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田野考古工作简讯【2020】第03期(总第4期)
1
英德岩山寨遗址发掘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岩山寨遗址发现于2017年本所在英德青塘进行的区域系统调查,是广东境内目前唯一在石灰岩孤峰顶部、山体多个洞穴及外围台地同时发现文化遗存的早期遗址。通过考古调查与勘探,初步确认遗址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从2019年开始,为推进广东先秦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岭南地区早期社会文明化与中国化进程等课题,本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清远市博物馆、英德市博物馆等单位连续对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
阶段成果
已完成田野发掘工作。在岩背地点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38座,出土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人骨及木质遗存等珍贵文物标本500余件。通过本年度考古工作,确认岩背地点为遗址内集中分布的墓葬区。随葬陶器组合以鼎、盘、豆、壶、罐为主,磨制石器以镞与锛为多,玉器类型有琮、钺、环、镯、锛、锥形器及圭形器等。墓葬可见明显等级分化,低等级墓葬仅见零星陶器或石器,高等级墓葬普遍随葬玉器,其中M16随葬品近100件,包括5件玉钺与两件玉环。岩背墓地的墓葬形制、二次葬葬俗及随葬器物组合都体现了显著的石峡文化特征。
岩山寨遗址是岭南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中心聚落遗址,对于进一步探讨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葬制葬俗、社会复杂化程度、石峡文化的传播、石峡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深入研究岭南地区先秦聚落形态演变、早期社会文明化与中国化进程、岭南乃至华南—东南亚的早期人群互动与文化交流等课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材料。
2
惠东三官坑窑址发掘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2019年7月16日-11月16日,本所开展了惠东县白马窑址调查与研究项目,对白马窑址周边区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主要覆盖了白马河、西枝江干流以及各支流流域,新发现了烂屋仔、陂角、石鼓岭、犁头坑、黄竹塘、圆墩背、三水窝、芋头窝、下坝、三水坑等10处窑址,长期以来,白马窑的历史价值被严重低估,为厘清相关窑址的年代及内涵,本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三官坑窑址发掘并获得批准。
阶段成果
已完成田野发掘工作。发现龙窑2座,其中,Y1前端残毁,残长26.7米,坡度19°,从窑体基本形态看,是明代南方地区典型的分室龙窑结构,共发现窑室9个,每间窑室前部左右各置一窑门。Y1窑壁及窑室间隔墙以生胚砖砌筑,隔墙置火道约23个。窑床因匣钵取换频繁,多为沙底,少见烧结面。窑床上多保存有匣钵,其中窑室六可见匣钵排列整齐有序,共9排14列,多以M形匣钵单件装烧。窑内出土了大量匣钵、垫饼、垫圈、火照等制瓷烧窑工具。其产品以生活用品为主,有碗、盘等,胎体较为厚重,造型规整,纹饰大部分刻划菊瓣纹,有些碗心还刻划有“清”、“福”等字样。
包括三官坑窑址在内的白马窑址群是我国明代重要的外销窑场,其产品行销于东南亚地区,长期以来,其历史价值被严重低估,本次发掘工作为系统了解窑址布局、性质和文化内涵,为相关研究、保护、利用、传承和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3
五华新塔山遗址发掘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根据《广东省文物局关于新建梅州至龙川铁路工程用地范围考古调查勘探已完成的通知》(粤文物审〔2020〕24号),对项目用地范围内发现的新塔山遗址进行发掘,有望为粤东地区考古研究补充新的材料。
阶段成果
已完成田野发掘工作。共清理墓葬14座,灰坑10个,出土遗物107件,包括陶器、石器、青铜器等,陶器纹饰种类较丰富,有绳纹、方格纹、旋涡纹、戳印纹、夔纹、“米”字纹、复线菱格纹、篦点纹等。遗存可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东周时期及清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迹H9开口层下,打破层,平面呈椭圆形,纵剖面近袋状,斜弧壁,底部缓平。填土中出土夹砂细绳纹陶罐残片、彩陶残片等。H8 开口层下,打破M13,同时被H5打破,平面呈圆角长方形,壁略内收,略显圜底,填土为黑灰色,包含烧土块及大量炭化稻粒。M13开口H8下,打破生土和基岩,在墓坑底部的南端有一腰坑,开口近圆形,圜底。填土中出土有夹砂灰陶和黑灰陶片,饰细绳纹。在墓坑底部铺有一层炭化稻粒,厚度为1-3厘米。
4
曲江滨江华府项目考古发掘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2020年8月至9月,本所对曲江区滨江华府项目用地范围进行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曲江区鸭子嘴遗址。为配合该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曲江鸭子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阶段成果
