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人赫塔·米勒
这是一个在一个绷紧了脸的世界里,用童话的语风写作的精灵。“一个人消失的后面,只有沉寂,只有亲人和朋友圆睁的双眼。城市国王不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他蹒跚时人们以为他在鞠躬,他鞠躬时却在杀人。”(《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让我叹服的是她那灵动的感受力,使得一切在她那里都荒诞不经又“无理之妙”,一切都显得怪异而又诡秘。
这是一个彻底的、毫不妥协的艺术家,她拒绝把生活诗意化。布罗茨基说茨维塔耶娃写散文,“是有意识地扩大她的孤立领地的范围,即挖掘更多的语言潜力的努力”(布罗茨基《诗人与散文》,王希苏译)米勒亦是如此,她的文字读了真令人发抖,“这样的作家是永远不会浮到生活表面来的,这样的文字也不是用来消遣的,它是专门来撕裂我们记忆的创伤的。”
这是一位一个文学移民,她的诗给德语诗歌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风味和口音。
她是生于罗马尼亚的德语作家,为了“文字避难”与丈夫移居德国。但是,罗马尼亚语早已内在于她的思维了,虽然她一直都是用她的母语(德语)写作,但是“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王家新老师举过这样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比如米勒对百合这个词的谈论。百合在罗语中是阳性,在德语中为阴性,“人们在德语中和百合女士打交道,在罗语中和百合先生打交道。拥有两种视角的人,二者在头脑中交织在一起,它们分别敞开自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荡秋千,荡到对方的身体里去。”
赫塔·米勒——奇异的鸢尾,通过文学的浅浅海湾,逃离罗马尼亚到德国,从此扎根于历史的痛苦的土壤,以它的方式绽放着。
介绍:赫塔·米勒,德国女作家和诗人,1953年8月17日出生于罗马尼亚西部蒂米什县小镇尼特基多夫。她的作品政治性很强,像《呼吸钟摆》描写了二战后在苏联战俘营的德国人的生活,这种敏感的政治题材妨碍了她在东方的传播。目前她的大多数作品已在中国大陆出版。2009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度百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