胜。

虽然方鸿渐的人物形象与钱钟书本人相去甚远,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钱钟书先生的确是在借方鸿渐这一复杂多变的人物,来表达出自己对于那个年代、那种时代背景之下的生活的思考。方鸿渐其人,可悲可叹,他的故事既令人愤怒,也令人由衷地惋惜。

在《围城》一书中,其实钱钟书先生已经多次提到了“围城”真正的含义。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好比是一个用金箔来漆涂的鸟笼,在笼子外面的鸟非常想要住进去,可是在笼子里面的鸟又非常想要飞出来,这样的一种矛盾的存在。

对此,苏文纨也说过,在法国,有一句话,说的是婚姻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那些人拼了命想冲进来,可是城里的人又拼了命想逃出去。钱钟书先生正是借这些人之口,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然后又借方鸿渐之口,不断升华《围城》背后的内涵。

方鸿渐在小说的第五章提起褚慎明和苏文纨曾说过的类似的话,自己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对人生也有了“围城”的看法。从最开始的婚姻是围城,再到后来感叹人生也如这围城一般。从方鸿渐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他不断地渴望着能够冲出“围城”,却又总是进入另一个围城。

总体来说,《围城》这本书,实际上是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阐释了生活是怎样的荒诞……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围城》也是如此,每一种理解都有道理,这也是小说的魅力之所在。

结语

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

这是写出了《围城》这样的婚姻悲剧的钱钟书先生对杨绛先生的情话。愿所有人都可以收获和钱钟书、杨绛先生一般相濡以沫的婚姻,而不是陷入《围城》所写的那种不幸之中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