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笑,周先生就是这样的迅哥儿
鲁迅,是个令人敬畏的名字。
不说在黑暗的年岁里,他挺身而出,以笔和纸作为匕首和投枪,把自己变成一束光,照亮了天地。单单是如今反复出现在中小学课本中,一言不合就来一句“请背诵全文”,也让学生们欲语泪先流。
不过世人只记住了他的战士身份、文学家的头衔,却忘记了他有趣的真面目。这两天,读到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大先生,小日子》,在书中,这个大文豪回归到了一个平常人:不止爱喝酒,爱吃肉,还爱尝甜点,爱看电影;爱撒娇,爱开玩笑;是设计师,是收藏家,是演讲高手,是广告达人;有点邋遢,有点任性,是个有趣的“宝藏老头”。
“这个世界一直认真地误解着鲁迅。”本书作者菜馍双全说,多数人对鲁迅的既定认知可能都觉得他是手拿刺刀和匕首的冷面人,沉重到叫人压抑的写作者,什么都不宽恕的好斗战士。
现在,是时候放下那些刻板的印象,重新认识这个老头儿。
“从未如此热切地喜欢过一个老男人”
“从未如此热切地喜欢过一个老男人”,媒体人出身的菜馍双全是鲁迅的超级粉丝。他曾经住在首都图书馆隔壁,用四年时间在首都图书馆读完了能找到的所有鲁迅传记,以及别人写他的文章合集。菜馍君说自己从未如此热切地喜欢过一个老男人,那种深深的迷恋,比玩"FIFA"和“魔兽”游戏还过瘾。
“我喜欢《呐喊》,喜欢《朝花夕拾》,喜欢《故事新编》,喜欢《中国小说史略》,甚至那本《中国矿产志》,最爱读的,是他流水账一般的日记:昨天花多少钱?今天买几本书?明个儿看什么电影?后天要给谁随份子?——貌似有一搭没一搭,却又像处处设了伏笔,那些琐碎乏味的日常,是我理解鲁迅的最佳切入点,是认知民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为了方便读鲁迅,菜馍君在枕头边、厕所里、书桌上,伸手可及处都放了鲁迅的作品,别人读他的文学,他的思想,菜馍君则更乐意读他的生活,他的姿态,他的咖啡与茶,他的处世之道,他的花边八卦。
菜馍君甚至觉得,鲁迅是先知一般的存在。每每看到社会新闻,他就想太阳底下无新事,先看看鲁迅说了啥,随后翻书,果然可以找到相关内容——从不叫人失望。我们说着的,鲁迅都说过,我们没说的,鲁迅也说过。论深刻,论辛辣,仍然无人可及。他写过许多预言一样的句子,那些句子放到今天仍不过时。
那十万和百万里也未必挑一的有趣
如果让菜馍君用一个词语形容鲁迅,大概会用“有趣”二字。这种有趣,不是鸡汤文里的有趣,不是偶然流露的有趣,不是为赋新词强说趣的有趣。
“一个有趣的人,从不说自己有趣,有趣于他而言,不过是生活的点缀,丢在地上的弹珠——无须刻意,俯首皆是。”菜馍君觉得,鲁迅的有趣,是十万和百万里也未必挑一的有趣,是不知不觉细想之下才恍然大悟的有趣。不止有趣,鲁迅还特别有情趣:下最好的馆子,坐时髦的车子,看电影时选最好的位子。他有自己的小浪漫、小花招,他有自己的大情怀、大思考。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读鲁迅读到不能自已,菜馍君便下了写写鲁迅的决心,之后历时五载,深入挖掘鲁迅史料,从历史深处打捞各种细节,还原鲁迅的本来面目。他并没有关注鲁迅先生的深刻思想、学术功底、书法造诣,而是着笔去写他的生活琐碎,他的人际关系,他的朋友和敌人,他的享受生活的方法,他抚养孩子的技能,他的忧伤、明媚和撒娇——写有异于那个传统认知里的鲁迅。
从饮酒、抽烟、看电影、下馆子、搞收藏,讲到租房、交友、育儿、爱恨情仇等等,涉及鲁迅方方面面,菜馍君借助于扎实的史料,还原出一个性格鲜明、深刻峻冷、幽默有趣的鲁迅。
菜馍双全。
对话
鲁迅如果接触新媒体会成大V吗?
潇湘晨报:陈老师的笔名很有意思,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鲁迅也有很多笔名。您最喜欢他哪个笔名?
