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城小夫妻节日穿汉服“打卡”
衢报传媒集团见习记者 汪晨云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27岁的周慧琳与丈夫一起,穿着汉服,来到市区吾悦广场逛街拍照,用他们的方式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七夕。在她看来,丈夫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爱好,陪着一块做她喜欢的事,是她在七夕最难忘的回忆。
▲周慧琳和丈夫在七夕穿着汉服合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9年,我们一起穿着汉服参加汉服社举办的中秋节活动。”周慧琳说,近两年类似的大型活动不再举办,但她与丈夫仍然保持着重要节日穿汉服“打卡”的习惯。
汉服早已是常服
周慧琳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尽管“入坑”汉服才两年,但她的日常穿着已被汉服占领。打开周慧琳的衣柜,一排排汉服达70余件,“这还不包括我挂网上卖掉的100多件。”周慧琳笑着说。
2019年4月的一个周末,周慧琳与丈夫到杭州西溪湿地“打卡”,这也是她第一次把汉服穿上街,“当时有些紧张,因为我们两个人都穿着汉服,怕别人很奇怪地看我们,不过幸好景区里还有其他人这样穿。”周慧琳说,之后她对汉服的喜爱一发不可收,在她的提议下,丈夫也会偶尔把汉服当作常服来穿。
因为喜爱汉服,周慧琳对传统舞蹈、传统乐器也逐渐产生了兴趣。2019年底,周慧琳从原来的爵士舞改学古典舞;2020年7月,她开始学古筝。
周慧琳的爱好也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外婆、妈妈会给她的穿着打扮一些建议,婆婆会将自己种的花卉“割爱”给她装扮发型,丈夫更是在七夕、生日等特殊日子里,将汉服当作礼物送给她。
将爱好与事业融合
近些年,衢城汉服馆逐渐增多。作为汉服的忠实粉丝,市民蓝女士早在2018年便开起了汉服馆。“当时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就开了这样一家店,希望遇到更多喜欢汉服的人。”蓝女士说。
三年的开店经验,让蓝女士颇有感触,“以前来租汉服的人不多,了解的人也不多。现在不仅顾客多起来了,大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蓝女士店里的汉服种类越来越多,鞋子、配饰也添置了不少,还增加了妆造这一服务。
“小时候,看电视剧里的演员穿汉服特别美,我就拿家里的床单披在身上。”蓝女士说,想买一件汉服,在前些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如今,买汉服的渠道不仅多了,汉服爱好者也在增多。开店之初,蓝女士组建了一个汉服爱好团体,但成员只有二十人左右。“现在有上百个人了。疫情之前,我们都会不定期举办活动,参加人数有近百人。”蓝女士说。
“披着床单的小孩长大了”
走上衢城街头,穿着翠袖红裙、青衫白褂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市民们也习以为常,不再觉得异样。衢城内汉服馆、古风影楼等产业也因汉服的流行而悄然崛起。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汉服馆还是古风影楼,最常光顾的群体是90后、00后。市区一家古风影楼负责人楼女士告诉记者,2017年开业时,市区内古风影楼的数量屈指可数,受众也很少。“现在门店生意逐渐旺起来,有带宝宝过来拍照片的宝妈,也有小年轻过来拍个人写真、全家福等。”楼女士说,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店里精心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拍摄风格,同时也推出了从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的拍摄套餐。
对于逐渐走红的汉服,楼女士用了一句很温暖的话:“汉服不是突然就走红了,而是那群披着床单的小孩长大了。”说话间,楼女士又站起来,迎接刚进店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