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酱酒历史——仡佬族的酿酒史

2021-08-22

我们之前推测酱酒就是仡佬族所酿的酒,那么仡佬族的酿酒史可以追溯到何时呢?

-出土文物简笔画-

赤水河流域从新石器时期就已有古人类活动出现,据史料记载,殷商时期,西南和中南地区有一支古老的民族——濮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史书上称之为“南夷”或“西南夷”。“濮”亦称“僚”,明代多称“仡佬”,其后裔即今仡佬族。他们是赤水河岸最古老的土著民族。

商周(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1994年4月,贵州考古研究所在仁怀市城郊结合部的东门河云仙洞发掘了认定为商周洞穴居室遗址一处。洞紧靠现仁怀市东大街,距东门河水面高约40米,早年填塞,当地人凿岩修建寺庙时发现,遗址面积8平方米,堆积土5层,出土文物和标本40余件,多数为陶制酒器。经贵州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考证为濮人所有生活器物,确定云仙洞为濮人洞穴遗址,成为濮人生活在赤水河流域的最好证明。

-青铜酒杯-

遗址出土了贵州省历史上最早商周时期的专用酒具,证明赤水河岸的土著居民濮人早在商周时期就已有浓厚的酒习俗。酒具的细绳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锥刺纹,也显示了当时仁怀地域制陶技术的发展水平。

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

1980年,贵州省博物馆清理务川县城南大坪乡洪渡河两岸的汉墓群,在沙坝石墓室中发现一件具有汉代工艺的铜梁壶,在长坳土坑墓中发现一件铜蒜头壶,经过有关专家鉴别为酒器。在遵义县鸭溪镇的汉墓中也出土了这种酒器。

-铜蒜头壶-

1985年,贵州省博物馆在清镇县琊珑坝发掘出一件画纹陶制酒壶,还有一件朱绘雷纹的漆耳杯,以麻作胎,黑底朱绘,两耳为铜鎏金,上有“元始三年广治郡工官造”(西汉平帝元始三年即公元3年),“容一升六仑”等字样,这些酒器葬品说明至少在西汉时期贵州地域就有酿酒饮酒活动。

东汉(25年~220年)

1991年12月,仁怀市合马镇大渡口村农民在进行坡改梯工程时,发现砖石墓一座。当月23日至28日,省考古所专业人员与仁怀县文管所对该墓进行发掘。发现陶碗1件,抚琴俑、听琴俑、抚案俑、持箕俑、持帚俑等各1件,陶鸡2件,陶猪、陶狗、陶廊各1件,还有铁剑、铁刀、人、马骨架等,考证为东汉墓葬。

-明代青花花鸟纹执壶-

从仁怀县合马镇西汉土坑墓群出土的400多件文物来看,除其它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用品、随葬器皿、货币外,其中瓮、罐、碗等与酿酒业有密切联系,铺首衔环酒壶是专用酒具,证明仁怀境内至少在西汉时期便有规模性的酿酒生产能力。

明朝(1368年~1644年)

1989年,茅台镇交通乡袁家湾出土酒具9件,经鉴定为明朝时期酒具。该批酒具中的酒壶从执壶到单提梁壶,从单提梁壶到双提梁壶,从无支架到有支架,从斜腹过度到鼓腹,具有很高审美价值。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