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历史学家王奇生:如果我们这代人不搜集史料,50年后会被责备没有尽到责任

2021-08-31

记者 | 潘文捷

编辑 | 黄月

1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70余年的历史,但是,相比中国史学科中的其他时段,当代中国史的学术研究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40年前,中国学术界有一句流行的说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这是当时中国学术界的象征性的话语。我借用这句话对校领导说,不能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中国、共和国史研究在西方的局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王奇生在说起北京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心成立的前因后果时提到,“我说,共和国已经成立70年了,无论如何也是我们自己的研究,进行研究也具有优越的条件。”

27日下午,在北京大学当代中国史料馆(“中国当代艺术档案”专馆)启动仪式暨共和国史专家座谈会上,多位历史学者和艺术家参与讨论,为建设北京大学当代中国史料馆提出建议。与会学者认识到,当代中国本身处于一个史料大爆发的时代,但史料留存的情况并不乐观。当代中国史料馆会致力于搜集整理20世纪以来中国乃至全球的各类史料文献,助力当代中国的学术研究。

档案有伪造和掩饰的可能,亲经者的记录特别重要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牛大勇称,研究历史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无穷尽的史料,研究必须要建立在可靠的史料的基础上。傅斯年曾经说,史学就是史料学,就是如何处理史料的学问。牛大勇认为,共和国史的史料是最容易收集到的。

左:萧冬连 右:王奇生

王奇生看到,关于共和国史的相关档案,中央档案馆还没有开放,省一级档案馆也基本没有开放,县一级的档案馆基本开放,“这些年我们没少搜集”。虽然政府档案总有开放的一天,但档案并不是史料的全部。“我们都在经历着共和国的历史,历史的亲身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怎么样留下历史的记忆?”他说,如果以后的年轻学者只看档案,是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的,因为在共和国时期的党和报刊通常都只有一种声音。北大教授朱青生也认为档案有伪造和掩饰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亲身经历者留下的记录就特别重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印红标说,二十年前,他的学生中有亨得利钟表创始人的孙辈,当时老先生已经不在了,老太太仍健在,于是他们就要给老太太做访谈。“公私合营的过程中,资本家究竟是怎么想的?我们想他们应该是很矛盾的,财产出去了,但还要敲锣打鼓地庆祝,应该有很复杂的想法,应该记录下来。”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名誉主席贾方舟今年81岁,经历过共和国所有的运动。6岁那年土改,他被作为财产分给贫农。他回忆那一天半夜从母亲怀里被叫起来,走到一个点着油灯的小黑屋子,孩子在里面站成一排。有人问他:“你知道今天来干嘛吗?”他回答:“知道,替我父亲还债。”就这样,他被分配到了一位姓王的老寡妇家里。“共和国所有的运动我都记忆犹新,这一代人如果没有了,该怎么抢救啊。”对于这段记忆,在活动现场,王奇生说,他从来不知道土改还会把人当做财产分配,可见历史的复杂性远远超过认知。

牛大勇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牛大勇称他初步的想法是最好主要从改革开放这一段部署,向两头延伸。国防大学教授萧冬连则认为,即使是改革开放这一段历史,40多年来很多人都已不在,还是要抓紧做口述的工作。王奇生说,史学研究不仅要注重官方的档案,也要注重民间的资料,如果不赶紧收集,民间的资料会很快丧失,所以这是一件非常有紧迫感的工作。“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做,50年以后的历史学家会责备我们没有尽到责任。”

多学科互鉴,各平台共享

在活动现场,萧冬连认为,当代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如果局限于历史学领域之内很难深入进去,因为这些研究是多学科的互鉴对话的过程。“历史学都是按时间编排起来,但说清了叙事过程还是不能说明问题,因为问题都有内在的运行机制,一个决定最后的结果通常是是各种因素共同形成的。”

他在研究土地财政时发现,因为中央没有什么统一财政政策,地方也不会承认有土地财政,最后却形成了土地财政——其实是中央和地方的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形成了一个妥协。如果仅仅按照大事记写出来,我们很难了解背后的运行逻辑。“我们必须借鉴其他学科,比如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社会学重视结构性的分析,经济学重视运行机制。”萧冬连还举例称,很多社会学组织机构做了广泛的社会调查,有一些甚至做了十几年的田野,这些条件是历史学学者所没有的,国史研究也要借鉴这些学者的方法和成果。

贾方舟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金以林在从事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相关工作,他看到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做当代的档案,档案馆要办得有特色,就要有专项,否则会非常累,因为当代中国的档案是无限的。要做档案,史料必须编目、扫描、上线,否则“真正给你有50个集装箱的东西,想找都找不着,投入巨大”。金以林还看到,很多工作可以全社会动员起来一起参与,比如抗战文献数据平台与网络公司合作,对网络公司来说,参与这种活动相当于公益事业。

萧冬连也发现,现在做口述史的人很多,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已经在相关领域做了很多年工作,资料积累丰富。他希望这些资料平台能够互相打通,否则各做各的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