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今日七夕丨七月七 烙巧果 农家小院饽花香

Image 2021-08-17

很多青岛人的记忆中,小时候每逢七夕,各式各样的饽花绝对是孩子们比拼、炫耀的稀罕物。而说起这个榼饽花的模具——榼子,即墨龙山街道的葛村榼子可以说是闻名岛城,七夕节,那里家家户户都会动手榼饽花,做巧果,农家小院里,饽花飘香。

一大早,郭淑兰家里就开始忙活着“卡饽花”。白面加上鸡蛋和白糖和好、起发后,撕成小块面团,再用手揉搓成一个个的小圆团,放入榼子,摁平后卡出来,造型各异的饽花就做成了。

即墨区龙山街道南葛前街村村民 郭淑兰:一般就是小葫芦啦,小元宝啦,小篓子,小双鱼,卡这些,些侄女、侄子都喜欢吃他二娘做的,我就卡饽花,卡了没事一个人给他们点拿去,说他二娘做的饽花真好吃,喷香,都愿意吃。

葛村榼子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是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选用质地细致、软硬适度的梨木、枣木等果树木,这种木头刻出来的榼子不发腐,不招虫。村里手艺人制作的榼子多达二百多种,仅七夕节卡饽花用的,就得有三四十种。

即墨区龙山街道南葛前街村村民 郭淑兰:这是个蜷鱼,年年有余这么个榼子,这个小猫孩子们喜欢要个小猫拿着玩,就喜欢,这个小面鱼,也是年年有余,再就是这个小串花,卡出来小孩喜欢,卡出来给它串起来

因为喜欢传统味道,郭淑兰用家里的大铁锅慢火烘烤饽花。烘烤期间,要时常给饽花翻个身,使得两面受热均匀。根据大小不同,烘烤半小时至一小时,饽花便可以出锅。烘好的饽花表皮微黄,微微膨胀,外硬芯软,咬一口甜丝丝的满口面香味,也吸引了不少小孩儿,坐等着属于自己的巧果儿。

我给你串个串花、小篓啊,串个石榴,漂亮,给你串一个树叶,这是知了,串个小鸡……

即墨区龙山街道南葛前街村村民 李秀红:小孩一般玩的吧,就是串花,上面有小鱼,有小鸟,也有小狮子、小鸡,反正就是动物这一些,不过它就是小,看着精致一些,再就是小篓,小篓咱们给它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反正也是象征着吉祥嘛。

品尝传统味道,重温七夕记忆。榼子、饽花承载的不仅仅是对于节日的回忆,更多的还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记者:孙梦瑜 即墨台:黄璐璐)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