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了一首骂人诗,被传颂千年,如今却成网红名句被当成夸人
古人消气的方法很可爱,《韩非子》记载战国著名政治家西门豹,一生气就要“佩韦以缓气”,就是煮块牛皮挂在身上,生气就摸一摸消气;《世说新语》讲魏晋蓝田侯王述,一生气就会“面壁以避怒”,就是“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然后自然消气;《昨非庵日撰》记载唐代节度使李纳“弈棋以息怒”,每当他发脾气,家人就端出棋来……
不过以上都是古代武人消气的方法,那你知道古代文人如何消气吗?其实消气一般都是用其它事情转移注意力,或者用兴趣爱好来掩盖愤怒,而文人平时最喜欢的无外乎诗酒歌文,其中又以诗文为最,所以古代文人一生气,写!一愤怒,写!比如说杜甫郁愤之下就写过一首经典骂人诗,只不过因为太含蓄,大家把它当夸人用,所以不知道。
杜甫其实经常生气,很多人不相信,而这要从他生存的年代说起,杜甫降生于公元712年的唐朝,当时唐朝还算好,他家也是世家大族,家庭富足,环境优越,所以文化氛围很浓,杜甫自己又聪明得很,聪明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到处游玩的经历又使得他眼界开阔,他整个人都是很自信的。
但是公元736年杜甫参加进士结果落第,他非常生气,谁不气呢?有一天早上醒来,大家告诉你,原来你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天才,于是嘲讽你讥笑你,你气不气?除了气愤之外,他还非常气馁,心中的情绪十分复杂,而且那时候杜甫才24岁,心中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千般沟壑,所以杜甫气得去爬了泰山。
一爬山,他的怒气就差不多了,回去之后挥笔写下《望岳》这首千古名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时候他的怒气因为文字的抒发已经变成了踌躇满志,所以他的怒气年轻时还是很干净的,当时的杜甫还很会自我安慰,也很会用写诗重拾信心。
不过当时间来到公元761年,他的怒气就不太一样了,充满了平静无波的暗讽,那时候他的人生穷困潦倒,在四川漂泊无定,百态淅淅沥沥雨似的下过他的生命,他已经不会气得当场发作了,但发泄的方式还是写诗,当时让他生气的对象,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他是个厉害人物,攻克绵州,斩杀段子璋,功劳甚大。
按理来说杜甫是很愿意夸一夸他的,但是花敬定做了一件很傻的事情,就是居功自傲,居功自傲的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身份,他竟然无视自己部下做出的劫掠东蜀的行为,甚至大开筵席的时候,用的音乐还不配位,众所周知古代礼仪制度非常严苛,什么人用什么都是有划分的,但花敬定却用了天子能用的奏乐。
杜甫很愤怒,不过这种愤怒又多了几丝麻木和习以为常,加上当时他没有什么背景傍身,不敢得罪于这个风头正盛的将军,于是写《赠花卿》骂他点醒他: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可以理解成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千年来误解的夸曲之意,但另一个才是杜甫要说的,即骂花敬定僭越。
写完之后杜甫就没管了,因为当时有个严武推荐他,他就做了参谋,住在了四川奉节县,但人生还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堪,那时候他又生了一次气,就是大家所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在破败的小茅屋里都气哭了,但气归气,杜甫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然后就捧着稿子睡着了。
杜甫中年到老年的这段时间都很苦,常常愤怒到头郁结于心,幸好还有文人的诗句陪着他,让他不至于连抒发的途径都没有,也让他虽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一官半职,做到他心中想要的那个高度,很多梦想和理想都没有实现,但却给后人知道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知道他曾经如何在夜里辗转反侧,所以杜甫“写诗以散气”也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