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敖汉,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

2021-08-22


敖汉旗,位于赤峰市东南部,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是燕山山脉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带。

摄影:高奇

敖汉旗总面积8300余平方公里,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黄土丘陵区,北部为沙漠平原区。老哈河、孟克河、教来河三大河流纵贯南北。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这里古老的文明。

摄影:范香玉

在敖汉旗境内,共发现各个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000余处,居全国县级之冠。其数量占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分之一,占赤峰市二分之一。

这里出现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出土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文物珍品,产生了以当地地名命名的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小河沿四种考古学文化。

小河西文化

小河西文化以赤峰市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的发现而得名,距今8500年左右,是辽西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一般认为兴隆洼文化是红山文化的主要源头,而小河西文化是兴隆洼文化的前身。目前经过发掘的遗址,主要有敖汉旗的小河西遗址、榆树山遗址、千斤营子西梁遗址。小河西遗址位于敖汉旗木头营子乡木头营子村小河西,向东400米就是西辽河二级支流孟克河。小河西遗址面积很小,只有600平方米左右。

兴隆洼文化

兴隆洼遗址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现兴隆洼镇)。距今约8000年,被考古学家称之为“华夏第一村”。

“华夏第一村”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我国最早的“城池”结合的实物资料,也是后来中国城池的滥觞。兴隆洼文化不但解决了红山文化的源头问题,而且确定了该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平行、相互影响的历史地位,同时对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兴隆洼遗址被评为“八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和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赵宝沟文化

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首次发现于敖汉旗高家窝铺乡赵宝沟村,距今约7000年。

已发现的房址和灰坑有140 余处。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陶器中以筒形罐、椭圆形底罐、尊形器、钵和碗为多。陶质多夹砂褐陶,手工制作。主要纹饰有拟像动物形纹、抽像几何形纹和之字形纹。生产工具中石器以打制为主,兼有磨制和细石器,最典型的是耜和斧。

赵宝沟文化陶尊上的猪首蛇身灵物和生翼长尾的鹿纹灵物的出现,与后世龙崇拜现象密切相关。赵宝沟文化的分布范围与红山文化大体相当,又都同属于耜耕农业文化。

小河沿文化

小河沿文化发现于敖汉旗小河沿乡白斯郎营南台地遗址,因此而命名,距今5000~4500年。

文化遗迹有房址、灰坑、墓葬等。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石器基本都是磨制,器形有斧、锛、带孔石铲和石球,并有少数琢制的石铲和石斧。

小河沿文化时期的先民们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兼营狩猎业。掘土工具的改进也说明其农业生产力有所提高。彩陶上的原始图画和文字以及镂空技术都表明:这里的先民们生活稳定,并开始进入追求丰富精神生活的阶段年,人类文明正在不断发展。

红山文化整身陶人

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通高55厘米,其中头长20.7厘米,身高33.08厘米,全身由65块破损陶片拼制而成。出土于敖汉旗兴隆洼镇大窝铺村兴隆沟红山文化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被誉为“中华祖神”。

该人像非常写实。从整体看,人像为坐像,身体前倾,头部脸部神态逼真,这也是目前考古首次发现的红山文化整身、盘坐、口呼状陶塑人像。

这尊写实人像距今约5300年,似属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他的出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为研究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发展阶段、原始宗教崇拜信仰体系,特别是红山文化在中华文化5000年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

这些重要的遗址及其出土的文物,展示了敖汉近万年以来所历经的古国文明的发祥,方国文明的发展与帝国文明的发达。显现出一万年间这里所产生的新石器文化的灿烂、青铜文化的绚丽辉煌。

来源:新浪内蒙古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