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水墨丹青描绘《辉耀大地》 画中的“红色”植物大有来头

2021-08-30

作为北京的红色新地标,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陈列着不少专门为其定制的艺术作品。其中一件长9.5米、高3.5米的巨幅国画《辉耀大地》,就出自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王明明、莫晓松和李雪松之手。它与全国其他省市艺术家的作品一起,以水墨丹青献礼建党百年。

所选“红色”植物寓意深远

这幅《辉耀大地》陈列在党史馆三层的两个主题展厅之间,当观众在此驻足休息时,画面中百花齐放的浓浓春意仿佛扑面而来,清澈的山泉肆意奔流、青翠的毛竹修直挺拔,共同勾勒出神州大地蓬勃的生命力。

“接到党史馆的创作任务时,已经是四月中旬了,距离开馆只有两个月,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北京画院副院长莫晓松回忆,当时有关专家已经将画作的主题定为“百花齐放”。但是,如何配合党史馆的环境,通过传统花鸟画体现建党百年的主题呢?三位画家反复研究讨论,决定以《辉耀大地》为题,透过描绘与党史有关的“红色”植物,呈现百年来的光辉历程。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画家们选择了井冈山最具代表性的映山红和翠竹作为画面的主体。在画面左侧,红艳艳的山丹丹花象征着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而画面正中盛开的牡丹花,则寓意着祖国的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这些植物都是代表革命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此外还有凌霄花、紫藤、高山杜鹃等点缀其间,组成了一个比较丰富、饱满的画面。”李雪松对植物特别有研究,他曾两次赴井冈山采风、写生,实地感受过漫山遍野盛开着映山红的美。“井冈山的杜鹃其实有非常多的品种和颜色,这一次我选用了最具代表性的大红色品种来表现。”而在竹子的绘制上,莫晓松用层层叠叠的构图突破了传统文人画中一枝一叶的表现方式,更凸显了革命的豪情。

用墨色山水支撑起宏大主题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北京画院的艺术家们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并不陌生。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专业绘画创作机构,北京画院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集体创作过《东风吹遍百花开》《十三陵水库》《首都之春》等经典作品。此次承担党史馆创作任务的三位画家也曾经分别为天安门城楼、国家大剧院、驻外大使馆画过多件巨幅作品,三人还在2014年为APEC北京峰会创作过一幅高6米、长12米的巨制《和风清远》。

中国美协顾问、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是三位画家中最年长的,也最有经验。在他看来,《辉耀大地》仅有花卉还不够,更要体现祖国的山川大地。“莫晓松和李雪松都是非常优秀的花鸟画家,他们绘制的花卉在细节上非常精彩、耐看,也寓意着革命的几个重大转折点。但是,光画花很容易使画面变成一个平面,那么我就在其间加上山石、山泉,营造出一种空间感和流动感,更加强化‘辉耀大地’的主题。”

在一个多月的集中创作期间,画家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深夜,反复修改、渲染。考虑到画作是在高大的展厅中陈列,需要从远处给观众带去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在色彩运用上也格外讲究。花卉的部分,明艳生动;山水的部分,则用淡墨晕染。“比如大面积的映山红,就用了朱砂这种矿物质颜料,一遍遍地涂上去,才有一种厚重、热烈的感觉。而墨色的山水则增添了中国画的味道,使整件作品产生一种虚实相生、气韵灵动的意境。”

文/北京晚报记者 李俐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