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字若飞鸿戏海,画如亲临山巅︱杜建民、崇化大和尚书画讲座

Image 2021-08-31

书法作为中国从古至今的一大雅事,从形成至今数千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健康长寿。唐太宗在《论笔诀》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欧阳询也讲练书法时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 必须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达到入静专一的状态。然后,意在笔先,灵活自如地运动手、腕、肘、臂,调动全身的气力,通过笔端,有机地输送到字的点、横、竖、撇、捺和字里行间的布局之中,即所谓"以通身之气之功之力而用之" ,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这又与气功不谋而合。

书法艺术中的字虽说造形是在纸上,但它的神情意趣,却在纸墨之外,自然环境中的一切动态自有相契合之处。诚如老子的"道法自然"。释家所谓"一沙一世界,一叶一春秋。"天文、地文、人文,象中有道。

2021年8月27日,昆明宝华寺书画艺术展上,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先生一行光临现场,共同品味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杜建民先生,为我们讲解书法创作方面的心得体会。

杜建民先生说道,书法分为大字和小字,大字是写空间,而小字是写细节。中国的书法文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现在我们使用的文字,其实就是从甲骨文一步步演化精简变形而来,如今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再像我们一样日常熟练的使用古文字了,因此杜老师怀着发扬光大甲骨文的信念,也开始学习和书写甲骨文的独特艺术。在2020年12月23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写意甲骨展”活动,更加坚定了杜老师持续深入研究甲骨文的信心。

不过据杜老师介绍,自己也并非一开始就写甲骨文,而是从隶书入手,慢慢的寻找摸索才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创作规律性。

而后在书画方面颇有造诣的崇化大和尚也给现场嘉宾们讲了宝华寺的发展历史,包括佛教传入云南兴盛发展,到后期云南形成了十里一寺,五里一庵的佛教氛围。当然也讲到了宝华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破败重建,废庙兴学的历史。

耳闻不如眼见,随后杜老师和崇化大和尚请嘉宾们一同移步至画案前,挥毫泼墨,现场创作了数幅精彩的书画作品。其中有杜建民老师的花开见佛、禅茶一味、毛泽东诗词、青松图;

崇化大和尚的瑞气盈门、欢欢喜喜、寿宴祝辞等等。

绝妙精湛的笔法,刚柔并济的字体,让所有在场嘉宾都连连赞叹,墨香氤氲中,方知当年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的字如“群鸿戏海,舞鹤游天”并非夸张,杜老师一手狂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笔法可谓是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若非当场得见,这份潇洒俊逸便是要留下打了折扣的遗憾了。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