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怎样识人,怎样辨事?一首诗教会你
唐诗宋词,人人都能背几首,但是你知道唐诗和宋词都有哪些区别吗?唐诗和宋词其实有很多的不同,诗和词本身就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体裁。
但是从它们的表达来看,唐诗大多是抒发诗人的理想和抱负又或者仕途诉求,而宋词则偏向于描写情感与感动,而且,由于词的作用一开始就是根据音乐来倚声填词,所以宋词的娱乐性会更强一点,当然,唐诗也同样具有浪漫的情怀。
白居易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唐诗和宋词当中,专门对哲理进行思辨和讨论的,却并不是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就分享一首白居易比较冷门的诗,这首诗,就非常具有哲理和思辨性,它的主题就是讨论怎样“识人辨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白居易一生坚守的创作理念,所以他的很多诗作都是基于现实和人生当下的思考,比如在他的《放言五首》组诗当中的第三首: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诗人
白居易说,我送你一个好办法,当你面对疑问犹豫不决的时候,我这个办法可以让你不需要通过算卦占卜就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那么在这首诗的第一句,白居易就开始吊你的胃口。面对复杂的人和事,我们经常会有难以判断、犹疑不定的时候,人生本来就充满各种各样的疑惑,古人喜欢用龟卜和拜蓍的方式来推演判断。
但是占卜的方式并不能准确地给人答案,比如说这个人到底是好是坏、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占卜的准确率大概和抓阄是一模一样,纯属碰运气,但是白居易说他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准确地识人辨事,大家当然会很感兴趣。
诗人
那么这个办法是什么呢?他举了几个例子,说:如果要试玉的真假,必须要用火烧三日,如果要辨别木材需要等七年的时间;
周公在辅佐成王的时候经常被人怀疑他是想篡夺王位,所以他当时也很害怕流言蜚语,而王莽篡汉之前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一个很谦虚忠诚的人,但是历史却证明了周公才是一个真诚的人,而王莽,实则是一个虚伪的人,假如他们在没有被证明以前就死掉的话,那谁又会知道他们的真伪呢?
诗人
怎样识人,怎样辨事?白居易通过这样一首诗就教会我们“一法决狐疑“。通过这几个案例,白居易实际上就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时间是准确检验人、物、事、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想要对人或事得出全面的认识,就不可以过早地下结论,否则就会被当下眼前的表象所迷惑,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站在历史的维度去衡量,才能够得到准确地判断。
白居易
当在我们遇人遇事的时候,往往会迫不及待就作出主观的判断,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我们同样也可能因此而被人误解和冤枉,所以白居易告诉我们,在对待“人”和“事”的时候,要有更长远的考察,而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也要相信时间是可以澄清事实明辨真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