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贵州“守墓人”:白天工地搬砖月薪300块,晚上回来守着567具棺材

2021-08-25

关于死亡,大多数人都是恐惧害怕死亡,毕竟谁都想在这个世上多活几日,多留住些荣华富贵繁华往事,回忆美好。从唯物主义角度讲,死是个体时间的尽头,同时也是不可逆的意识消逝。从根本的角度讲,这是社会公平的一个机制,每个人都会死,给他人的生留下余地。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拿入土为安来讲,即便时代科技这样发达,但他们仍然相信肉体不再灵魂还尚在,所以人死后都会举行浓重的殡葬仪式以祭奠亲朋亡灵。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都流行“土葬文化”,只有入土了才是真正的离开。

既然有这样的说法,那从事与殡葬相关的行业自然不在少数。特别是在苗族地区,他们盛行洞葬文化。为了守住祖先的灵魂,他们还会雇佣一些守墓人,即活人为死人守棺。有一个名叫刘朝先老人就从事这样的质疑,他白天到工地去搬砖赚月薪,晚上到山洞守567具棺材。

洞葬文化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洞杜”三个字,据说“把”是洞的意思,“洞杜”则是苗语的死人尸体,连起来则为“洞里面的死人尸体”。一些仪式举办完毕后,主家会在夜幕降临后,找几十个后生抬起棺木。在全村人火把的光照下,将这个“亡灵”送出村寨,直到送入“安息之地”。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着需要注意的两点:一不允许他们不许走有人过的路,二不准许用砍刀开路,必须走一条陌生的路。这几十个人前拉后推,把这具棺材送入他们所谓的“亡灵洞”。在完成这项任务后,所有人不能转头看,否则就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后代人也不能靠近。

因为风俗的原因,这项仪式家属不得参与,全程由“鬼师”操办,可谓十分严格。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洞葬文化已经消除,但之前已经埋葬的依然保存。为了保证这些东西不受破坏,慢慢诞生了“守墓人”这个职业,刘朝先老人正是其中一者,白天上班,晚上从事守墓工作。

千年历史

之所以花费如此大的心血,自然也是有其中的道理。一方面因为它历史悠久,对历史的考古有着很大帮助,一共567个棺材,特别是516号,据史学家们推测,它距今应该有着一年多年的历史了,放入这个洞中都在唐朝时期。我们也可以肯定一点:洞葬文化在唐朝就有盛行。

再者,刘朝先本人也是一名文物协管员,对于历史文物这方面,他自然十分熟悉。如今自然灾害频发,容易对这些棺材造成侵蚀和损坏,所以葬洞里棺材的位置摆放很有讲究,那这个工作由他来做岂不是非常合适?长时间的研究,刘朝先对每座棺材主人的故事也都有了解。

最初他并不是住在这里,后来一场盗墓案的发生,让他彻底改变了这样的想法。在搬到这里后,自然也没有了收入来源。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他就近找了个工厂上班。因为特殊的身份,工地只为他开出了300块的月薪,但刘朝先也是乐在其中,因为他可以完成守墓使命。

品史君说

很多人看到这里,或许会对死亡充满“恐惧”。在品史君看来,万事万物轮转循环,这是人心理上对死亡这两个字本能地下意识回避。天上的云卷云舒一样自然和常见,不必大惊小怪和自己吓自己。死亡是离开,这一点无可厚非,但绝不是鬼魂和阴灵的降临。

希望诸位谨记这样一句话:“可怕的恶是死,但死却与我们毫无关系,因为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还不存在;当死亡来到的时候,我们又已经不存在了”,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要畏惧死亡?这与你而言,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