菜馍双全:此前从事媒体行业,多使用本名或网名。给报纸杂志写专栏、文章时,方便起见,硬起个笔名。“菜馍双全”源于“才貌双全”——玩的是谐音梗,代表一种美好的愿望。
周树人有140余个笔名,我最爱的还是鲁迅——有张力,“鲁”有“迟钝、笨拙”之意,“迅”有“敏捷、快速”之意,两个字的关系是紧张的,对立的,但组合到一起却毫无违和,散发着一种健康的美感。鲁迅取笔名,经常临时起意,顺手而为。比如,当时有人骂他是“封建余孽”,他就给自己取名“封余”;国民党当局称他是“堕落文人”,他就给自己取名叫“隋洛文”。从这样的细节里,能看出他是一个有趣和好玩的人。
潇湘晨报:鲁迅是一名吃货。我从您的笔名推测,您也是一名美食爱好者。作为山东人,您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跟鲁迅的口味一致吗?您最喜欢吃湖南的什么食物?
菜馍双全:鲁迅说,馋人的心是相通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过我,作为一枚吃货,深以为是。美食系我所爱,亦曾是我的工作,有两三年,我做过美食编辑,吃喝不辍,体重超标,血压飙高——吃出了工伤,依然乐此不疲。
我虽是山东人,但口味却是开放的。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乐意品尝任何一种食物——就这一点,我和鲁迅有相似处。鲁迅是南方人,到北京生活,似乎并无水土不服,他尝过不少南北大菜,各地名吃,也曾吃西餐、品西点、喝咖啡,口味相当开放,从不局限于某一菜系。后来去厦门、广州、上海,也一样吃得津津有味。一个人在口味上的开放性,多少能够体现出他性格中的多元和包容。
前些年,无辣不欢,湘菜成为我最熟悉的菜系之一。北京湘菜也较发达,恰好又有几个湖南的朋友,吃得便格外多一些。臭豆腐、剁椒鱼头、小炒黄牛肉、红菜薹皆系我爱。
上个月,去长沙德思勤书店搞讲座,连着两个晚上和朋友到附近宵夜,置身在推杯换盏的人群里,要五六个菜,喝七八瓶酒,醉意朦胧之间,顿觉人间值得。生活如此平凡、普通,又如此美好、动人——烟火气是幸福生活的标配。我曾写过一本美食书《馋是一枝花》,里面记录了许多关于吃的动人“食”刻。
潇湘晨报:您小时候对鲁迅的作品看法何如吗?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对鲁迅感兴趣的?需要看过多少作品才能了解到真实多面、生动亲切的鲁迅其人?
菜馍双全:除了议论文,课本里所选的他的文章,多数是生动的,有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这些文章都很好看,背诵对我而言也不算难事。杂文读得比较吃力,像《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类就没太多兴趣。
总体而言,鲁迅给我的记忆是愉悦的,欢快的。《阿Q正传》《孔乙己》《药》这些小说也能看进去,只是当时领略不到其中的深意。现在看,鲁迅与同时代的世界级作家相比,也不逊色。
后来对鲁迅真正产生兴趣,是工作八九年之后,去图书馆看了一堆写他的回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鲁迅不是死板的,不是横眉怒目的,他是鲜活的,有趣味的。他是爱开玩笑的,爱下馆子的,喜欢和青年打成一片的。因而下决心重新认识他,读他更多的作品,深入一下他的精神世界。
鲁迅于我而言,是一种神秘的存在,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原生家庭,他的人际关系,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深刻,都是我想了解的。我还想知道现代科学对鲁迅有什么影响,尼采和王尔德对鲁迅有哪些启发,他和胡适有什么不同……种种问题,都逼迫我去了解他。
鲁迅丰富而博大,有力且强壮,清醒又冷静,理性中常夹杂着感性,严肃之余也有调皮的一面,分析问题时讲逻辑,骂起人来毫不客气……如果不全面地阅读鲁迅、理解鲁迅,很容易流于标签化和脸谱化,曲解、歪解鲁迅。读得越多,对鲁迅的认知自然会更多一些。
需要看多少作品才能真正了解鲁迅,这个不太容易量化,笼而统之,越多越好。
潇湘晨报:您的书让读者沉浸式地体验了鲁迅这位“大先生”的“小日子”。您是怎样收集史料,回到历史现场的?写作中有遇到比较特别的趣事吗?
