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为什么要做到”为人谦下“?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困誓第二十二【第十集】
【原文】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既为人下(注1)矣,而未知为人下之道,敢问之。”子曰:“为人下者,其犹土乎。汨(注2)之深则出泉,树其壤,则百谷滋焉,草木植焉,禽兽育焉,生则出焉,死则入焉。多其功而不意(注3),弘其志而无不容(注4)。为人下者以此也。”
【注释】
(注1)下:谦下,为人谦虚。此记载又可见于《荀子·尧问》、《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
(注2)汨(gǔ):通“抇”,掘,挖掘。《荀子·尧问》:“深抇之而得甘泉焉。”王肃注:“汨,渥。”四库本、同文本皆讹为“泪”。
(注3)多其功而不意:王肃注:“功虽多而无所意也。”多,称赞。不意,不在意,不放在心上。
(注4)弘其志而无不容:王肃注:“为人下者,当弘志(弘志,四库本作“恢弘其志”)如地无所不容也。”弘,光大,扩大。弘,四库本、同文本作“恢”。
【通解】
子贡问孔子:“我已经做到为人谦下了,却不知为人谦下的道理,冒昧地向您请教。”孔子说:“为人谦下的人,大概像泥土吧!掘深了就会冒出泉水,在土壤上播种,就会百谷滋长,草木繁殖,禽兽生育,活着的人活动在它的上面,死了就埋葬在它的下面。它的功劳虽多,却毫不在意;它的志向弘大,无所不容。为人谦下的人应该是这样的。”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