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父子挖出头“猪”,全球唯一一头,专家登门24次:捐给国家吧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地。
文物,埋没于历史潮河之中,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它是一个国家的“国宝”,也是人们都想据为己有的珍宝。时间不停往前走,过去成为了历史,唯有深藏于泥土中的文物,证明了那段历史文明真的存在过,所以,每一件文物都拥有非凡的意义。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中发现了6个“祭祀坑”,出土了500多件重要文物,这些文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出土象牙的时候,为了更完好地保存提出,他们设置了重重保护措施,唯恐磕着碰着,最终让这些稀世珍宝现世,古蜀文化遗址沉睡了上千年,一醒惊天地。
民间文物,必须严格管理
文物是不可复制的资源,必须小心翼翼,但是在文物保护这件事情上,却还得下重功夫。且不说盗墓造成的文物流失,就民间收藏而言,一些人在无意间获得了稀世珍宝,却因为管理不当造成文物损失,这不免令人心痛。
更加糟糕的是,文物具有经济价值,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民间收藏的文物难免沦为商品,成为私下买卖的对象,甚至造成文物流亡海外,更有人因不懂文物,将其当成废弃物,丢入废品回收站……这一系列的行为,已经给我国文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所以,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其进行严格规定和管理。
父子挖出无价之宝,惊动收藏家
1981年的一天,在湖南湘潭地区,当日天气晴朗,一个叫做朱桂武的农民准备在自己种菜的一块地上盖新房,在上个世纪,盖新房是一户农家天大的喜事,一般是父亲给儿子盖的,准备将来结婚用。
在盖房子之前,父子俩先动手挖一下地基,当挖到40厘米深的时候,朱桂武一锄头挖下去,却被一个硬物抵住了,他还奇怪,这怎么还有这么大块石头呢?凑上去一看,感觉不太对,这颇似一个金属物件,朱桂武心想:“这难不成挖到宝了?”
结果他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之后,发现这原来是一头“野猪”,上面还有精美的纹路,父子俩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读过什么书,但也知道,这可能是件文物,不少乡亲去他家看热闹,之后“朱桂武挖出青铜猪”的消息不胫而走,同时也惊动了各大收藏家。
利益当前,是捐赠还是牟利?
朱家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还有一些商人带着懂行的人来确认,确定了这是一件青铜器,商人们抢着开价,甚至有人不惜开出上百万的价格,想要带走这件宝物。巨大的财富摆在面前,朱桂武内心受到了冲击,他不是狂喜,反倒是不知道如何是好,缓过神来才思考究竟该不该卖?
后来朱桂武想了想,这东西既然在自己家地基里挖到的,也就是属于自己的,应该当作传家宝传下去,而且自己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丰衣足食,拥有一件传家宝比卖出去更有意义。
大公无私,主动捐赠分毫不取
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青铜器”二字在当时不得了,很快文物专家知道此事,马不停蹄地来到朱桂武家中,专家们表明了来意,希望能鉴定一下他挖出的究竟是什么,经过一番经鉴定,专家眼睛都发亮了。
这是商代的一种酒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制作成野公猪形状,并饰夔龙纹,特别有意思的是,在野猪的背上还站了一只小鸟,专家认为,这是人类驯养野猪的过程,据推测,这个酒器应该是祭祀用的,全球仅此一件,意义非凡。
经过一番鉴定之后,专家希望朱桂武能够将此物捐献给国家,并且说明了这件文物的意义,朱桂武一介农民,好不容易得了这么一个宝物,心中自然不舍得。之后专家有不断地登门拜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哪怕他再没文化,也知道这件文物不仅仅对他重要,对于国家来说更加重要。
专家先后登门拜访24次,那一声声“捐给国家吧!”终于被朱桂武听进心里去了,他大公无私地主动拿出了青铜猪,并且说自己“分毫不取”,此时专家们热泪盈眶。之后,专家们还提出,让他暂时不要修建房子,很有可能下面还有文物,不过经过一番考古发掘后,下面什么都没有了,这一点比较遗憾。
这件文物为商代豕形铜尊,已经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人们在博物馆可以看到,它是一件具有历史、艺术、科技价值的文物,也是人类的文化瑰宝,它之所以能够被放在博物馆,还要感谢专家们不辞辛劳的求取,以及朱桂武舍生取义的主动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