菜馍双全:我阅读的资料大体分为几类:鲁迅书信和日记;亲友、学生所写的回忆文章;鲁迅、周作人、胡适、陈独秀等人的传记;鲁迅全集的一部分。加起来应该有三千万字左右。具体到写作时,就是把所得的零碎资料,重新整合,反复求证,根据写作的主题做取舍,还原鲁迅的具体形象。
对我而言,所谓“回到历史现场”,就是要复原出鲁迅的生活场景和历史背景,要了解他来北京的原因,了解那个时代的消费水平,了解他与《新青年》的关系,了解他作为公务员的处境,等等。有了这个历史现场,你才能真正理解和还原这个人物。
为收集史料,除跑图书馆,还到潘家园旧货市场寻旧书,到中国书店找二手书。为了印证书中的某个说法,会沿着鲁迅的足迹把他到过的地方走一遍。鲁迅博物馆我去了不下六七次,鲁迅在北京的几处故居我都去过,这是进入鲁迅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有次和朋友去前门杨梅竹斜街的一个咖啡馆,从二楼露台看到对面的老建筑上写着“青云阁”三个字,又意识到,这应该是鲁迅当年来喝茶吃饭的地方,赶紧拿出手机,狂拍照片。
潇湘晨报:您怎么看待鲁迅的感情生活?朱安、许广平、萧红,甚至包括羽太信子,您认为这几个女人对于鲁迅的一生各有怎样的影响?
菜馍双全:鲁迅的感情生活被神秘化,被八卦化了。并没有太复杂。他和朱安的婚姻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鲁迅和朱安的相处,也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差,只是没有共同语言而已。
许广平的出现,让鲁迅焕发新生,拥有了真爱,拥有了完整的家庭。他们一起生活的最后十年,是鲁迅生活质量最高的十年,这是命运对他此前枯索的感情生活的补偿。
萧红是鲁迅晚年最为重要的发现,她和鲁迅的相处,我以为更像是精神上的父女,萧红在他那里获得了安全感和父爱。
信子可能是造成鲁迅和周作人失和的关键原因。周家共居一个大院时,信子和鲁迅的矛盾甚多,种种原因造成二人关系紧张,影响了周氏兄弟的关系。
潇湘晨报:您是鲁迅的超级粉丝,也是苏东坡的忠实拥趸,为什么您对这两位前辈如此认可?您认为鲁迅和苏东坡之间有什么精神上的一致性吗?
菜馍双全: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我折服于鲁迅的深刻,折服于苏东坡的乐观,折服于二人天才的创作能力,折服于他们面对困境却依然可以勇往直前的勇气。但气质上,二人差异是明显的:鲁迅峻冷,东坡热烈;鲁迅直面,东坡迂回;鲁迅敢于决裂,东坡贪恋人世。
我想,他们的一致性其实也挺明显。二人都没有活在自我的小天地中,而是面向世界展开更为广阔的人生:鲁迅以一枝笔改造国民性,唤醒人们沉睡的心,为他们袪除麻木,对弱者抱有无限的同情,他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东坡则用实际行动为百姓做事,谋福利,他说“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他们都是有大爱的人。
鲁迅是彻底入世的;苏轼也入世,但他经常有出世之想。鲁迅是悲观主义的,苏轼是乐观主义的。
潇湘晨报:如果鲁迅生活在当代,您认为他会是一种怎样一种形象?能够展开想象具体描述一下吗?
菜馍双全:以下只是想象,请勿当真。
鲁迅靠写作实现财务自由,住别墅,开汽车,到处寻找美食,与朋友聚会,到大学里办讲座,每次都比肩接踵,掌声雷动。为了传播自己的主张和思想,他可能也会开个抖音号,粉丝突破千万;做个公众号,篇篇都是十万加,妥妥的大V。他还是不喜欢旅游,还是勤奋于写作,还是经常熬夜。他喜欢养稀奇古怪的宠物,仍然喜欢抽烟喝酒,仍然讨厌猫,仍然要和猪决斗,仍然经常和青年互动。因为医疗的进步,鲁迅可能会活到八十八岁。
潇湘晨报:能否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个读鲁迅的指引?比如从哪些作品读起?怎么理解鲁迅?
菜馍双全:我读鲁迅读得也不够,没资格给年轻人开书单。只有建议:入门不妨读《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可以与中学所学内容无缝衔接。《故事新编》不受重视,但极好看,极能体现鲁迅的学养和想象力。我从中受过到诸多启发。
接下来,可以读《呐喊》《彷徨》这两部经典小说集。有些篇章可能需要反复琢磨,方能领会其中深意。如果想了解鲁迅的思想,《野草》不能错过。杂文集也可以读几本。如果想了解鲁迅学术,《中国小说史略》必读,这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经典书。如果想了解私底下鲁迅的生活,日记和书信便是最佳途径。如果想系统了解鲁迅,须来一部《鲁迅全集》,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如果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看看这本《鲁迅:大先生,小日子》,相信会刷新大家对鲁迅的认知。
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