田野发掘工作已完成。清理遗迹有灰坑73处,灰沟1处,墓葬2座,窑2座,柱洞176个。出土小件标本123件,其中石器101件,陶器19件,玉器、水晶、瓷器各1件。石器种类有锛、斧、铲、环、镞、砺石、石片、石器毛坯等,锛、斧、镞等有使用痕迹者较多。陶器有罐、鼎、盘、器盖、支脚、钵等,数量相对较少。出土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软陶数量少而细碎。遗址中的早期遗存可见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年代大约相当于石峡遗址第一期,出土陶片以夹砂灰陶、灰白陶为主,纹饰有刻划纹、细绳纹等;第二阶段,年代约为石峡文化中期,出土陶器有三足盘、鼎、器盖等,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多素面,纹饰有条纹、交错条纹等;第三阶段,年代相当于石峡遗址第三期,即夏商时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可辨器型有罐等,纹饰有梯格纹、长方格纹、曲折纹、附加堆纹等;第四阶段,年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质硬,纹饰有菱格凸点纹、方格纹、粗方格纹、夔纹、篦点纹、弦纹等。遗址年代跨度大,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文化内涵与石峡遗址接近,尤其两座石峡文化的墓葬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为粤北地区先秦时期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5
始兴青塘墓地发掘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2020年5月,本所对武深高速始兴联络线项目用地进行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始兴青塘墓地。为保护古代文物、配合项目建设,本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对始兴青塘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并获批准,随即组织队伍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阶段成果
田野工作已完成。发现墓葬9座,出土陶器、瓷器等各类文物47件。始兴青塘墓地发现不同时期的古代文化遗存,主体年代为明清时期,墓葬有砖室墓与土坑墓等类型,出土酱釉罐、青花瓷碗等。唐代晚期砖室墓由网纹墓砖砌筑,出土圆唇敞口青釉瓷碗等。青塘墓地的发掘,对深入研究始兴地区晚唐至明清时期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及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6
云浮市云城区罗寺村墓葬发掘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2020年11月,云浮市云城区都栗村委罗寺村村民进行环村路施工建设时,发现古代砖室墓葬。为配合云城区罗寺村美化乡村改造项目工程建设,本所受云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委托,根据相关法规上报国家文物局,对工程涉及的200平方米用地范围进行抢救性文物考古发掘。
阶段成果
田野工作已完成。共清理4座南朝时期墓葬,其中双室墓3座,单室墓1座。4座墓葬券顶皆已坍塌,单室墓前半段被村民修建房屋时破坏,仅余后半段墓室。出土青瓷碗、青瓷罐、青瓷盘、滑石猪、银钗、金戒指等等各类文物82件。此次发掘为岭南南朝时期古代墓葬、社会生活等研究补充了重要材料,丰富了墓葬形制与葬俗的研究内容。
7
乳源小江村墓地抢救清理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2020年11月底至12月中旬,经收省文物局转发文件《关于对新发现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的请示》,本所组织考古工作队,对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小江村发现的5座砖室墓葬进行了抢救清理。六朝隋唐时期,北方战乱频仍,历史上形成了数次北人南迁的移民浪潮,贯通乳源南北的武江沿线,是沟通岭北的三条交通要道之一,在其周边保存了丰富的墓葬、遗址等历史遗存,本次发掘,为研究六朝隋唐文化交流、人群迁徙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阶段成果
田野工作已完成。共清理5座砖室墓葬,其中M1规模最大,为长方形三室合葬墓,由墓道、墓圹及平面呈长方形的三个墓室组成。墓圹为竖穴土坑,平面近长方形,每个墓室均由逐级抬高的前院、前室和后室三部分构成。出土随葬品50件,有瓷碗、瓷罐、瓷砚、瓷杯、金饰品等。其余的四座墓葬形制接近,均为长方形单室墓,由墓道、墓圹及墓室组成,随葬品数量不一,但基本都有两套带盖瓷罐的组合,有的墓葬还出土了瓷盏、“开元通宝”铜钱及棺钉等。墓葬年代最早者为M1,为南朝晚期至隋代,其余四座均为唐墓,年代大致为唐代早中期。本次抢救性发掘,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了岭南地区南朝隋唐墓葬的考古材料,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8
梅县水车窑遗址文物考古调查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初于梅县水车镇瓦坑口与南口镇崇芳山发掘了两座馒头窑,并于水车镇罗屋坑发现匣钵、瓷片等遗物,后经冯先铭定名为梅县水车窑,是广东地区最著名的唐代窑址之一。梅县水车窑遗址主要分布于梅县区水车镇梅江河沿河一带,历往考古工作较少,对其选址布局、规模结构等尚未有准确、充分的认识,因此本所应中国客家博物馆(粤北工作站)委托,对水车窑遗址进行系统的文物考古调查。
阶段成果
该项目野外工作仍在进行。已调查面积约30平方公里,复查发现水车镇瓦坑口窑址和南口镇崇芳山窑址已破坏殆尽,罗屋坑遗址保存较差,匣钵、瓷片等遗物分布零散,范围约100平方米。于罗屋坑遗址布设探沟4条,出土少量匣钵和青瓷碎片等。新发现韭菜塘和横坑里2处遗址,清理断面5处,断面采集较多匣钵碎片与少量青瓷片,瓷片皆施青绿釉,器形以碗为主,年代为唐中晚期。
9
云浮市新兴县中山公园升级改造项目文物考古调查勘探
左右滑动查看照片
项目背景
为配合新兴县中山公园升级改造项目工程建设,本所受新兴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委托,根据相关法规,对该工程涉及的15518平方米项目用地范围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
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